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笔下处处是“南洋”,还曾梦想出版小说《郑和下西洋》。 为什么她对“南洋”会有如此深的执念?

提到张爱玲,大家熟悉的都是她的爱情文字。


可是,你知道吗?张爱玲从很早就有个愿望,就是写部历史性小说——《郑和下西洋》。


西洋,指的就是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沿岸地区,可见,与我们熟悉的“南洋”的概念范围差不多。


张爱玲对南洋一直有着很深的执念,在她的笔下也经常出现南洋的痕迹。甚至,有一段时间,她梦想着能写出小说——《郑和下西洋》。可惜,因为没有机会去东南亚而不得不放弃。


张爱玲为什么会对南洋这么钟情?南洋与中国到底又有着怎样的渊源?这些问题,我们在《人海之间》这本书里都会找到答案。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波士顿东北大学博士、美国历史学会古登堡奖获得者杨斌的作品。书中,他在2000年中国海洋史的往事与传奇里,向读者展现了一个陌生而新奇的海洋中国形象,还有一些趣闻,包括在中国人视野中“淡入淡出”的马尔代夫、让欧洲人惊艳的鸬鹚捕鱼、郑和下西洋的兴利止弊、保佑海洋世界的南海观世音等等。


总之,《人海之间》是一部带领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进入海洋中国史的好作品,我们从中将了解中国与世界交往的船、物、人、事。可惜,文章字数有限,我仅从些微入笔,让大家窥之零星一角吧。


01、 张爱玲与南洋的不解之缘

 

其实,张爱玲从创作小说伊始,就一直有去东南亚的想法。直到1961年,他还对好友宋淇、邝文美夫妇提到。10年后,也就是1971年,她在接受记者水晶采访时又谈起了“南洋的事”。


为什么她会有如此的执念呢?从个人角度讲,有两个原因。


一是她的母亲黄素琼。黄素琼曾多次去过南洋。留学欧洲途中,为了看爪哇的一个女朋友去过一次东南亚;1939年,她开始和英国男友一起到新加坡、马来亚采购皮革做皮具生意;二战时,在印度担任过尼赫鲁两个姐姐的秘书;二战后,也就是1948年,她又回到马来亚,在一所侨校教了半年的书,之后移居英国,病逝英伦。


母亲的这段南洋经历,给张爱玲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南洋细节。她在《倾城之恋》中有一段这样写道:


吃完了饭,柳原举起玻璃杯来将里面剩下的茶一饮而尽,高高的擎着那玻璃杯,只管向里看着。流苏道:“有什么可看的,也让我看看。”柳原道:“你迎着亮瞧瞧,里头的景致使我想起马来的森林。”杯里的残茶向一边倾过来,绿色的茶叶黏在玻璃上,横斜有致,迎着光,看上去像一棵生生的芭蕉。底下堆积着的茶叶,蟠结错杂,就像没膝的蔓草和蓬蒿。


按照杨斌教授的说法,这段关于马来景色的描写,如果不是亲眼见过的人是不会这么栩栩如生的。因此,他认为,这一定是黄素琼对家人们曾经的描述,被张爱玲用到了小说里。


除了《倾城之恋》,她的另一部著名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主角,她也安排了南洋华侨做主角,那就是红玫瑰王娇蕊。


除了母亲的影响,另一个让张爱玲对南洋充满兴趣的原因就是:她在香港大学读书时,有很多同学都是来自南洋的侨生。她前半生最亲密的朋友、也是在她作品里多次出现的炎樱,是斯里兰卡和天津的混血,因此,张爱玲一定从她那里也听到了很多关于南洋的一些传闻和知识。


张爱玲对东南亚极为向往,但是终不能成,但是她却把这个梦想诉诸笔端,让作品里不时闪现出南洋的影子。


当然,这种向往不只来源于身边人的影响,也离不开广阔的社会背景。


02、被人遗忘的“海上丝绸之路”


提到中国古代的贸易往来,人们不约而同地会想到“丝绸之路”,也就是起始于古代中国的长安或洛阳,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然而,要说“海上丝绸之路”那就鲜少有人知道了。正如杨斌教授所说:“长期以来,古代中国被视为陆上帝国,也就是农业帝国,粮食为其根本,长城是其象征”。


可是我们都忽略了,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一样,拥有着长达三万二千多公里的海岸线,将中国说成是海洋国家一点也不为过。所以近些年来,已经有很多学者也开始从海洋的角度来研究古代中国了。


所谓“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它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元、明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自然,这条线的主要交流就在中国与东南亚之间了。


《人海之间》这本书就从四个部分来介绍了海洋中国,证实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源远流长的关系。


第一部分:船。依次介绍了三艘发掘出来的沉船,第一艘是南宋的泉州一号,第二艘是中晚唐时期的阿拉伯式海船“黑石号”,第三艘还是南宋时期的沉船“南海一号”。


第二部分:物。从沉船出发,介绍了中国和亚洲海洋流通的商品,包括龙涎香、椰子、海贝与珊瑚等。


第三部分:事。侧重于海洋知识、信息与文化,还甄选了一些在印度洋和海洋中国之间流传的故事。


第四部分:人。追述了从汉晋时代到郑和下西洋这一千多年间到达到印度洋世界的古代中国人。


总之,书中对海上中国的挖掘细致入微。他从曾经往返于中国与印度洋的沉船处起笔,探讨了2000年悠远虚渺的中国海洋史及与东南亚国家互通有无的历程。


而在所有交流的国家中,他着墨最多的就是那个我们许多人梦寐以求的马尔代夫。


03、马尔代夫的“港口爱情”


马尔代夫,这个国家,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应该就是一个遥远的、充满梦幻色彩的旅游国家。其他则不甚了了。


可是你知道吗?在古代,马尔代夫却是海洋亚洲的中心,是来往印度洋的必经之地,印度、也门和中国的商人一度曾经络绎不绝地抵达马尔代夫。正因如此,元明时期,中国人对这个岛国的了解相当全面。


最早登上马尔代夫的中国人是元朝的江西商人汪大渊。这个人在中国海洋史上的地位可非同一般。他是第一个由海上到达并深入印度洋的中国人,他根据东南亚的经历所写就的《岛夷志略》一书,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只可惜,知道他的世人太少了。


郑和下西洋时,船舶也曾多次停泊在马尔代夫,郑和的翻译马欢也曾多次登岛,可惜170年后,也就是到了17世纪初,中国在马尔代夫的遗迹或影响却几乎无路可寻了。今天的马尔代夫,无论从文化或者语言上,都看不到历史上和中国有什么联系了。这个国家从中国人的知识世界里消失了。


说到马尔代夫,杨斌在书中还介绍了一个有趣的风俗——港口的爱情。这个风俗是由晚于汪大渊上岛的摩洛哥商人伊本·白图泰记录下来的。


所谓港口爱情指的是马尔代夫的女子以与外来男子(水手和商人)短暂的婚姻谋生。具体来说,就是当一艘商船驶进港口,女人们便纷纷前去迎接,送上槟榔和椰子,然后带着这些外国人回家,像对待亲人一般招待饮食。如果两人情投意合,就可以结为夫妻。


这种婚姻是短暂的,一旦男子继续行程,双方的婚姻便终止,因为马尔代夫的女人是绝不会离开自己的国家的。不过,男子离开时,一定要向女方提供礼物或金钱作为回报。


结婚容易,离婚方便,这种婚姻形式吸引了无数外地来的水手和商人,包括伊本·白图泰。他在一年半内娶了四个老婆,离开时先后离婚,还在岛国留下了一个儿子。


不过,这个风俗在汪大渊的记录里却找不到,杨斌分析其原因在于这种风俗有违中国的传统文化。


写在最后


中国历史博大悠远,取之不竭。


《人海之间》终于让我们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中国海洋史的一个分水岭。


在此之前:


1600多年前,法显浮舟从印度洋取经归国;

1300多年前,义净成为第一位经海路完成中国-印度航程有名有姓的中国人;

八九百年前,中国制造的船舶在广袤的印度上驰骋,中国的技术在东南亚和印度洋扎根。


然而,郑和之后,中国海舶再也不出马六甲海峡,中国和印度洋渐行渐远。


中国,终于遗失了印度洋……

你可能感兴趣的:(张爱玲笔下处处是“南洋”,还曾梦想出版小说《郑和下西洋》。 为什么她对“南洋”会有如此深的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