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讲透 孙子兵法》-第八章 九变第八-摘录

宁肯找死,不可等死,陷入死地,要坚决奋战

圮地无舍。

“圮地”,曹操注:“无所依也,水毁曰圮。”圮地,就是水网、湿地、湖沼等难行的地区,在这样的地形就不要宿营。因为水汪汪的,本身扎营住宿就困难,而且敌人如果打过来了,你一方面难以构筑防御工事,另一方面也进退困难,行动不便。

衢地合交。

“衢地”,四通曰衢。衢地,就是指四通八达的地方。浙江有衢州市,为什么叫衢州,就是四省通衢,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四通八达,所以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四通八达的地方,和各诸侯国来往都方便,衢地合交,就要搞好外交。一来交结外援,二来至少人家不要以你为敌,或被敌人争取去。

不战,是战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战,也是战斗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利弊衡量,也是一个全局观。利弊衡量,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不值。

全局观,是局部有利,全局可能不利,耽误时间,耽误决胜的战机。

“城有所不攻”,这一条对于造反来说最重要,可以称为“造反兵法”。

但凡你要造反,上策就是最快的速度直捣京城,把皇上拿下,你就称帝了。一旦被拖住,全国动员,勤王大军集结,造反的事就没希望了。

前面我们学过王阳明破宁王之叛的战例,宁王猛攻安庆,安庆一下,则南京必然落入宁王手中。宁王进了南京,便有了称帝的资本,他若称帝,大臣们就得选边战,正德皇上本是个荒唐天子,宁王的机会不是没有。

但是王阳明乘虚取了宁王的老巢南昌,就赌他回师来救。宁王的幕僚嘴皮子都说破了:“城有所不攻,南昌咱不要了,得了南京,得了天下,南昌不还回来吗?如果在南昌被拖住,失了战机,大事就完了。”

但宁王受不了老巢被端,放弃了马上就要攻下的安庆,回师来救。结果南昌他没能回去,半道在鄱阳湖就被王阳明擒了。

杜牧也讲了一个造反的战例。刘宋顺帝的时候,荆州沈攸之造反。他的本钱不小,史书说他素养士马,多积粮食,战士十万,甲马两千。叛军到了郢(ying)城,功曹臧寅说,攻守易势,郢城易守难攻,没有十天半月拿不下来。如果不能顺利拿下,锐气兵威就没了。造反这事,兵士们是被裹挟着干,一看不行,军心也有变。不如放弃郢城,顺流而下,直取建康(南京),拔了刘宋的根本,郢城不就传檄而定吗?

沈攸之不听,尽出精锐攻城。郢城郡守柳世隆拒之,攻不下来。跟着造反的士兵们看见第一仗就这么难,造反成功希望渺茫,都不想担这族灭之罪,纷纷当了逃兵,溃而走之。沈攸之见大势已去,自己走到树林里上吊了,造反大业就这么稀里糊涂结束了。

“君命有所不受”这句兵法主要是说给国君听的,不是说给将领听的

你要“君命有所不受”,就要先有牺牲自己的决心。

利害哲学:要能利中见害,要能害中见利

实际上危机的“机”,是扳机的“机”,你不要去扣那个扳机,该买单的时候买单,低调买单认赔,就是最积极的处理。谁不遇到点坏事呢?不要老想“坏事变好事”,试图在坏事上还能另外捞一笔。认输才会赢。不认输,不买单,就继续投入进去,害没能转化为利,反而越来越大,那就不是《孙子兵法》教给我们的本意了。

居安思危,在治思乱,戒之于无形,防之于未然

程不识这段很有意思。程不识是汉代和李广同时代的名将,因为两人是两个极端,所以也常被放在一起比较。

不过今天,飞将军李广的故事还妇孺皆知,知道程不识的就太少太少了。因为李广的故事太多,而程不识的故事根本没有,他可能就没打过什么仗,为什么呢?因为敌人不敢来打他。他可能打不败你,你却肯定打不败他。

程不识为什么打不败呢?因为他太严谨!他的部队,首先“正部曲”,层级指挥系统非常严格。

然后是“正行伍营陈”,安营扎寨很有章法。行动起来,全军一起行动;9 扎下营来,敌人冲不动。

击刁斗,刁斗是古代一种器具,哨兵巡查的时候敲击来自我防卫。唐代杜甫有诗云:“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程不识行军,前面有斥候,后面有后卫,宿营有警戒,防得铁桶一般。

“吏治军簿”,每天晚上还处理文件,军簿文书一件件处理到天亮。所以他从未让匈奴人得逞,但他自己也没有取得过重大的胜利。跟他的士兵,不得休息,非常紧张艰苦。

李广则恰恰相反,没有什么“正部曲”的层级指挥系统,和手下将领恩义相结,大家都是兄弟。行军是也没有什么部伍行陈,宿营是哪有水源就在哪儿宿营,人人自便,你怎么舒服就怎么来,也没有击刁斗警戒那回事。所以士兵都喜欢跟着李广,不喜欢跟着程不识。匈奴人也一样,都喜欢找李广交手,不去程不识那里讨晦气。所以程不识是永远不败,他防备得连敌人都不愿意来,想起他都郁闷。

李广则不是大胜就是大败,还被敌人俘虏过又很精彩地装病夺马逃回来,被判了死罪,交罚款赎罪为平民,后来又得到起用,最终还是在战场上迷路不能建功,羞愤自杀。

李广这种做法,就不是正规部队,没有正式的管理。所以他带不了大部队,只能带兄弟伙。这就是为什么皇上始终不让他带主力大部队,都是打侧翼配合。他那么多战功,那么有名,却始终不得封侯,以至于“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都成了笑话。

该学程不识,还是学李广呢?伏波将军马援点评最准确:“效程不识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李广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司马光也有评论:“效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学程不识,即便不能建功,也能不败。学李广,没有不灭亡的,因为你不是李广。

领导者的五个性格缺陷最危险

将领有五种性格缺陷,是最危险的:

一、不怕死,一味死拼,就会被敌人所杀。
二、贪生怕死,没有必死之心,又会被俘虏。
三、愤怒急躁,经不起刺激,会中人激怒之计,愤而出战送死。
四、廉洁,爱惜名誉,受不得污辱,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洗清别人泼自己身上的脏水,而不顾巨大的风险出战,中计。
五、爱护居民,也会被人利用,或让他为掩护居民而烦劳,或驱使人民为炮灰,让他不忍作战,而敌人就藏在里面。

性格即命运

必死,可杀也。

黄石公,就是传说中送《太公兵法》给张良的那位神仙,说:“勇者好行其志,愚者不顾其死。”勇者好行其志,勇敢的人,就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不愿意因为危险而放弃自己的计划。如果他正好又愚蠢,他就不顾其死,看不到死亡的危险。

必生,可虏也。

这几句很深刻,如果你怯弱,志必生返,心里想着一定要活着回来。那你不能去打仗,因为打仗没有一定要活着回来这一说,一定要活着,只能逃跑或投降

今天我们做任何工作都一样,你不能脱离一线,脱离了一线,从思想上来说,你不接地气,脱离实际,领导力会削弱;从组织上来说,你没有跟战士们在一起,没有亲自带兵,那么就会“士卒不精,上下犹豫”,就会被别人“急击而取之。”

忿速,可侮也。

为将者,性格一定要持重,要厚重,要稳重。如果刚急易怒,心胸偏狭,敌人就会利用你的性格弱点,激怒你,侮辱你,引你上钩。

李世民斩隋将宋老生,也是一例。宋老生率精兵两万守霍邑城。李渊来攻。李世民说宋老生有勇无谋,肯定出战于是李渊在城外埋伏,李建成、李世民带几十骑到城下去辱骂宋老生。宋老生果然受不了,率军出城。结果中了李渊埋伏,后面又被李世民夺了城门,断了归路,被击斩于阵。

廉洁,可辱也。

这廉洁,不是说不贪污,是洁身自好,极端爱惜自己的羽毛,爱惜名声,容不得自己身上有一点污点,一滴脏水。你坏他名声,他觉得跳进黄河也洗不清,那么他一要找你拼命,二是宁死也要证明自己清白,就会乖乖地中计送上门来,甚至明知是计,也甘愿来上当。

受不了污名,是一大性格弱点;沽名钓誉,追求自己的清名,也是一大毛病。因为你越是清清白白闪闪亮亮,就是害周围的人得强迫症,每个人都想揭你污点,泼你脏水,因为你太刺眼。所以中国古代有“君子自污”之说,我自己给自己洒点无伤大雅的污垢,不要那么刺眼,作为一种避祸之道。

爱民,可烦也。

这就跟绑架一样。你看电影上的大英雄,最后都是把他女朋友抓住了,他就是刀山火海也得来。将领如果爱惜人民,就以人民为人质去胁迫他。大家熟悉的就是《三国演义》的故事,赤壁之战前,曹操打来了,刘备带着人民走,所以走得慢,被曹操追上了。

周亚夫不顾梁王,比他更狠的是刘邦,他连自己的父亲、妻子、儿女,统统都不顾。项羽捉了他的父亲和妻子吕雉,把他爹剥光了衣服捆在案板上,旁边架一口大锅,说你不出战,就把你爹烹了,把你老婆杀了。刘邦站在城墙上大声回应说:“咱俩在怀王面前约为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烹了咱爹,那也分一碗汤给我喝。至于我老婆,你要杀便杀,无所谓。”项羽在他这流氓嘴脸面前,气得脸色铁青,但最终还是没伤害他家人。

像刘邦这样,“不必死,不必生,不忿速,不廉洁,不爱民”,就是人至贱,则无敌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华杉讲透 孙子兵法》-第八章 九变第八-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