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与三毛的童年

生活要温柔

当时初读木心先生的《童年随之而去》并没有多大的感觉,将其混入众多文章中泛泛读过,感受不到细腻从容的文字中透露的淡淡的无奈与丝丝的震撼,只觉先生的文字优雅蕴藉,读完感觉空灵纯净让人舒服,便到网上把先生的几本文集收来细读。

现又拜读一遍,心中不自觉的将之与之前很喜欢的三毛描写童年的一篇作对比,先生的童年,较三毛的《呼唤童年——记忆中的关渡》,在恬淡之上添了一份深度。

还是初高中时,离开满是习题的书桌,深夜闭灯休息,眼睛闭上了,脑中思绪却纠缠于学校中偶有发现他人不表里如一的不解,亦或是不断下发的白花花的试卷和解不开的物理题。

知道明天课业繁重,早些休息是好的,可却忍不住打开床头的台灯,拾一本三毛的书,三毛的书,总能带来心灵上的自由。

虽说当时也处于疯疯癫癫,每天老师都不知我为何总是傻乐的状态,可总的来说,复习日子的基调总是灰暗的。就是这样思绪纷杂的深夜,三毛的文字犹如河滩上轻浅的清流,缓缓的流过我的心上,流水很浅很宽,稍高的鹅卵石便可让它转换流向,可它在阳光下偶尔闪入我眼睛的光辉,让我好像一伸手就能感受到夏日傍晚太阳暖暖的余温。

不论是哪一本,不论是哪一篇,哪怕是我感受不到任何遣词造句的散文随笔,从中所透露出追求自由追求真实的热情都深深地感动着我,心情也渐渐的感到释怀。

未读完一篇,已从疲倦苦恼的状态中挣脱出来,明明是寂寂黑暗夜,却仿佛白日之中,微风正好,我站在六楼的走廊,教室门口,和娈兮一起,在刚哥面前,随风脱手,不顾身后的作业本在空中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我们哈哈大笑,跑进教室,虽知马上到来的是耳朵旋转七百二十度的惩罚,心中却大喊着,请原谅我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当然,只能是幻想,毕竟刚哥在课上的特殊照应,每节必点我名问问题这种习惯已经是无数根的东北大板和无数瓶旺仔牛奶纠正不过来的。又何必再为了一次疯狂而让一节课点一次的频率变成两次呢。

初读三毛的《呼唤童年——记忆中的关渡》,也是在那些日子,记得还是个压抑的晚上,身边同学的奋笔疾书,冥思苦想。是的,我心中似乎明白,是别人的拼命与我的偷闲,两者的对比,让我感觉到头上的白炽灯的光都是那么的冷,那么的暗,哪怕四周清爽干净,我却觉得的空气潮湿异常,让人喘不过气,胸闷气短,仿佛地板被空中的水汽浸出丝丝的水痕,仿佛作业纸很湿,我一落笔它便被我的笔尖捅破。

心中带着丝丝的负罪感,可我总归是过得快乐的。在这样的氛围下,我的心如她一样,是自由的,是灵动的,仿佛我就是那个女孩,那个总是深深地呼吸,把空气当成凉水来喝的女孩。那条大河,围绕着我,干净地流过。我把光脚插到沙子里去,拖地板一样把它拖出一条条深深的沟来。

三毛的文字,带着我走过虽怀念,却不愿意再回去的日子,她让一颗时时感受到压力的心一下放下所有的重荷。曾一度的羡慕她与荷西的爱情,再年长些,也从她的几篇中读出这不过也是她偶有刻意美化,矫情掩饰的爱情,可这丝毫不能影响她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随性纯真带给我的感动。三毛的所写的童年是美好的,无忧无虑的。

而先生所描写的,不是童年的欢乐与无忧无虑,而是偶然感受时间带来重量那一瞬间的沉重,或许在当时,他并不了解那浮氽的夗带给他的情绪该如何解说,可随着年岁渐长,岁月流逝,他也渐渐地明白母亲的那些话,那句最后的很轻很轻的话。

“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呢。”

那些话,像是随口说的,很轻描淡写,在我看来这才是最让人感到绝望的。语气中包含了无奈,是求之而不得的无奈,是这种比碗珍贵千倍万倍的物和人一一脱手而去的事情发生了无数次以后的无可奈何。虽然不舍,但终究会习以为常。

先生的文字,读来简单纯粹,却不乏深度,他总能在用最简单纯净的文字让我感受到生活的重量,岁月的质感,人性的本质。

也总是偷懒,一本本文集也不过是闲来翻翻,总是不能像看小说那般一气呵成,抚心安慰自己,这样的文字应当在一个温暖阳光正好的午后细细研读,那样的午后,能遇到机会也是甚少。

记得曾在杂志上看到的一段话,已经忘记是哪个大师对子弟的督导,他说,总读小说是会让人变俗的,要偶尔读读诗歌,诗歌可以去俗。在我看来,读完小说,也可读读先生的文集。虽有个别是怎么看也看不懂的,但我得承认,并不晦涩,不过是我道行太浅。

说到先生,《从前慢》或许是先生流传度最广的作品之一,“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 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整首诗歌传达的思想显而易见,这种纯真美好的氛围正是我们这个年代稀缺的。我们想要爱情美好但却不为爱情努力,我们想要身体接触却不重视精神交流,我们想要别人许下完美诺言却不为其付出,我们想要别人爱自己却又害怕把自己暴露出来,我们想要彼此了解但事实上都保守的不愿打开心扉....或许真的时代浮躁,但是也需要慢下来。就像先生的这首,从前慢。

以前看过一句话,说人是情愿孤独,也宁愿死的。否则我们为何要跟心爱的人作对,对当下的事物漠视,又向往遥不可及的一切...现代社会看似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却又让我们不愿真心付出。

可到底人又是害怕寂寞的,害怕到无耻的程度。换言之,人的某些无耻的行径或许是由于害怕寂寞而作出来的。

即便是整天傻乐傻乐的我,在某个飘雪的天独自一人走在道上,昏黄的光照亮湿漉漉的地面,一抬头,也会偶有所感。

在都市中,更寂寞。路灯杆子不会被雪压折,承不住多少雪,厚了,雪会自己掉落。


你可能感兴趣的:(木心与三毛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