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黍之约

读《幼学琼林》朋友篇,逢“鸡黍之约”典故,不满足于文中注释,遂拓展学习了一番。

此典出自于《后汉书·独行列传》,说的是范式和张劭的故事。

范式,字巨卿,山阳郡金乡县(今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人。范式年轻的时候在太学游学,和汝南郡( 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 人张劭是好朋友。张劭,字元伯。

后来两人一起告假回乡,范式对元伯说:“两年后我要回京城,我会去拜见您的父母,看看您的孩子。”然后就共同约定了日期。

约定的日期快到时,张劭就把事情告诉了母亲,让她布置好酒食恭候范式。母亲说:“都分别两年了,千里之外约定的事情,你怎么就这么相信他呢?”

张劭回答说:“巨卿是讲信用的人,一定不会违背诺言。”母亲说:“如果真是这样,我就为你们酿酒。”

到了那天,巨卿果然来了,二人升堂互拜对饮,喝得十分畅快后才告别。

这就是“鸡黍之约”的故事。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意义指鸡肉和黄米饭。唐代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有“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之句,是我们最熟悉的。

故事发展到后来,更加感人,老实说,我一个大老爷们都看哭了。事情是这样的:

后来,张元伯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同郡人郅君章、殷子征日夜尽心照料着他。

元伯临终时叹息说:“不能见到我的生死之交,真是万分遗憾啊!”

子征说:“我和君章对您如此尽心,还不能算是生死之交,你还要找谁?”

元伯说:“像您二位,是我生之交。山阳郡的范巨卿,才是我的死之交。”不久就病死了。

范式忽然梦见了张劭,戴着黑色帽子,拖着鞋,急匆匆地走来,呼喊着:“巨卿!我要在某一天死去,在某一时下葬,永归黄泉。你没忘记我,怎么能不来见我一面?”

范式惊醒了,悲叹落泪。那时他在郡里做功曹,他把事情向太守做了报告,请求让他前去奔丧。太守虽然心里并不相信,但不忍心违背他的深情,就准了假。

范式于是穿着丧服,坐着快马向汝南奔去。范式还未赶到,灵柩就已经出发了,到了墓地,将要下葬,但灵柩却不肯进入墓穴。

他母亲抚摸着灵柩说:“元伯,难道你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吗?”于是就停下灵柩,等了一段时间,就看到白马拉着素车,远远嚎哭而来。

元伯的母亲看着那车就说:“一定是范巨卿来了。”巨卿一到,就叩拜灵柩,说:“元伯,您可以走了!生死异路,从此永别了。”

参加葬礼的千余人,全都流下了眼泪。范式就拉着引棺的绳索,牵引灵柩,缓缓向前。葬毕,他就住在坟地,修坟种树,然后才离开。

古人的友谊真是让人感叹不已,泪洒襟袖。

千古流传的知音之友、刎颈之交、舍命之交、鸡黍之交、胶漆之交、生死之交,在中华历史的夜空熠熠生辉。

在如今商品经济社会,这种生死不渝之情,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一声长叹!

原文如下: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一名汜。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式仕为郡功曹。后元伯寝疾笃,同郡郅君章、殷子徵晨夜省视之。元伯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子徵曰:"吾与君章尽心于子,是非死友,复欲谁求?"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寻而卒。
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怳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许之。
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将窆,而柩不肯进。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
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鸡黍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