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的慈云寺

昨天好友发来信息,邀请我去临河,近期一直在修养,便委婉推脱,友看我不是特别想去,就不再纠缠,只是让我推荐一个去处,看看能否引起他的兴趣。去临河当然是临河博物院了,不过,这勾不起友人的兴致,我就给他讲了一九年去临河慈云寺的经历。

那是一九年的盛夏,天高云淡,阳光甚好,仿佛上天的眷顾,久居城市的我,来到内蒙古河套灌区,满眼都是绿色,高高大大的青纱帐,半高不矮的油葵,低矮的土豆,大片大片的西瓜地,不但大饱眼福,心也跟着舒服起来。到处都是新修的公路,四通八达,想去哪里就能去哪里,“要想富先修路”早就不再是一句空话。我就像刚刚学会飞翔的雄鹰,展翅翱翔在内蒙古高原上。

因为甘露寺商业化过于严重,游人如织,吵吵闹闹,便没了兴趣。草草看了一会就出来了。午时将近,大巴车还在不停地往山门前停靠,一车又一车的游人鱼贯而入,什么老年团、企业团,自驾游团。这让我感觉临河这地方也没个好的去处,周五人就这么多,周六周日估计会更多。

继续搜,确定来时路上看见的是慈云寺,临时决定去看看。两个寺庙距离很近,大概相隔一个村子。明明大门就在拐弯处,却不能直接开过去,还是问了一个村姑才确定。

漂亮的村姑看见我把车横在了她的面前,一脸娇羞,丝毫没有内蒙媳妇的大气豪爽,看我一眼,再也不敢和我对视。我就更加不好意思开口了,也不敢大声询问,转过身,让媳妇下车,去漂亮村姑跟前问路。听着语文老师标准而有礼貌的问候,村姑露出了笑容,抬手一指,告诉我们就是那里。因为感觉到媳妇非常有素质,临走居然看见村姑在跟我们举手再见。中华民族,礼仪之邦,从我做起,可以感染带动许多人。

车就停在了山门外,仍然是新修的模样,气派而威严。山门寺院抬眼一看就和其他寺庙不同,四四方方的高塔,没有飞檐的建筑,有布达拉宫的样子。可能是纯正的藏传佛教吧!传统的汉族佛教、道教、或宗祠都是正方形,山门进去就是前殿,出了前殿,左右各一偏殿,然后是二进,最后面是大殿,飞檐斗拱。慈云寺居然不是这样,里面供奉的佛祖也是藏传佛教的特点。

其间看见有信徒在殿里给佛祖磕等身长头,殿堂非常狭小,当她匍匐下去,整个身子趴展了,根本就没有了空地,我也没有办法再往里走,只能站在门口往里面看,这让我多少有些遗憾。

出了殿门,看见有五七人在绕塔祈祷。藏传佛教的塔,一般都是差不多的,即便是有钱的或者比较大一点的寺庙,在建塔时也不会大张旗鼓铺张浪费的。

在各种宗教信仰里面,藏传佛教的信徒是最虔诚的。据说在青藏高原上经常能看见一些磕着等身长头的牧民。无论路途多么遥远,总是一路磕头,风尘仆仆,被太阳晒的黢黑。身上的衣服均已破烂,没有多余的东西,只有敬献给佛祖的宝贝。例如天珠、松石、玉器。只有够自己吃的食物和饮用水。只有一颗让你震惊的虔诚向佛的心。走近绕塔祈祷的那几个人,每个人都是满脸汗水,有的已经气喘吁吁了。旁边就放着他们的衣物和水杯,看来是一大早就开始绕塔祈祷了。每个人的眼神都是那么的坚定。他们坚信,只有佛祖能保佑他们,消去自己和亲人的烦恼,疾病,痛苦或者是业障。

塔的西南有一间财神殿,里面供着汉族人信仰的财神,名字就叫黄财神,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来是谁。旁边的武财神不用说就是关羽关老爷和赵公明了。信奉藏传佛教的人是不拜财神的,只有汉族人才希望财神爷给自己带来福气,让自己福如东海长流水,财源茂盛达三江。现在很少能看见纯正的藏传佛教庙宇了。慈云寺也没有跳出三界外,在这蒙汉杂居的内蒙古,还得需要更多的人来信奉藏传佛教、皈依藏传佛教。水至清则无鱼,佛至察而无徒。庙里总得需要香火旺盛,可见入境随俗,与时俱进的力量。

一天之内能看两个不同的寺庙,真的是特别开心。看看天色不早了,还想着下一站,补充一下给养,略略休息一下,和媳妇商量商量,便向着磴口阿贵庙进发了。而在假期的这次出行,阿贵庙是最值得大书特书的(留待下回书写)。那一路的变化莫测,多少带着探险的味道,还勾起了我的许多回忆。

出门旅行,真的很好,首先是让我们夫妻感情进一步加深了,对生活有了更大的信心。然后就是在我内心深处,对媳妇有了更大的感激之情,她不喜欢看寺庙,但是一直陪伴在我的左右。增长知识就不说了,最重要的是,我看见了虔诚。那种震撼,给了我无穷的勇气,让我更加坚信,做人也要像拜佛一样,没有虔诚,都是在做样子。

本来第二年还要再去,后来没有成行,不过,慈云寺却进入到了我的梦乡,在每一年的夏夜,我依然可以神游风格迥异寺院,依然可以看到虔诚和祈祷。

你可能感兴趣的:(梦里的慈云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