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条件养育》22——孩子的选择

让孩子成为解决问题过程的一部分,或者他们应该对所有与自己相关的事情发表看法,这个提法根本不新鲜。

然而我仍然时时惊诧于家长多么经常性地忘记这些可能性,或者忽视不用,或者甚至生气地拒绝采纳。

我们所有人都有一个基本需求,即做我们生活的“主宰”,而非“小卒”。

经历自主感很重要,一种我们是自己行为“创始人”的感觉。

事实上,我们做了什么选择往往没有选择这个行为本身更有意义。

孩子学会做正确决定的方式就是通过做决定,而不是遵循安排。

拥有自主权的孩子最能建设性地面对剥夺自主权的环境

而作为家长,只要愿意限制施用我们手中的权力,是授予孩子自主权的最佳人选。

限制我们手中的权力并不一定意味着我们必须对自己的倾向保持沉默,而是应该尽可能地把最后的决定权放到孩子手中。

即便婴儿也可以被允许进行选择。

他们对何时想要吃东西、如何被人抱、哪里被咯吱、玩哪种玩具……都有自己明确的喜好。

我们要随时关注他们在告诉我们什么,尽可能尊重并满足他们的要求,而不是强调固定的饮食和睡眠时间表,或用一种娱乐我们而非真正取悦他们的方式和他们互动。

这意味着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支持孩子做选择的能力,帮助他们感觉到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自己做决定的。

我们的工作就是丰富他们的自主感,与他们共同思考如何协商找到解决具体问题的办法,例如睡觉的时间、晚上必须回家的时间、去哪里度假,等等。

真正并肩协作的方法比“我是家长,我决定”或“随你的便吧”更加费心费力。

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更有建设性的反应会从聆听开始,这不仅能让孩子感觉到被倾听,而且你也能从中了解更多幕后真相。

除了聆听,我们还需要坦陈自己的感受,共同寻求解决办法:“咱们谈谈怎样做既对你公平又能解除我们担忧。咱们一起想出办法,再试试看。”

当孩子被尊重对待、参与解决问题、被认定其动机善良时,他们真的会积极反应。

相反,被更多传统训育手段(及相应假设)对待的孩子才会倾向于钻空子,“得寸进尺”的确成为生活中只得到“寸”的孩子的首选。

有时家长假装让孩子做决定,实际上自己保留了真正的决定权。那些“选择”的语言被用来伪装实质上的威胁、哄骗或孤立。

与其做这种猜字游戏,还不如告诉孩子“我要替你选”,至少这很诚实。

事实上,孩子可以接受限制,甚至会承认其价值,但他们需要的是商量,而不是仅仅被束缚。

孩子应该有权利做某些令我们不那么舒服的选择。

如果我们认为孩子不应该在某件事情上享有任何选择权,应该确定其真实原因是这么做不明智,而不是因为我们不愿放弃一些控制权?

一个能够确定这些选择是真实且有意义的方法是,不只允许孩子在你提供的菜单中选择一项。

“x、y,还是z?” 这种有限选择的类型适用于幼龄儿童,但孩子到了五六岁时,就应该有更多机会想出不同的可能性,而不只是在你提供的选择中挑一个。

试着提更开放性的问题,诸如:“今天你想做点什么?”

如果孩子看起来毫无头绪,家长可以提供几个选择,但不要过早地干预他们,真正的自主感多来源于创建,而非选择。

偶然地,孩子做的事情绝对不能被接受,我们必须反对他们。他们也许会将我们的干预看做惩罚,从而使平静地解决潜在问题或避免伤害亲子关系变得更加艰难。

因此,不到万不得已切勿诉诸直接的强迫手段。

当必须如此时,我们也应该尽可能地软化力度,将其带来的惩罚性影响降至最低。

我们的语气应该充满温暖和尊重,并确信我们最终可以共同解决问题。

而当你在某处必须削弱孩子的自我决定感时,就要努力在别处加强她的自主决定感。例如可以让他对自己的衣柜、回家时间或玩电脑时间有更多的发言权。

那么,当孩子对某个我们的决定激烈反抗怎么办?有2个原则:

原则1:如果你在公共场合,请忽视周围人的目光。

你越担心周围人如何评价你的养育方法,你就越可能诉诸过度控制、给予孩子过少的爱和耐心。

别人如何看你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孩子需要什么。

原则2:想象着从他的观点看问题。

发脾气的人往往会被自己的怒火吓着,怕自己失控。

因此,忽视他或凶他都无济于事。

你只需用最低限度的控制确保他人(其次是财产)不受损害,将焦点放在抚慰孩子和平息不安上,让怒气自己逐渐散去。

稍后,你可以试着和孩子共同解决其潜在诱因。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条件养育》22——孩子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