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阅读|从厌食症到美食家,总共需要几步?

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厌食症患者?

他们大多精神萎靡不振,轻则面黄肌瘦,重则形销骨立。尤其是当你面对一个重度厌食症患者时,那种感官冲击是很震撼的,会有一种强烈的恐惧从心底油然而生。难以想象一个人怎么可能对自己如此残忍,虚弱地让动一动眼珠子这样的事都变得无比艰难。

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厌食症的外在表现就是进食困难,但厌食症患者本身不吃饭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让自己的身体日渐衰竭,就如同讨厌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最终目的也不是为了让自己的灵魂日渐贫瘠。

如果说厌食症是一个人对自己身体的严酷折磨,那么厌读症则可以视为一个人对自己灵魂的肆意摧残——不难想象如果一个人总是不读书,那么具象化的灵魂应该也是一副形容枯槁的骇人模样。


为了解决讨厌读书、害怕读书这样根源性的问题,《高效能阅读》一书的作者原尻淳一几乎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从第1章到第3章,占全书将近一半的篇幅,用多达37个实际操作性很强的技巧,为你完成“洗髓”,打造善读体质。

同时,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职场人士,原尻淳一还拥有大量营销和企宣的工作经验,他担任企业培训讲师多年,如今已是龙谷大学经济学部客座教授,当然不可能仅仅满足于只是教会你“开始读书”,所以当你完成了初级阅读者的进阶之路,接下来在第4章,还有为中级阅读者准备的一些速读技巧,以及第5章到第7章为高级阅读者的产出目的而提供的诸多方法和建议。

总的来说,《高效能阅读》这本书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3章主要讲“为兴趣而读书,让改变发生”,第二部分4-7章主要讲“为产出而读书,塑造更好的自己”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基于作者原尻淳一本人的读书经验而言,从厌读症者进阶为阅读达人到底需要几步

第一,三重角度建立读书兴趣:激发内在动机(第1章)、广开兴趣通道(第2章)、设定利于读书的环境(第3章)。

这一部分可以理解为打开胃口,解决你“没有吃的欲望”的问题。从0到1,迈出这产生质变的第一步往往是最重要但也是最困难的。作者仿佛生怕写得篇幅过长会吓跑读者一般,采用一条条读书技巧式的友好阅读体验方法,以及开篇第一条就引用了达尼埃尔·佩纳克的“读者十条权利”,说明读书时包括“选读、跳读、不读”在内的各种可能性,着力减轻“必须通读”的心理负担。

此外,前三章的每个部分都有“拿来即用”的各种技巧,比如“‘游牧读书’的建议”:可以带着孩子去附近的咖啡馆或家庭餐厅,与美食、甜点相伴的作业有助于强化孩子的集中力,众目睽睽之下的环境也可以使在家中读不进去书的人尝试集中精神;又比如“全年主题读书活动”:设定一个或几个少量主题,在接下来的一年内坚持读与主题相关的内容,迅速积累、精进。

第二,两个方法达成速读成就(第4章)——如何能够吃得多快好省?

原尻淳一认为,速读的关键完全在于快速进行“关键词的发掘”“假说验证型读书”,速读的灵魂即是“快速、多次阅读关键词附近的内容,以及获得新的视角和创意”。下面,就让我们跟着《高效能阅读》,即刻开启速读之旅。

方法一(速读术基本流程):

1.目录读书。仔细阅读目录,选定目标章节;寻找关键词,预判重点内容。

2.根据目录,对特定章节“跳读”。在“必须读”的地方贴上便利贴,做好标记。

3.精读便利贴标记的前后文。将阅读目录后形成的假设与正文内容对照,找出“差异”;把自己仔细阅读后的意见以及新的假设、创意写在书页空白处。

大体上,速读就是快速推进这三个步骤。

方法二(三色便利贴标记法):

红色便利贴:作者刻意强调的部分。

蓝色便利贴:对自己有启发的部分。

黄色便利贴:词句表达上值得参考的部分,可以借鉴、采纳的笔法、结构。

Tips:在速读过程中可以使用胶片材质的便利贴,不需要一一揭开去查看原文的内容,用起来既方便又省时;如果使用的是指针型的便利贴,则会更加一目了然。

第三,一个体系助力产出目标:类比读书(第5章)、素材积累(第6章),及至形成用于自己产出的素材数据库(第7章)。

在这一部分,作者原尻淳一提出了一组用于评价个人职场能力的指标——个人技能的三种分类:

1.企业特殊技能:为公司内部重视,但在其他公司并不通用。

2.普遍技能:超越了英语、领导能力等职业种类,而且是在任何企业均需具备的基本能力。

3.职业专业技能:是指高度专业化的技能,若为同一职业种类,则在其他公司也通用。

职场人士求生存谋发展,不能单靠“企业特殊技能”,关键还是要在掌握“普遍技能”的基础上强化“职业专业技能”。说得极端一点,企业之所以进行社会招聘,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购买“职业专业技能”

因此,作者给出的建议是:先通过“一条路走到黑”式的“垂直型阅读”,迅速建立属于自己的“思考的主场”,成为专才;之后,带着积累的知识冲出主场,通过“水平型阅读”扩展外延,逐步使已有的知识立体化。

《高效能阅读》整本书都在反复强调着这两个关键词:“内化”“产出”。在解决了“不想吃”的问题以后,要想评价一道菜品“好不好吃”,答案当然是因人而异的,但不论结果如何不同,我们每个人的判断必定不会偏离自身的成长环境和认知结构。那么,最符合自己需要的“终极美味”,最有可能是出自何人之手呢?

作者原尻淳一主张读书的终极目的在于著书立说,他请读者把书当作“文本化的笔记”,直接在上面写下自己的想法,让书架成为自己的“创意基地”;在他看来,超越公司及商业领域的普遍性、本质性的理论和规律,大多已经作为前人的才智被写成书了,我们经由读书领会这些规律,再通过实践加以验证,将由此获得的经验与未来联系起来,编写出“自己的教科书”,那将是独属于我们自己的“秘笈”。

毕竟,“预测未来的最佳方法是自己塑造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效能阅读|从厌食症到美食家,总共需要几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