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负能量”,是最大的负能量

01 啸叫的麦克风

一天,我正在码字,有一位朋友打电话来说,他儿子已经整整一周没有出门了,眼看只有一个月就要高考了,真是心急如焚,问我有没有什么招。我很惊讶,这位朋友算是半个心理学家,平常分享的育儿教育经验经常让我折服,而他的孩子,也从小优秀得让人嫉妒,门门功课优秀,钢琴和书法全都得过第一,这次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赶忙询问详情,得知一周前,班上开了一个小班会,做高考动员,这个优秀的小伙子被推选去做励志演讲,讲到一半时,麦克风突然遭遇电磁干扰,发出了刺耳的啸叫,同学纷纷捂住耳朵,小伙子当时并未表现出慌乱,镇定自若地调整了麦克风的方向,演讲获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回到家后,吃饭时,小伙子向父母讲述了此事,我的朋友边扒拉饭边说,“孩子你没错,爸爸觉得你很棒,临危不乱,给你点赞。” 听完这句话,这个十七岁的少年默默放下碗筷,走进了自己的房间,整整七天,再也没踏出家门一步。我朋友急坏了,招数都使尽了,苦口婆心地规劝、找同学和老师来家做工作,全都无功而返,除了吃饭上厕所,这孩子就是呆在自己房间,寸步不离。

电话聊到最后,我的朋友,一个一米八的大男人几乎都快哭了:“你说,这是咋回事,我也没有说他,没骂他,也没有严格要求他,从小到大,我都在鼓励他,全都是按照科学正确的方法来的,怎么会这样?”





02 宿舍不眠夜

有一次,有一个特别开朗的男生,来找我办事,办完之后,他又踟蹰不走。我赶忙问他还有什么事,他收起了脸上的笑容,说:“李老师,我想去精神病院看看,您看我这种情况应该挂哪个科。”

我心一沉,赶紧让他坐下慢慢谈。他低着头缓缓地告诉说,自从上大学以来,就没有睡过一个好觉,每天晚上一躺下,就会被未睡的室友的台灯光搅得心神不宁,脑海里一直在翻滚:为什么他们不睡呢?他们都在写作业吗?他们都在学习新的知识吗?都这么晚了,他还这么拼,我怎么能睡觉?我会不会成为最差的那个?一想到这些,这位学生就像被扔进了茫茫沙漠,四顾无援,以至于要挣扎着坐起来学习,但每当此时,他冒出了另外一种想法:正确的作息多么重要啊,为什么我不能有自己的主见呢?最后就陷入了剧烈的冲突,无数个不眠之夜都在辗转反侧于琢磨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几个月来,每晚的平均入睡时间是凌晨3点,而早晨6点30又会定时起来跑步……白天还要做出正能量满满的样子,疲惫不堪,甚至有轻生的冲动。




03 被孤立的寝室长

这个故事发生在四个女孩子之间,她们是同寝室的室友,其中,有一个女孩子年龄稍大,会照顾人,于是被大家推举成为寝室长。结果一个学期不到,这个寝室长就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她发现她跟其他三个女孩子在聊天时,有很多“梗”她接不住,而这些“梗”的内容其他女孩子都能心领神会,而且“梗”里的事都发生在寝室里。

出于好奇,这位寝室长就发挥福尔摩斯的破案精神想要去解开这个谜。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她发现其他三个女孩子组建了一个三人群,那个群里特别热闹,每天信息能多达几百条。一想起自己做为群主搭建的宿舍群,经常好几天都没人搭话,这个女孩子顿时觉得自己被全世界遗弃了。她感觉十分委屈,因为作为宿舍的大姐,她记得每个舍友的生日,总是提前做好庆祝的准备;宿舍的卫生总是她承担得最多,宿舍成员遭遇到挫折,她总是第一个冲上去提供鼓励和安慰;宿舍成员熬夜太晚,她总会温馨地提醒;宿舍成员成绩有滑坡,她总会想办法帮忙寻找学业帮扶;每天她要在群里发正能量的话……为什么最后沦落到被舍友集体隔离的状况?





04 正确的悬崖小道



我不知道年轻的朋友们看完这三个故事,有没有从中看到自己。于我来说,我深深地为故事中的每个人所触动。

在第一个故事里,我的朋友:那位父亲一直按照正确方式来教育孩子,他的孩子从小不断地接受了很多鼓励、安慰、和正能量的滋养,唯独很少体会沮丧、悲伤、失望这些负能量,他被父母小心翼翼地挪开了错误的枝枝蔓蔓,就像在不经意中沿着一条零失误的“羊肠小道”前行,失误总是在发生之前就被避免,而正因为如此,“错误”这个怪兽就像一只悬在半空的靴子一样令人不安,时刻要预防它扑通掉落。又或者说,这条正确的羊肠小道,它的两边,其实是悬崖。麦克风事件只是一个导火索,实际上,在麦克风啸叫的那一刻,孩子已经跌落了可怕的“错误”悬崖,在他的心里一遍一遍回荡的是,“为什么我没有提前想到这个问题,把它规避掉”,尽管痛苦,但是他知道此刻唯一正确得体的方式,是方寸不乱,那个表现淡定的瞬间,并非孩子原谅了自己,而是他颤颤巍巍地又回到这条两边都是绝壁的悬崖小道。

当他告知父亲这件事的时候,他心里必定承担了很多压力,他或许多么希望有人能体会和共情他那种忐忑不安的心情,和长期保持正确的辛苦。但是,他的父亲并未觉察到这些,父亲恰恰又把注意力投注到了孩子异常疲累又不能挣脱的所谓正确做法上,因此,那句夸奖,等于在孩子的心里引爆了一个原子弹,而这个爆发的力量依靠他目前的资源难以解决,于是他只能躲起来。

第一个故事的主角,需要学会的是“容错”。

在第二个故事里,那个失眠的男生,他苦苦求索一个正确的人生之道,但这个正确的按钮掌握在别人的手里,有人说拼命学习是正确,有人说按时作息是正确,形色各异的正确标准在男生的心里激荡的,但令他恐惧和不安的时刻,他并没有属于自己的“正确”之道,就连“要有主见”这件事,恐怕也是因为“主见”这个词被很多人称赞而已,所以,每天晚上,无数个“正确”的别人在他的脑海里厮杀,而他自己的真实需求是被忽视的 ,他像一个失去领地的国王一般无所适从。

第二个故事的主角,需要学习的是“真实”。

第三个故事里,那个寝室长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好女孩,可她不太能知道,那个躲着她的三人群里,被投入了很多充满负能量的吐槽、很多看起来很无聊的八卦、很多不那么“健康”和“正确”的玩笑和调侃,正是这些看似“负能量”的表达,让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的情绪和情感能够充分被看见和纾解,使得人们在短暂的“丧”之后,又能加满“正能量”的血。而这些内容,在永远正能量的寝室长那里,是很难有机会表达的,所以三个女孩只能另外圈地自救,那个群只不过是她们真实感受的一部分。而反观这个寝室长,一直站在一个特别高的位置,令人仰望又不能随意,交往久了,不免令人疲累。

第三个故事的主角,需要学习的“放低”。

心理学家荣格曾经说过:“如果没有黑夜,白天将毫无意义,如果没有悲伤,快乐将毫无意义。”认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发现,人的一生,最初的思维靠行为和动作,慢慢长大后就靠逻辑,但是真正成熟了以后,靠得是辩证思维,辩证思维它的重点不是抽象意义上的逻辑正确,而是永远在考虑某些正确逻辑能够成立所需要的环境和条件支持,永远考虑这个世界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所有被冠之以“负面”情绪的词,实际上都是我们自我保护的吹哨人,恐惧保护我们远离威胁、焦虑让我们奋进自救、抑郁节省我们的能量、悲伤让我们内省……所谓的表达“负能量”只是我们人类在遭遇复杂的外在事件时自然生出的一种自适应调适能力。

生活中,没有“负能量”才是最大的负能量,唯有不断地“容错”、“真实”、“放低”,才能从心底生出真正持久有弹性的正能量。

图文皆为作者原创,首刊于《大学生》2020第八期

关注微信公号:“小李画心”,看更多的心理文章,和原创心理漫画。

你可能感兴趣的:(没有“负能量”,是最大的负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