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读书分享——《永远讲不完的童话》

作者简介:(德)米切尔•恩德,德国当代幻想文学作家,成名作《小纽扣吉姆和火车司机卢卡斯》,荣获了1961年德意志青少年图书奖。

作品风格:米切尔•恩德的童话,一方面自由驰骋在幻想王国,另一方面深深扎根于现实世界的土壤里。他用大人的眼睛观察,用孩子的心灵感受,用小说家的技巧表现,创造了一个虚幻又现实的童话王国。读者倘佯其间,常会有种强烈的参与感,在被作者那曲折有趣的故事迷倒的同时,又时常感受到作者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反思和批判。

米切尔•恩德的作品中还常常潜伏着哲学的“悖论”,这与他的时间哲学一样充满趣味并引人思索。而将悖论表现得最为丰富生动的,莫过于他的童话杰作《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作品和现实在他的笔下,成了相互折射的两面镜子,是虚幻中见真实,真实中隐虚幻。

这本书是在图书馆借给小朋友看的,无意中翻了一下,马上就被吸引了。在事先对这个作者和他的风格全无了解的情况下,蓦然拿起,可以说很惊讶,很突然,全然不同于之前读过的任何儿童文学作品。

小朋友说她不太看得懂,其实我自己都读了两遍,也觉得书中有非常深的隐含意思,但究竟是什么呢?还需要我不断去思考。

当看到这些话时,我被打动了:

“对于魔法来说,真正需要的是一种更简单、同时又更困难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愿望的力量。但是,更重要的是,首先必须了解自己真实的愿望到底是什么。”

“要搞清自己的真实愿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只有亲身经历过仅仅属于自己人生历史的人,才能了解自己的真正愿望。”

“大部分人从来没有经历过仅仅属于自己的人生历史。他们也根本不把这个当回事。他们所做的和所遇到的事情,是其他任何一个人都可能做过和可能遇到过的。他们的内心和理智从未统一过。由于他们表达的通常是别人的愿望,而这些愿望又来自别人的人生经历,所以,他们从来就不可能经历仅仅属于自己的人生历史。”

我的内心受到了冲击,因为,它所讲述的正是我有意无意会思考的问题,而且一直也没有找到明确的答案——我真实的愿望到底是什么?我在追求什么?什么才是有意义的生活?

“人们只要真正了解自己的愿望,并且完全公开而又坦诚地面对自己的真实愿望,那么其他的一切就会水到渠成。”

突然想到一个词——“吸引力法则”。所谓“吸引力法则”,就是心想事成。只要你对想要的东西有非常强烈的愿望和必然获得的信心,那个东西就一定会来到你身边。这也是所谓的“秘密”法则。当然,秘密法则也有一些条件和要求,你在想要它的时候,一定要做“正面”的思考,比如要想“我要健康”,而不能想“我不要生病”。

“一个优秀的魔法师,总是尊重别人的意愿,他不会强迫任何人。你们的愿望和我的愿望正好相得益彰。这就是其中的奥秘。”

感觉有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在里面。

“在愿望国,也许在全世界,根本不存在两件完全没有任何关联的东西。每一事物都以某种充满神秘的方式与别的一切联系在一起。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实际上所有事物从根本上说是一体的。”

这似乎又有了佛教的禅意,而最新的物理学研究证明,世间万物都是能量的转化,量子纠缠。

这就是第一篇《魔法学校》中最精彩的部分:知道自己真实的愿望。

第二篇《犟龟》也很有意思。犟龟,就是一只非常清楚自己内在愿望的乌龟。而且,它坚定不移地按照自己的愿望前进,“其他的一切”果然水到渠成。

第三篇《布头娃娃》,则是一只很有自己人生历史的娃娃。它非常清楚自己的“人生使命”:“在生活中,它唯一真正认真对待的事,只有它的职业”(我一开始读到这句话,就奇怪为什么作者要这么写,后来证明这果然是很重要的一句话)。而它的职业是什么呢?从头到尾,从未改变过——就是“开玩笑逗小男孩乐”。结果,虽然历经千难万险,它还是如愿以偿地实现了愿望,很执着很认真。

第四篇《小蕾的秘密》,是一个反面的例子:小蕾就是一个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的女孩,结果,她“遇到了可怕的意外事故”,后来她才发现,原来她要的是恰恰相反的东西!

  而在《光屁股大犀牛》这个故事里,可以看到在面对强大者时不同人的不同方式,有人主张以牙还牙、以暴易暴;有人高谈阔论地讲理论,却让别人去干“实际的事情”;弱小者(事实上后来是几乎所有人)则认为“36计走为上”。

但是除此之外,这个故事显然还有更深的含义:连狮王都认为不可抵挡的犀牛,最终还是被推翻了——严格意义上,是被自己的纪念像(也就是它自己)给推翻了。要么作为不被推翻的纪念像饿死,要么活着离开,但是与此同时也就意味着纪念像的被推翻——这真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最后,是生命的本能,使得抛弃一切外在盔甲的犀牛脱离了它的躯壳。而离开了躯壳的它却被之前从未(从外部的角度)看到过的自己强大的躯壳吓到了。它“惊恐地尖叫着,飞也似地逃开,像所有别的动物一样,也想找一块不受那个庞然大物侵扰的地方”。

很多时候,我们就像这只犀牛一样,因为强大的不安全感(“应该把所有人都看成自己的敌人”——犀牛常常对自己这样说),一层一层地往自己身上披着盔甲,直到自己也认不出来自己。这盔甲吓走了所有人,直到最后,把我们自己也困在其中。

《没关系》是关于熊孩子的故事。当然,现在很多成年人也是这样。说是“没关系”,貌似是很大度,但实际上,现在是该轮得到你来大度吗?究竟是有“关系”还是没“关系”,是该由你来判断吗?该说“对不起”的时候,却说“没关系”,这样的人,并不少见吧!

《尼斯普林和拿泽库斯》:一个人,你在他面前的时候,能感觉到他的存在。但是一旦分手,就再也不会记得这个人,就像从来没有见过这个人一样。另一个人,你在他面前的时候,完全不会注意到他。但是分手之后,却只会记得他。就像刚才一直和他在一起一样。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想这也许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吸引和莫名的心动吧。

《莫妮的杰作》:一个小孩子奇思妙想的创作过程。她曾经创作了一个个有趣的场景,但是最后呈现出来却是一团漆黑,别人会觉得没有意义没有价值,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有没有价值,创作中所带来的快乐,只有自己知道。

《碗和勺的故事》:故事很长,含义很明显:我手中有你需要的东西,你手中有我需要的东西,试图从我手中拿走你需要的东西,或者试图从你手中拿走我需要的东西,无论偷、抢,或战争,都不是好的解决办法,只会搞得两败俱伤。因为谁都不是傻瓜!(虽然谁都希望对方是傻瓜)。办法只有一个,很简单,却也不简单:我和你一起用这个东西。并不新鲜的故事情节,但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在于把最后解决问题的人设计成两个小孩子——是新的一代人,带给这个世界希望。

《出走的绒布熊》:回答的问题是:“活在世上干什么?”

不得不说,米切尔•恩德就是这么牛:他的文章几乎总是围绕着那几个终极问题。故事虽然是发生在绒布熊和一群动物之间,但所有的角色都可以在现实人生中找到原型:

苍蝇:世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成天飞来飞去,见什么都舔一口。

老鼠:活着的唯一意义在于,狡猾一点,不让自己被逮住,多弄些奶酪和熏肉,养活全家。

母鸡:下蛋可是活着的唯一意义。

蚊虫:别去管这些愚蠢的问题。你应该对什么都不满意,对什么都不在乎,那你就什么也不怕了。

蜜蜂:活着的目的就是努力工作,辛勤采蜜,铸造蜂房。

天鹅:生活最根本的意义在于美。我生活的目的,就是履行这一最崇高的使命。否则,就是多余的。

布谷鸟:什么都取决于数。能够数的东西,是真实的,不能数的东西,都不能算数。

猴子:活着的唯一目的是去组织和建立一些团体,如:协会、俱乐部、委员会、党派——或某个社会团体。每个人都应该在社会中拥有自己的准确位置,要不他就毫无价值。你要么领导别人,要么听从别人的指挥。

大象:活着的意义恰恰在于认真思考生活的意义。灵魂永远不死。如果没有灵魂,没有思想,就什么都不是,该被扔掉。

乌龟: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活得更长。

蜥蜴:问题的答案根本不存在。什么都没有意义,一切都是暂时的,只是假象和错觉罢了。忘掉问题,躺着晒晒太阳算了,什么也别想,什么也不用去想。

蠼螋:我活着的目的,就是在别人的耳朵里安个家,我越钻越深,别人没法将我弄出来。

响尾蛇:吃掉别人。

蝴蝶:人来到世上的目的就是不断提高和升华自己。

绒布熊:有自己的主人。

那么亲爱的你,是不是会不由自主的思考,活着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去圣库鲁次的遥远之路》:一个小男孩在上学路上的疯狂幻想,曾经我们也这样幻想过,然后被现实打败,回归成熟。

《苍蝇和大象的足球赛》:一群自以为自己很重要的、嗡嗡叫的小丑,自导自演了一场闹剧。但是,事实上,有谁在乎呢?很喜欢这篇文章里的大象:简直就是大彻大悟。

它对大自然恩赐给自己的身体感到由衷的高兴,并充满感激——而且并不为此骄傲,反而有些受之有愧;它不在意自己的年龄,因为这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经过长久而深入的思考,它也不太注重外表;它的胃口出奇地好,为此它满怀感激和幸福;它简朴而谦虚:尽管它拥有庞大的身躯,却从未骚扰过别人,反而习惯于把自己的身体当作给别的小动物乘凉避雨的小房子;每当蓝色天鹅绒般的月空映照在它脚下的河水中时,它都会深受感动,这样的时候,它什么也不理会,只是一门心思地想:多美的月亮啊!它觉得与月空的神奇相比,自己是那么微不足道,这种感觉使它觉得自己虔诚而又快乐;它觉得,鲜花也是伟大而美好的,虽然鲜花看起来常常很小,但是它深知外表的大小并不重要;它认为,思考的时间越长,想法就越伟大、越深刻。

《吃噩梦的小精灵》: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

《奥菲利娅的影子剧院》:充满爱心又寂寞的奥菲利娅小姐,收留了没有人要的,分别叫作“怕黑”、“孤独”、“长夜”、“永不”、“空虚”的影子,演绎了温情的一幕,有爱就有快乐。

全书十四个充满奇妙幻想的小故事,在令人着迷的同时,又陷入深深的思考。米切尔•恩德的书,可以说是写给孩子的,也可以说是写给大人的。它有着非常童趣的外在,可是,又有着非常深邃的内涵——这个内涵,并不是一般所容易见到的那种道德伦理方面的,而是几近于最终极的哲学命题。

我的确没有想到,能够在一本给孩子读的书中暗藏那么深刻的哲学思想,那些概念范畴的东西,比如,时间是什么,世间万物的关系,人生历史等,我认为即使用很严肃的哲学语言也说不清楚,何况一个个童话故事呢?我不确定孩子们是否真的能够理解到作者所希望的深度,或许,作者本身也并不希望孩子们一定要理解到什么,但是读过的书,就好像一个种子,会悄悄地洒进孩子们的身体里;随着孩子不断地长大,种子也逐渐生根、发芽,并终将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开出美丽的花,结出令人惊叹的累累果实。

另外作者朴实无华的描写、风趣幽默的对白、浅显易懂的寓意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才会爱不释手,和你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月读书分享——《永远讲不完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