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理念的颠覆与蜕变
人之所以快乐,并非刻意忘记失落,而是学会了疗愈。
面对过去的哀伤,我们如何重拾快乐?
面对亲人、朋友的丧亲苦楚,我们如何劝慰他们走出阴影?
面对来访者的焦虑和痛苦,我们如何疗愈他们?
本书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指导手册,汇集了哀伤咨询与治疗领域最富有创造性、最鼓舞人心的干预方法。每种技术都非常强调创造性和实操性,充分展示了这个领域实践的丰富性, 即近年来多元背景下不同临床心理学家所使用的一些针对丧亲者的有效方法。不管是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临床工作者,都将会在本书里发现许许多多的实践性理念。
本书系统介绍了哀伤辅导与治疗过程中可以使用的各种技术,非常适合心理治疗师、临床医生、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以及护士等人使用。
作者简介:
罗伯特·内米耶尔(Robert A. Neimeyer)
博士,美国孟菲斯大学心理系教授,同时他也活跃于临床实践工作。他已经出版了20多本书,包括《当代社会的哀伤与丧亲:沟通研究与实务》和《建构主义心理治疗》等。他是《死亡学研究》杂志的主编,是死亡教育与咨询协会会长,同时也是死亡、临终与丧亲国际工作组主席。
精彩书评:
壹:短评:
# 帮别人买的书,没想到自己先用了…在亲人灵堂守夜时翻完了。咨询师的百科全书,作为外行,可以从哀伤治疗入手粗浅了解心理咨询的多种流派和方法(但本书没有系统阐述),有些非常新(例如通过建立playlist来复述故事)甚至近似玄学,也有些实操性很强可用于自我疗伤。第七、第八部分“应对阻抗”和“寻找意义”印象比较深。
# 对于了解哀伤治疗现今都有哪些流派和治疗方法有帮助,但是深入学习的话还需要真正去实践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吃透学习。用两天时间草草翻完,心理大概对自己想学习方法有了大致了解。
# 不是一本专著,是一本编著,个人我更喜欢看专著,因为同一作者围绕同一观点或理念一路往下讲,那样更有感觉,这本书的话,通过不同的主题,展现出了经历哀伤的过程,并提供了疗愈的办法,对快速了解这些疗法蛮有好处的,但是要真的能成为一名治疗师,去使用某个疗法,那估计要把每个疗法弄本书出来,整体介绍看来还算可以,要用来指导专业工作,还是欠了点。
# 没有体会读这本书就没有感觉
贰:
这是一本关于心理学的“教科书”。之所以称之为“教科书”,是因为书中共有94章,分成十七个部分(根据相关治疗的总目标来划分),从第三章开始,每章首先介绍该章所介绍的方法的适用人群、禁忌人群,然后是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方法的主要内容以及如何运用;接着就是给出真实案例,更好的使读者理解掌握书中内容;最后还有对该章节内容的总结。本以为这本书阅读起来会太过于专业化,但实际上,就算是对心理学是零基础的读者也可以很好的理解书中内容。
如今的社会崇尚的是高效快节奏生活方式,因此,当我们面临亲朋好友的离世,我们只能有很短暂的哀伤时间,原因诸多,可能是因为繁忙的工作令你无法拥有拥有长时间去悲伤;亦或是你只能表现一小会儿,如果你的哀伤时间过长或者过于明显,那么就会被认为太过矫情,当你想诉说的时候,有些人还会认为你是“祥林嫂”。你的哀伤不被允许释放,可它不会凭空消失。或许大多数人可以通过长时间的成长,便可慢慢地消化掉那些哀伤,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可以消化掉悲伤,那么那些在内心深处病毒般的哀伤,在没有正确的干预下,则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到丧亲者的情绪和社交,导致丧亲着甚至无法正常生活,甚至是死亡。那么此时,寻找一位适合自己的治疗师,给予自己正确的陪伴,指引和聆听是很有必要的。
很喜欢书封面那句用红色标记起来的那句话“人之所以快乐,并非刻意忘记失落,而是学会了疗愈”。这不单单指的是失去至亲的哀伤,更是指人生中的失意,而我们要做的是直面那些让我们内心产生恐惧的失意,学会尝试解决,而不是去遗忘或者是逃避。
叁:
对于丧失的哀伤,它比悲痛更持久,丧失者的一念一念之间,有形无形地被悲伤的情绪捆绑,以至于不能更好地生活。这本书所讲的就是哀伤治疗,不需要将情绪(即使是负面情绪)看作一个需要被消除、控制、纠结、最小化或通过转移、隔离来处理的问题,而是应该尊重情绪,将其看作一种资源,大家可以借助它来理解和探寻来访者真正的诉求。
我在本书中最有感触的三种方法是
1.正念指导干预:这些活动包括哀悼、冥想祷告、阅读疗法、情感日志、赤脚行走、深呼吸、创造性艺术活动(音乐、文学、诗歌、象征性活动)以及寻求帮助等,培养来访者的自我觉察能力。
2.行为激活技术。这项技术很容易实施,记录每天做的事情愉悦度和胜任度,被证明能有效改善抑郁。因此,这些技术对于丧亲者来说是很好的选择,可以用来预防或者治疗抑郁,促进他们重新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3.通过指导性的日记进行意义建构:我们可以通过问一些问题了解:
·当时,你是怎么看待和理解这个死亡事件的?
·现在,你怎么解释这个丧失?
·你的哪些哲学或者灵性的信念有助于你适应这次丧失事件带来的影响?
·相反,这些事件对你的信念有什么影响?
·丧失有没有影响你的人生方向,如果有的话,是怎样影响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你又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
·从长远来看,你将如何在你的生活中找到丧失的意义?
“寻找益处”就是去寻找丧失事件的积极结果,去寻找丧亲阴影中的阳光、不幸中的希望。这个可能涉及非常多重要的方面,比如人生目标、价值感、目标、和他人的关系。下面的这些问题可以帮助人们去反思:
·丧失事件发生后,你有没有一些你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有的话,是什么?
·这些经验有没有影响到你的优先级?比如你现在看重的东西不同了。还有,有没有影响你对自己的看法?
·你身上有哪些品质或者特点能增加你的复原力?你在别人身上有没有发现一些对你具有支持性的东西?
·这个丧失或者逝者有没有给你一些关于爱和生命的启迪?
·这样一个困难的转折有没有让你更加对你所经历的任何事情都怀抱感恩之心呢?你是否想对某个人表达你衷心的感谢呢?
最后一种方法让我摆脱持续性的哀伤,生活的意义在于人的内在,或许与哀伤同行并不被牵制,把它当作一种纪念方式,会是最好的告别。
更多文章 信息,点击个人主页查阅
文章为有偿阅读:1元/篇 ,自觉投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