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超脱》

前两天无意中在微博上看到这部电影中的一个片段

视频片段中男主的表情以及散发出来的气质和感觉让我觉得这部电影必须去看一遍,而且是要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去看才行。

“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而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                         ——加缪

这是一部有关人生苦痛的电影,无法割裂的自我与现实世界交织在一起,人类承受了无尽的苦难,而其中最让人难以遏制的一点就是人类总是在试图将自我与现实存在分开。

电影在这一点上,毫不避讳的把亨利放在了局外人的位置上,代课老师的身份,一个月后就会离开,亨利的特写镜头很有意思,像是在被人采访,但是其实只是自己一个人在一个幽暗的空间里的独白,没人聆听,整片充满了旁白与独白之间的呓语,呓语的节奏如同诗歌一般引人入胜,呓语描述的内容却是惨不忍睹的现实。

电影所传达的只有悲伤,冷漠,消极,哀怨的人生态度,丧到骨子里的冷彻,最后给人一个来自灵魂的拷问:活着究竟还有什么意义?

电影的名字叫《超脱》

什么是超脱?超脱应该是脱与世外的豁达,是冷眼看世界,是旁观者清,是不食人间烟火。

但是,人生在世只要活着,又怎么能脱身与世界之间的联系呢?当世俗的人背负着世俗的枷锁,当世俗的人陷入自我的牢笼。

也许真的只有死亡才是超脱的唯一途径

所以那些自杀的人,到底是想不开,还是已经想开了

太宰冶在《人间失格》里这么评价自己:我这一生,尽是可耻之事。

如此悲凉的气息从开始弥漫到结束,看书就像在看太宰冶的一生,总是喜欢和人性与自己较劲

最后太宰冶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享年39岁,书也没写完,给世人留下一个大坑。

那么他到底是赢了还是输了,到底是对了还是错了

或许他是对的,不甘于生活的枷锁,生命的牢笼,用死亡来完成超脱的一生。

或许他是错的,捆绑与枷锁本就是生命之重,死亡只是逃避的最简单的一种方式,活着的人更有勇气。

《人间失格》用文字描述勾勒出人性的悲凉与敏感,《超脱》则是用影像诠释了世界的冷漠。

就连男主 艾德里安·布洛迪 长的都是一张生无可恋的脸,禁欲相,鹰钩鼻,迷离的双眼,把丧刻画进骨子里。

电影所采用的的伪记录的拍摄手法、采访式的问答,都像极了一场独幕剧,像极了一个哲学家的自我剖析。

时而悲恸,时而沉思,时而感伤,时而迷茫,到最后也没有答案,有的只是屏幕上演员的沉寂,徒增感伤。

整部电影并没有一个连贯的剧情线索,布洛迪饰演的是一个代课老师,但不管是叛逆的学生也好,还是濒临倒闭的学校也罢,所有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无所谓,没有抱怨,没有悲悯,有的只是不断的在现实和迷惘之间拉扯自己而已,生活滚动的车轮他无法阻止,只有跟着车轮缓缓前行。

电影里那些闪回的画面不断的将他破碎的记忆拼凑成一个悲惨的童年,一个他不愿面对却又无可逃避的童年。

他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但是作为代课老师,他还是愿意给别人关怀。

所以他微笑的面对学生的辱骂和挑衅,给自卑的女生以安慰,尽管悲惨的童年让他丧失了乐观的能力,但他依旧选择以伪装的方式扮演老师的角色。

但是因为沟通不畅,女生把这种温暖当做了爱意,当女生向他表达这份爱意的时候,他惊慌失措的拒绝了这份爱意的时候,一场悲剧就诞生了。

电影的最后,那个女生一边看着他,一边吃下了自己亲手做的蛋糕,一直到她倒下,一直到她死去。

加缪式的沉思与自问,太宰冶般的悲凉与哀怨,让整部影片弥漫着冷漠的气息。

所有的角色安然的存活于自己的世界里,漠不关心也互不侵犯,独自承受着自己的枷锁,以为这样就可以相安无事。

但没有人能够和世界划清界限,因为没有真正的孤岛。

就像卢梭的《社会契约论》里所说的那样: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为奴隶。

唯有接受枷锁才能享受自由,才能更好的活着,唯有对这冷漠的世界给予微笑,对冷漠的人给予拥抱,才能让世界变的更美好。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不推荐观看的好电影。

你可能感兴趣的:(影评:《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