孩子厌学的原因:为什么家长的几句话,就导致了孩子厌学?原因是这个

网友提问:

我是否被剥夺了心情低落的权利?

最近在忙于升学,我个人感觉压力挺大的因为经常吃不下饭心情低落难受烦躁,(成绩很好的同学说感受不到什么压力)但是每当这种时候,一个人独处,我就会想到,我不应该低落,因为我妈经常说我物质欲太强了,永远得不到满足,。所以这个时候我就会想是因为我物质欲太强得不到满足所以我才心情不好,这样的悲伤是错误的,我不配悲伤,我应该改正。但是每当这时心情就更不好了。往往给我一种我什么都明白但是表现不出来还无能为力甘于现实,不想行动的挫败与颓废。我的思想对吗?我应该悲伤吗?


厌学和本博士:

你妈妈说的话或许没有坏心思,但那只是她的人生经历导致的评价或想法。

物质欲望太强,永远得不到满足,会变得很痛苦,这是你妈妈经历得到的结论。

但是可你妈妈没有想到的是,她可能出于善意的叮嘱,对你造成了心理上困扰。

尤其是你现在处于升学的关键期,如果不好好处理,就有可能变成厌学症。

和本博士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关于你的问题,“我是否被剥夺了心情低落的权利?”

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你为什么会害怕“心情低落”这件事情呢?

让和本博士来告诉你答案,因为你妈妈不希望你情绪低落。

假如你情绪低落的话,你妈妈就不会不满意。

你真正害怕不是情绪低落,而是,在你和妈妈的关系中,被妈妈不满。

就好像一对情侣,男生喜欢抽烟,女生会厌恶烟味。

于是男生不敢抽烟了,那么男生是失去抽烟的权利吗?

不是,是女生厌恶抽烟,男生一方面是害怕女生厌恶,一方面是愿意为了女生忍耐尼古丁的诱惑。

我记得有一个孩子,为了保护个人信息,和本老师姑且称为李四。

这个孩子的学习其实是非常努力的,从白天到黑夜,从周一到周日,全年无休,补课班是一节课都没落下,时间全部被妈妈填满。

但是成绩中等偏下,甚至经常排在倒数前十名。

不过好在这个孩子的努力还是给了妈妈一定的安慰,所有的作业都按时完成,作文永远写满,笔记本上整整齐齐的数学公式、英文单词。

就连老师都对他的努力表示认可,几乎所有的老师对李四都有相同的评价“这孩子挺努力的,就是不开窍。“

可是现实真的是这样吗?

正式咨询约在了线下,她妈妈刚刚推门进来,就开始喋喋不休。

”老师,我真的是命苦啊,带这样一个孩子……..“

我们愣是从孩子小时候换尿布听到妈妈每天陪着孩子写作业,如何忍住不发火。

在她讲个不停的时候,我们明显观察到孩子的表情,就像溺水一样。

这不是夸张的说法,就是形容,当妈妈开始说话的时候,孩子连呼吸都不顺畅了。

尤其可见,孩子的努力是妈妈最后的安慰,假如孩子连努力都没有的话,妈妈会用语言把李四给淹没的。

在李四这个案例中,李四的努力是为了什么?为了搞定他和妈妈之间的关系。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记忆,小时候一个人津津有味地在家看着电视,突然听到熟悉的脚步声,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电视关掉,然后把作业拿出来,假装一副愁眉苦展的样子,好像自己一直在家认真学习。

为什么孩子们要假装认真学习呢?不就是为了堵上父母的嘴吗?

孩子不学习,焦虑的人本来是父母,可是这一唠叨,就变成孩子烦躁、焦虑。

家长反复的唠叨让孩子烦躁,连接而来数落又让孩子恐慌。

”你看你,都不知道学习,长大以后怎么办?“

”你再看看隔壁的孩子,拿年纪第一,怎么你就不行呢?“

这实在是太痛苦了,于是为了应付,就伪装出努力的样子。

比如孩子明明想看电视,却不得不装在看书,因为看书是父母的指令,他必须服从。可他内心又不想服从,便用假象来蒙骗、讨好父母。

孩子是失去了看电视的权利吗?不是的,是权衡利弊之间,选择了讨好父母。

或者说,说孩子在遵从自己的感受和遵从父母的感受之间,选择了父母的感受。

这背后就潜在着一个脚本——不要感受。

不要感受的脚本:

如果父母的感觉都隐藏起来的话,小孩就会学到“不准有感觉”。

有时候在一个家庭里,可能会限制所有的感觉都不能表达,但大部分情形下,只会限制某些特定的感觉,而允许其他感觉——“不准觉得生气”、“不准觉得害怕”等等的表达。

有时候这个信息会被解读为“可以有某种感觉,但是不能表现出来”。有时候这个信息会更强烈,连感觉都不能有。

比如,小男孩常常反复被提醒,“男孩不准哭”或是“要坚强一点”,这些话隐含的意思就是:“不准觉得伤心”、“不准觉得害怕”。

在有些家庭里,“不准有感觉”的意思,是指“不准有身体的感觉”。

这种禁止信息来自婴儿很小的时候,如果信息很强烈的话,成人以后会造成某些很严重的问题,例如被禁止有饥饿感的小孩,长大后可能发展出厌食症。

有些沟通分析师认为,某些精神病的根源就是“不准有身体的感觉”这个禁止信息。

有些父母会传递这样的信息:

“不准照你的感觉,要照我的感觉。”

比如母亲对小孩说:

“我饿了,你想吃什么?”或是“我好冷,你把毛衣穿起来。”

当你妈妈在间接让你觉得悲伤是错误的,“我不配悲伤,我应该改正。”

这其实是你妈妈在用她的感受来代替你的感受,或者说,你不应该有这些感受。

针对这种情况,其实你不用这么恐惧,希望你可以认识到,你妈妈的评价是你妈妈的事情,你可以不接受她的评价,她的啰嗦也是她的事情。

你已经长大了,你可以理解到,你妈妈的评价和你评价不必保持一致,允许冲突,也接纳这种冲突,这就是和本博士说的和而不同。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厌学的原因:为什么家长的几句话,就导致了孩子厌学?原因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