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吾言甚易知章第七十

经·吾言甚易知章第七十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苏辙:道之大,复性而足。而性之妙,见于起居饮食之间耳。圣人指此以示人,岂不易知乎?人能体此以应物,岂不易行乎?然世常患日用而不知,知且不能,而况行之乎?

原成:人是做为“自然之我”与“现实之我”的矛盾体存在的。自然之我,身体。现实之我,意识。

“自然之我”崇尚以“道”做为唯一标准,“现实之我”是以好恶之心为导向的主观意志做为唯一标准。两者所采用的唯一标准不同,故“自然之我”的甚易知、甚易行,对于“现实之我”而言则成为莫能知、莫能行。

人,很难摆脱“主观意志”对行为的干预。由此可见抑制好恶之心,是多么大的挑战!

言有宗,事有君。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

苏辙:言者,道之筌也。事者,道之迹也。使道可以言尽,则听言而足矣;可以事见,则考事而足矣。惟言不能尽,事不能见,非舍言而求其宗,遗事而求其君,不可得也。盖古之圣人,无思无为,而有漠然不自知者存焉,此则思虑之所不及,是以终莫吾知也。

原成:凡物皆是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以“道”做为唯一标准,故曰言有君,事有宗。人是自然的产物,与万物一样接受“道”做为唯一标准。

“现实之我”以好恶之心为导向的主观意志做为万物唯一标准,故曰无知,“现实之我”排斥以“道”做为万物唯一标准的“自然之我”,故曰不我知。

苏氏言“此则思虑之所不及,是以终莫吾知也。”并不是老子本义,苏氏曲之。在好恶之心,爱恨之情的驱使下,人非“思虑之所不及”也,乃以侥幸之心搏命矣!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苏辙:众人之所能知,亦不足贵矣。

原成:了解凡事以“道”做为唯一标准的很少,能做到凡事以“道”做为唯一标准的就更难得了。

此处老子以“自然之我”来指代“道”。老子本义是“知道者希,则道者贵。”,贵者,归也。效法“道”的人,就会回归到以“道”做为万物唯一标准的原则上来。

苏氏言“众人之所能知,亦不足贵矣。”,不知所云!

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苏辙:圣人外与人同,而中独异耳。

原成:自然之我,圣人之谓也。以无形无名为现实之我,故被褐。自然之我以“道”为唯一标准,故怀玉。

凡事抑制好恶之心、爱恨之情,以“道”做为唯一标准者,老子谓之“被褐怀玉”。


除特别注明外,所有文章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

如果此文对你有点滴帮助,请点赞关注作者,给作者以鼓励!

你可能感兴趣的:(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吾言甚易知章第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