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是行走江湖的软猬甲

来~

其实我是个非常善于运用天赋伪饰短板的人,即使有时候是无意识的——这极大的助长了我灵魂深处“偷懒抹滑”的歪风邪气,还经常被我自己翻译成“松弛灵活”。

比如对待我的专业和工作。

比较敏锐,直觉够准,语言组织高效,能带着善意体察到一个人的深处……这都是天赋的部分。

同时,我分别心太重,喜见各号灵透人儿,畏惧且蠢且慢且无趣的榆木疙瘩;不能打持久战,一头疼就隐形,行动比念头还快;状态好,整个人都在心流中火花四溅,疲累了就控制不住直接溜号。

所以吧,我一直没正儿八经的、系统的、规律的……精进专业,只在在工作过程中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 其实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一路过来,我凭借着自己不算笨的脑袋和对世界的热情,肤浅享受着工作。

是,是肤浅享受,而远不是深度融入——我欠着那一份扎根的深度夯实。

而最近几次课程,一次又一次的意外小状况来挑战我,逼我突破。

尤其厦门这次,我上课以来人数最少的一次: 四个人。

人少会更轻松吗?仿佛并不。

人少,需要更深的链接,更细致的体察,更同频的共情,才能唤醒和启动对方的生命。

我懒。我储备不够。

所以我没有调整课程,仍然按照原有的课程框架进行。

很好,我收获了一个趔趄——因为人少,因为与新伙伴配合默契不够,整个三天的各个练习、分享、总结……暴露了之前所有自欺欺人的部分:

1.练习的流程不严谨。

总觉得自己演示讲解的很清晰,过程中就不再用心引领,过度放手,导致学员练习的感受不到位,甚至某些时刻有些“尬练”。

这部分,以后要锻炼自己——讲解时精准表达、随时求证、巡场时指点到位。

2.分享时总结的水准不稳定。

学员分享时,我觉察自己内心仍然对其方向有“隐形控制”甚至“评判”;总结时也常常不能稳定发挥,有时会金句频现,替系统发声;有时就是不知所云,给的就是一瓢无味的鸡汤。就这么几个人,在没有更多伙伴能共振配合场域的时候,你说了什么,就是什么,对方懵圈了,就是懵圈了,对方收不到,就是收不到。

这部分要锻炼自己——无条件接纳所有声音,回应时中正有力量,摆正身份,站高立意,全局观。

3.支持的细节不细致。

有时会有“走流程”的感觉,甚至有“压缩时间”的念头,我忘记了与课程“看起来完整”比起来,对面的生命才是那个当下我最该珍而视之的。

这部分要锻炼自己—— 正视调整自己的分别心,透过工作直视每个人的生命,时刻清晰目标。

4.专业功底的深度不扎实。

在课程中更多的凭借感觉,引领家长。而对知识框架的构建,对很多练习背后的原理,支持力的源头的探索……都远远不够。

这部分要锻炼自己—— 认认真真读专业书,多花时间琢磨课程。

5.对助教有依赖托付心理。

如果助教支持方式与我不一致,怎么办?如果没有助教,怎么办?如果一切都没有,只有我和学员,我该如何支持,才能让对方的生命真正启动?

这部分要锻炼自己—— 要有带着目标的全局观;助教除了是伙伴,也是需要支持的生命;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让自己成为上好锦缎,其余皆是锦上添花。

……

……

就四个妈妈,坐在那里看着我,既渴切,又完全放松,我突然有一些无所适从:应该再严谨些吗?四个人要不要认真的遵守课堂守则?严格执行会不会不够灵活?要跟每一个人深入对话?对方会觉得更敞开能更安全吗?应该再真实些吗?是更多的共情?还是更多的回应?……

我没有了遮羞布、烟雾弹、捧场的,我最真实的“导师面目”被我自己一览无余。

这真是特别好的生日礼物。

它逼使着我停下来好好看看自己——别再借助天赋掩饰短板,这个阶段该结业了。

真正借助天赋,去让自己更加成熟完善。

想享受成人的笃定、丰足、安然,就要像一个成人那样付出耕耘、创造价值、服务他人。

我的外在,可以更丰富、自由、灵活的呈现各种我想要的风格。

我的内核,要逐渐变得更专注、厚重而芬芳。

生命状态,是翅膀。

专业功底,是软猬甲。

要贴身长成,举重若轻,才能护我行走江湖。

你可能感兴趣的:(专业,是行走江湖的软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