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走出思维泥潭》

#樊登读书·听书打卡 D31(11月10号落下的,现在补上)#

阅读时间:听书11.10写笔记,12.25补上阅读书目:《走出思维泥潭》

        荐语是你有没有被“认知框架”蒙住双眼的时候?作为“中科院2020年优秀科普图书”,这本书介绍了泥潭之猪“PIG In MuD”六步创新法,不仅让我们意识到那些刻板的认知框架,还给出了创新思维的训练模式。用对了的方法,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创新力,为美好的生活增砖添瓦,创新,从此再也不是少数人的天分!

你将获得:

1)产生新创意的6个步骤

2)什么是真正的接纳和积极?

3)如何锻炼你的创新性思维?

我见:

1、打破认知框架(什么是认知框架,就是日常生活体验过的可靠预期或假设。认知框架中有个重要的词叫范式,有了范式,人们不必做更多的细节讨论而达成一致。

2、改变认知框架的步骤:

1)脑筋急转弯就是一种有效的游戏;

2)提高当前认知框架的认识;

3)考虑保持当前认识框架的结果;

4)设计一个新的认知框架;

5)重新考虑新的认知框架的利弊。

3、爱因斯坦曾说过很重要的一句话:“在引起问题的框架内的思考,将永远无法解决问题本身”,也就是说思考的出发点是带来问题的原因。你希望通过使劲的思考,通过多增加点资源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不对的,我们得改变自己,思考一件事情的出发点,换一套新的范式和框架,才有可能重新解决这些问题。

4、转变认知框架的工具——隐喻,它是一种引源,一旦跟认知框架相结合,将发挥出巨大的威力,比如说”癌症是我们的敌人”,就是一个隐喻,就会想到作战、牺牲,就会想到承受很大的痛苦。而如果想成“它是我们的邻居”,就是把癌症当作一个不太喜欢、令人讨厌的邻居,但是它就得跟我们长期共存,这样我们就会跟这个邻居长期共存的准备,就会去观察、了解,减少跟它的摩擦,希望与它共同存续的时间越长越好,这就是关于癌症的两种完全不同的隐喻,隐喻对我们的束缚作用非常大。

5、观察生活,拒绝偏见:1)不要太相信自己的眼睛(见过希特勒的人反而被他欺骗了、低能见度);2)做明锐的观察者(学习艺术像艺术家一样观察生活、成为人类学家身体力行的了解他人推荐、推荐《洞察》;3)关注看起来不太对劲的事情)嗯,常见的三种偏见。

6、常见的三种偏见,有情境偏见,预期偏见,后视偏见。

7、 Pig in mind:

P在信息观察和知识的基础上将问题表达出来,提出合理可行和实用的问题。

I识别认知框架,并找到可低太大的认识框架,知道自己处在什么认知框架并尝试更换它。

G产生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

I其接触冥想进行孵化,比如说针对练习和冥想放松。

M将最佳的创意融合到常规科学过程中

D传播你的创新发现。

8、小心归纳法的陷阱。

9、卡尔·波普尔说“只有可证伪性,才能够证明你的科学性”。什么是可证伪性,就是你的冒一个巨大的风险说,如果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就证明我这个理论是不对的。

10、有两条规则推荐给年轻的学者们,第1个就是不要急于判断,第2个是不要做太多的猜想,当你做过多的猜想的话,你所做的这个实验就不知道验证了哪个东西。

11、费曼说:“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如果改成这儿,那儿会发生什么?”。科学就这么简单,你每次控制好只改变一个因素,你就能够看到那边的结果发生了什么变化,这叫科学。

我思:

这本书听老师讲了几遍,现在又重新回味一遍,但说实话还是有很多是没有理解和吸收到的。所以呢,希望回头有时间可以去看一看《别闹了,费曼先生》、以及《洞察》、以及其他的一些书籍。比如前些时间听了爱因斯坦的传记,再听老师这些课时,就发现会更理解一些。

离2022倒计时5天,先补上这篇,加油。

你可能感兴趣的:(回看《走出思维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