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谁
感谢上天,拖了数年的楼房大修居然通知不日要开始了。
“大修一定是又脏又味,各种有毒的物品,小雪那么小,估计承受不了吧,干脆你带小雪去你舅舅家住几天吧。”
“不行啊,小雪刚稳定,给她又换新环境影响更大。”儿子很决绝。
但是电钻、电锤、电焊、电锯······的此起彼伏,还是让小雪一时懵懂,“惨叫声”不绝于耳。事实上,她也就是刚开始时叫了几声,很害怕地到处躲。但是,这足以让儿子受不了了,心痛得出离气愤!气愤得痛心疾首!
然后,马上,迅速给舅舅打了电话。抱着他的小雪,拖着小雪的一应装备,浩浩荡荡地“专车”(叫车)去了舅舅家。
接下来的日子,想清静的我还是不得清静,不是因为外面的大修。是因为儿子和他舅舅的电话,此起彼伏,比大修还烦人!
“妈,你说说舅舅吧,他不按我的要求喂小雪,他对待小雪的态度就像,就像,就像是对待动物,不像是对待家人。”
难道小雪不再是动物了吗?
“飒飒,你儿子是养猫呢还是养奶奶呢?这么多规矩?永远记住最好的对待,是尊重其本质的对待。”
我的那个天啊,经济学博士(新生)的儿子和哲学博士(退休)的哥哥,在小雪的身份认同和生存认同中开始了没完没了的大战。
(最好不要读博士,因为他们都太钻牛角尖,不钻哪能出成果?)
儿子理论:宠物猫是此猫,非彼猫。有其新的生活和生存本质、理论和方式----有科学证明为依据。不断创新与调整、适应是人类和地球一切生物必须面对的现实。家人----我们,只有尊重和遵行;
舅舅理论:宠物猫也是猫,其猫本质决定了其作为猫的天赋猫权。人不能以人的方式加以改变,否则猫将不猫,人将不人,自然将不自然。
看到了吗?这已经上纲上线到什么程度?这灵魂的拷问直接让我简单的大脑停机、崩盘。然后,一切反而变得简单了,我就是一个听众,根本不用去思考和参与。他们原本也不需要其他人的意见,更不需要评判,他们是谁啊?博士生和博士老!
给我打电话无非就是显示:生出于老而终将成为老,谁怕谁啊!
然后就是照片轰炸!我那喜欢摄影的单身老朽哥哥,有了小雪这么一个模特,那还不甩开了膀子大干起来;而我那自作多情的小青春儿子,自以为是地认为我一定特别想念小雪,所以要时时照片慰籍。
而我最不放心的却是,却这两个生老博士的生活。
没忍住,去看了他们一下。
且不谈人权还是猫权,自由的生活原来这么狼藉!他们的衣服和小雪刨得满地的猫砂,我根本就无处下脚!厨房到是还好,除了堆积如山的外卖盒,灶台没有丁点油渍,看来爷俩的时间都在形而上的拷问,饿了就是吃外卖,就是吃外卖。
再看小雪,好像是挺开心的样子,满屋乱跑,床上地下再也没有了禁忌。但那如锦似缎的毛发好像也有些那个···那个,如博士般的“厚重”。
舅舅看小雪的眼神已经是爱到不能自己;外甥似乎也不再计较小雪需要的温度、湿度和定时定点定量。
不成爷俩合解了?小雪解决了旷世争论?
我收拾了房间又做了饭。
爷俩吃得很开心,但是一直、共同、不停地抱怨:不能让小雪出来一起太遗憾!
儿子倒罢了,不能理解我的儿时心理创伤。我那哥哥难道也忘了这创伤如何影响了我童年和整个人生?
“看上去,你们这人性、猫性、自然性已经很好地解决了吧?”我忍不住甩出一句气话,谁逞想再次点燃世界大战!
总之就是权、责、利、人、猫、自然,这六个词的交叉、组合与衍生,又是拉马努金,又是斐波那契······
请相信我,如果谁能坚持5分钟,他不是博士就一定是博士的料!
“行了,行了,回答我一个简单问题:请说实话,是我做的饭好吃,还是外卖好吃?”我问,其实就是想让他们停下来。
果真,两人都停了下来。然后都静默了一分钟。然后异口同声:
“老妈/老妺,原来你也这么棒啊!这就是问到了实质!”
这哪跟哪啊?什么实质?!
然后又开始了星球、物种大战······我实在是听不下去,起身收拾碗筷。
在路过客房(现在儿子在住)的时候,鬼使神差地开了一点门的缝隙:小家伙蜷在地上,阳光下,还是那么安静,安静得让人心底软软。她抬眼看了我一眼,这一眼是怎样的万年幽怨啊,那无边的蓝色,无边的忧郁在斜阳下氤氲着,我仿佛在另一个世界。
再看,哪里有小雪啊!我惊叫!
“妈/飒,怎么了?”儿子和哥哥都跑过来,我看见小雪在哥哥的怀抱里。
三双眼睛看向我。
“我就是想问饭好吃吗?” 我很尴尬地说。
“当然好吃了!”两人又是异口同声。
“你看这就是人的本能,在知道是好吃的情况还要问······”
“不对,是明知道我们会说好吃,无论真的好吃还是不好吃的情况下,明知故问。这说明·····”
又开始了!
“你们以后还是吃外卖吧!”我咣当地关上厨房门!
留下他们爷俩仨去星球大战,物种大战,未来大战······吧
难道我们真的知道我们是什么吗?
也许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我们是什么, 我们要往何处去?
那又怎么会知道:猫是什么,猫要往何处去?
早期育儿干货分享:
今天接着说婴幼儿的依恋
研究都表明,孩子生命的前三年对于塑造他们余生的心理、身体和情感发展至关重要。到三岁时,大多数孩子的大脑发育完成了大约90%,他们已经建立了沟通方式,并且能够找到健康的方式来管理跟重要监护人的分离。研究认为,促进这种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持续的爱护,这也被证实可以“启动”脑细胞,促进大脑的生长。
早期教育实践聚焦于是满足孩子最基本也最重要的需求,促使他们形成依恋并达到相关的发展里程碑:
花时间跟他们进行一对一的相处。应该用对孩子有意义的方式跟他们沟通,让他们找到快乐和好玩的事情,并且要有身体的接触。比如被关键人或者其他孩子的拥抱;
确保孩子在经历痛苦时能够平静下来。可能需要使用适当的眼神接触、身体接触和安抚的语气。应该让孩子知道,他们是可以不高兴的,也会有痛苦的,但是,总会有人来帮助他们。关键人充当了孩子的“安全基地”,在需要支持的时候,孩子总是可以回到那里。
确保对沟通的要求有一个明确的回应。有效的沟通是任何人,不管是儿童还是成年人,在其一生中进行的所有互动的基础。良好的沟通会带来更好的社交互动,要为孩子提供练习沟通技巧的机会。这能让他们拥有更强的社交能力,能够对重要他人产生依恋,包括他们在早期教育机构中的关键人。
关键人能确保儿童的需求得到满足,这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依恋寻能让孩子受益终生和当下:
减少与父母分开时的痛苦和不适——这意味着他们完全能够按时开始新的一天,并且不会拖延,即使他们需要得到安慰;
会更多地参与角色游戏——这有助于他们学习如何与他人互动,例如玩“商店”场景扮演;
培养更长的注意周期,这将使他们能够学习更长的时间;
更少的攻击性,这有助于他们发展和维持与其他孩子的关系;
更容易产生适应能力——他们知道其他人会帮助和保护他们,并且他们有一个“安全的基地”,可以在需要时返回。
我是不是有病啊,还是母爱大泛滥?怎么就会认为宠物奶爸奶妈会和新孩儿爸、新孩儿妈重叠?母爱大泛滥啊!
明天见,希望我没有太唠叨,烦了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