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两人性,张驰有度

斯蒂芬·金说,“故事本身才是主角,而不是说故事的人。”

《肖申克的救赎》就是一本厚重的大典,似是而非中交代着人性的光辉与弱点,平仄起伏里讲述着人生的酸涩与欣慰。

大世界浮华万千,光怪陆离,小人物踟蹰而行,鼻孔向下。

在肖生克监狱,在这样一个体制化的小社会里,从清晨到黄昏,从春风到冬雪,似乎每天都在上演着枯燥简单而又低潮涌动的系列剧。掌权者,小兵副手,还有罪犯是这部剧的参演者。不是武侠,却上演着打杀的冷血残酷,不算说教,却挣扎着人性的善恶美丑。

银行家安迪是肖申克体制化中的一个意外。从头至尾,他的身上始终游弋着希望的光辉。影片中就有这样一个画面:/在49年的春天里,一群在工厂上面装修的罪犯,早上十点坐在屋顶上,享受着清凉的啤酒和肖申克最严密的保护。他们坐着喝啤酒,阳光洒在肩头,觉得是个自由人,感觉就像在装修自己家的屋顶,就像造物主。/这一刻,没有狰狞,没有喧嚣,没有丑恶,狱官与罪犯因为安迪换得一阵短暂的和平共处,握手言和。呵,原来对立的敌人也可以变成暂时的朋友,毕竟他们也没有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正如斯蒂芬·金说“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而当某一天安迪带来的“惊喜”再次响彻在肖申克的上空,这种名叫希望的情怀才真正让每一个也许罪大恶极的囚犯心灵平静如浮世沉香,混沌未分时眼眸却澈如水晶。这除了是因为音乐本身的魅力,更是在于安迪潇洒而又恣意的人格张力。就像黑人瑞德台词中所表达的一样:“我想那是如此的美,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美得让你心痛,我告诉你,那声音飞翔的距离,比在这个灰暗地方的任何一个人梦想得都要高远,每个在肖申克的落伍者,感到了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不禁要想,打动人心的究竟是人还是音乐,又或者二者皆有之?

社会是一双翻云覆雨的大手,经时光打磨,锤炼灵魂的厚度。自由对于安迪来说意味着重生,而对于那位年迈,已经被体制化的图书管理员布鲁斯来说却恰恰代表着毁灭。当他迈着仿佛听得出沧桑的步子迟疑而又恐惧地走向那片忙碌冷情的社会,似乎注定了他的结局。刻在房梁上的“老布来此一游”是他对这个世界最后一次深情的告白。窗外的风声中似乎也还夹杂着杰克(他在监狱时养的一只鸟)的一声伤啼,悲恸人心。我想,也许年轻时期的他是一个坏蛋,但日子久了,有些慈悲和善意却依然能妥帖地置在人性的折叠处。

钱钟书在《围城》中感慨,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如此,才有了这么多的啼笑皆非,无可奈何。人在黑暗中盼望着光,时间久了,却变得害怕起光来。这似乎是人性的弱点,却又是不可忽略的一种共性。

无论是向死而生的银行家安迪,执着等待的黑人瑞德,善良淳朴的老布鲁斯,还是贪婪冷血的狱长诺顿,暴戾凶狠的姐妹花,他们都是人性中丰富的侧面,宽厚的背景,有味的留白。张弛有度,浓淡相宜。

在影片最后,两个老朋友,安迪和瑞德在墨西哥阳光明媚的海滨重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人性的善恶之争,就好像一场肖申克的救赎。淬炼得久了,一切都还得返璞归真。万头攒动,火树银花之后到底还是秋水共长天一色。

文/赵伶俐

你可能感兴趣的:(半两人性,张驰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