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素养,是微型课的核心和灵魂(转)

      近年来,微型课在职称评审、教师招聘和教师资格考试中被广泛采用。微型课的特点是“微”,上课时间一般只有10到15分钟,现场没有学生,只面对评委讲课。这里要强调的是,尽管现场没有学生,但微型课要模拟真实的课堂,真实的课堂怎么进行,微型课也就怎么进行:该提问就提问,该表扬就表扬,该组织小组讨论就组织小组讨论。这样的讲课方式便于评委在较短时间内了解授课者的业务能力,因此,微型课在各种选拔、比赛中被广泛采用。

微型课多是现场抽取课题,备课时间是15-20分钟,讲授时间为10或15分钟。也就是说,从抽取课题到讲课完毕,整个过程也就三、四十分钟,那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讲课者应注意什么?怎样才能突出自己的专业素养呢?这需要从备课和展示两个环节说起。

枫叶小图标分割线

树叶分割线

一、备课要紧扣单元要素和课后练习题,明确教学目标和课堂方向

无论是统编教材还是其他版本教材,教材都有着自己的系统和编写意图。这个编写意图,一般在单元导语页和课后练习题中得到体现。因此,备课时,一定要快速浏览单元导语页,然后再翻看本课课后练习题,两者结合,确定下来本课的教学重点或教学目标,保证课堂方向的正确性。例如,《‍‍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课,单元导语页明确提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课后练习题是:“‍‍下面加点的词语,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和同学交流。”根据单元语文要素和课后练习题,我们能快速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里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确定了这一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时就要设计交流理解词语方法的环节,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词语意思叠加”等理解词语的多种方法。

一二年级教材没有单元导语页,是否意味着备课时确定教学目标没有依据了呢?不,根据课后练习题,也可以很快锁定教学目标。例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秋》的课后练习题是这样的:“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这篇课文中,“一”共出现了三种调值:一(yí)片片、一(yì )群大雁、排成“一”(yī)字。根据这道练习,我们也能很快地把握本课的教学重点:读准“一”的变调。

备课,一定要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和课后练习题确定教学目标,否则,就可能会犯经验主义。例如,《将相和》是一篇传统课文,根据经验,教师往往会设计“拟小标题”“感受人物形象”等教学环节。但在统编教材中,《将相和》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课后练习题第一题是这样的:“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从单元语文要素和课后练习题可以看出,编排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而不仅仅了解人物形象,如果只是按照过去的经验来教,教学方向就是错误的。

总之,浏览翻看单元导语页和课后练习题,是短时间内备课的最好法宝,抓住这两点,才能真正了解编者意图,确定教学目标,避免课堂方向发生错误。

枫叶小图标分割线

树叶分割线

二、展示时要充分展示专业素养,避免只组织课堂或走套路、走过场

课堂上,教师除课堂组织者的角色外,还要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指导者和解惑者。微型课展示时,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展示自己的专业素养,而不能一味地展示自己是如何组织课堂的。但,有的教师就只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课堂组织者,15分钟内,他多说的是这样的话:“大家不要把背诵看得那么难,只要用心,背诵还是很简单的。现在我要点名检查背诵了,叫谁呢?课堂上叫号是最公平的方式,我找三位同学,(做出深思状)……6号……9号……14号吧,请这三位同学背诵一下课文。”“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小组跑得快,也是全靠组长带,我现在找几个小组的组长来回答。”“现在请前面空调下面的男生来回答;现在请北面后面靠窗户的同学来回答;现在请靠过道的这位同学来回答;现在请靠门的这位女同学来回答;中间最后边的同学;后边空调下面的同学……”15分钟内,他仅仅是课堂的组织者,根本没有体现出教师引领的作用,这,理所当然是不合适的。

除要避免只组织课堂外,展示时还要避免走过场、走套路:不管什么课文,都是千篇一律的“看到课题,说说你的疑问”“带着疑问读课文”“检查生字词,交流识记方法”“指导写字”“概括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如果说课堂环节是一节课的骨架,那么,针对每一课的具体内容就是一节课的血肉和灵魂,专业素养,要通过具体内容来体现。

例如,有老师在讲《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样说:“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稍停,他又接着说:“你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很好。”“你从另一个角度出了疑问,你很会思考。”“你把他们两个的疑问综合在了一起,你真了不起。”……每每听到这样的话语,我都有一个强烈的疑问:老师,学生提出的到底什么样的问题呢?确实,微型课上没有学生,但这不表示学生回答的内容得不到体现,教师可通过自己的口重复学生的问题:“哦,你提出了‘中国孩子为什么发出呼声’这个问题”;“你提出了‘中国孩子发出了什么样的呼声’”……“看得出,看到题目,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疑问,现在请带着这些疑问,走进文本吧,看看你的疑问能否得到解决。”

上述环节,就是针对本节课的题目提出了具体问题,而“你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很好”“你从另一个角度出了疑问,你很会思考”这样的说法,则是过场,是套路。

除导课环节外,作为第一课时,一般都有识字、写字、概括文章等基本环节,理所当然,这些环节也要避免千篇一律地走过场,也要有具体的内容。

检查生字词时,就不能只说:“你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识记的?……你用了加一加的方法;你用了减一减的方法;你用了换偏旁的方法;你用了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大家的方法真多啊。”而是要结合所学习的生字词进行归纳,例如,面对“谢、蚜、洼”三个生字,可以这样指导:“你用什么方法识记的这几个字?你说你在生活中记住了‘谢’,对,我们的走廊上有很多处都写着‘谢谢’文明用语,在生活中识字,真是一个好方法。你通过熟字组合法记住了‘蚜’,对,把‘虫’和‘牙’组合在一起,就是‘蚜虫’的‘蚜’。你通过换偏旁的方法记住了‘洼’,你把‘娃’的‘女字旁’换成‘三点水旁’,就成了‘洼’。对,汉字的偏旁很有意思,很多偏旁跟意思有关系,例如,‘娃’跟人有关,‘洼’就跟水有关,学习汉字时,我们可以音形义三者相结合识记啊。”这样的指导,结合具体汉字,就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性。

同样,指导写字环节,教师也不要只说“这里有两个要写的字,大家看老师怎写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观察、范写、书写等环节,观察时,要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结构,看看汉字是独体字还是合体字,如果是独体字,要观察它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如果是左右结构的字,要观察是左宽右窄还是左窄右宽;如果是上下结构的字,要观察是上大下小还是上小下大。教师范写时,要强调笔画之间的穿插避让,当然,这样的展示不需要多,指导一个字,能看出教师的基本功就可以了。

当然,不同学段的识字写字在课堂上所占的分量也是不同的。低年级可以多在识字写字上花费点时间,而高年级就要尽量要压缩时间,如果十分钟的展示时间,有五分钟在讲字词,就头重脚轻了。

除识字写字的分量不同外,学习课文时,不同学段也有不同的学习重点,例如,高年级要根据单元目标达成某种语文能力,但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重在识字、朗读和积累,要避免过多的分析文本,教学时,要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此基础上,再次引导学生读出感情。例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雾在哪里》,课后就有“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的练习。指导时,教师要让学生圈画出雾说的话,然后看雾说的话有什么特点,很明显,雾说的话带着孩子的淘气和顽皮。明白了这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读出孩子般淘气和顽皮的语气来,这样就达成了课文教学的目标,也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专业性。

总之,在短短的十分钟内,展示者要力争把语文学科的专业素养展示出来,而不是只组织课堂或者走套路、走过场。

枫叶小图标分割线

树叶分割线

三、把握细节,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

除了上面强调的备课、展示时需要注意的内容外,还有一些细节需要展示者注意。

第一,要扬长避短,在展示自己优点的同时,要把弱点和不足适当掩藏起来。例如,讲授一篇文言文,如果熟悉文本且能达到背诵,那就尽可能声情并茂地当场范读或者背诵,但如果对此文不太熟悉,甚至连断句都断不好,那还是别范读了,否则,你范读时的一连串停顿错误,会给评委留下怎样的印象?

第二,板书要简洁明了,干净整洁。不管什么样的课堂,板书必须有,无论你的字写得是否漂亮。从内容上来说,板书的要求要简洁明了,一定要学会取舍,而不是把你说的每一句话都写在黑板上;从形式上来说,板书的要求干净整洁,而不是这里写几个词语,那里画几个图形,要做到笔下有规则,胸中有章法。

第三,教态方面,要避免小动作。人是距离自己最远的动物,我们能看到别人的不足,但对于自己的小动作或口头禅,往往并不知晓的。例如,有的老师习惯在讲台上跑来跑去,小动作很多;有的老师一分钟说几十个“啊”……这些细节毕竟是一种不太良好的教态,考试前,建议录制一段自己讲课的视频,看看自己是否有特别多的小动作,如果有,可以通过练习进行克服。

微型课时间很短,但正因其短,所以,其中的每一分钟才显得尤其珍贵。教师一定要思考,在短短的十分钟内,怎么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专业素养,专业素养,是微型课的核心和灵魂。

你可能感兴趣的:(专业素养,是微型课的核心和灵魂(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