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为什么我们爱得如此卑微》:他是大男子主义还是控制狂?心理学大师教你逃脱PUA男人,重塑自我。

《依恋:为什么我们爱得如此卑微》是作家、国际知名的心理治疗师、演说家苏珊·福沃德的著作,这是一本教你摆脱男人精神控制的书。

·他是不是理直气壮地认为自己理应左右你的人生和一举一动?

·为了取悦他,你有没有放弃过对你来说非常重要的活动,断绝了与亲朋好友的来往?

·他是不是一贯瞧不起你的观点、感受,贬低你的成就?

·一旦惹他不快,他会不会冲你大吼大叫、放狠话,或者干脆躲到一旁生闷气?

·你是不是“如履薄冰”,一遍遍地想着怎么说,深怕一句不慎惹他动怒?

·他是不是说翻脸就翻脸,让你无所适从?

·你是不是经常觉得心乱如麻、干了蠢事,或是配不上他?

·他是不是一个醋坛子,有极强的占有欲?

·婚姻生活中,他是不是认为只要有错,你就是罪魁祸首?

如果你的答案有一半以上“是”,那么你遇到的多半是个“控制型男人”。

他靠不断贬低女人来获取掌控权,推卸责任,在情感关系中占据主动。久而久之,你的自尊心土崩瓦解,极易抑郁、焦躁,有些人甚至会出现身体上的症状和不良反应。

这本书,干货满满,它描述了控制型男人所具有的破坏性思想,你该如何打破固有模式、治愈创伤、重获自尊,以及如何重建关系或是开始一段全新而健康的感情。

这本书可以说算是一本“渣男回忆录”,这是把控制型关系讲得最透彻的一本书。

它会针对你在亲密关系中发生的一切,告诉你问题出在哪里?是什么原因?怎么处理?怎么走出困境?

通过书中大量的案例,我们也许可以学会如何对付控制型男人。

如果你想了解什么是健康的两性关系,如果你想不那么“低自尊”地面对爱情,

很多人不明白包丽在被控制的时候,为什么不逃,而是选择自杀?

很多人不明白宇芽在被家暴的时候,为什么不在一开始撕破脸皮?

很多人不明白很多被丈夫一再施虐的女人,为什么不能脱离恶魔的钳制?

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答案。

读了之后,你会豁然开朗。

你看到那些案例的时候,会想:这个不是我爸吗?这个就是我妈妈呀,这个是奶奶,这个是叔叔,这个是舅舅,还有你自己。

你会觉得它讲的就是你家你身边你朋友你同学的故事。

而且作者不仅给出了案例对照,也给出了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

绝不是一味的在口头空喊“你为什么不反抗”、“你为什么不独立”、“你为什么不离开”。

在书中你能找到很多答案,你会明白实际上那些离不开暴虐丈夫的女人纯粹是内心的小姑娘在作祟:她生怕孤苦伶仃地了此残生。这种想法的产生是源于幼年时脆弱、无助、没人疼没人爱的心情。

看了书之后,你不会在苛求“完美的受害者”,因为受害者就是受害者,跟完不完美没有半点关系。

以下是金句精选,希望你们能喜欢:

拯救感恐怕是畸形关系中的另一个重要成分。它构建了一种特殊的关系,让女人觉得这个男人没她不行,仿佛自己成了侠女。 并非每一段炽热的爱情都以畸恋告终,激动人心的爱情也常常会有好结果。不过,如果除了开心和浪漫外,你对我上面提到的其他成分,比如拯救感,一丝惶恐和绝望,亲密关系发展得太快等,故意视而不见,那么,你最终会被推向波涛汹涌的苦海。——引自 第五章 她们为什么离不开控制型男人

“接受他所谓的事实,就等于放弃自己的观点。她明知自己受到了虐待,却编出种种“理由”替他开脱。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她其实已沦为折磨自己的帮凶。她暂时舍弃了自己的理性判断能力,和控制型男人合伙欺负自己,同时还想方设法地为他的行为开脱。我将这个过程称为“同谋”。同谋助长和巩固了其他的圈套。”

控制型男人一贯认为,就算他表现欠妥,那也是你有错在先。这类男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你相信是你做事欠妥,才惹得他们失态,他们情有可原。借这一招,他们将责任推卸到你的头上,从两个方面保护了自己:首先,他不必承认自己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承担的责任,免得良心不安;其次,他让你相信,你的性格缺陷才是你们闹别扭的真正根源。凡是对他的指责或质疑立刻就变成了你做事欠妥的证明。


如果一个孩子早期被父母评价为不乖、没用、讨人厌,他会变本加厉地证明父母的“英明”。不少孩子童年形成的自我形象往往贯穿整个人生。 如果女儿看到妈妈对爸爸的身体和精神虐待忍气吞声,她会认为男人可以对女人为所欲为。一个受到虐待并选择忍受的女人其实是教女儿,女人要想留住男人的心,必须忍气吞声。 在父母一方明显强势的家庭中——父亲也好,母亲也罢——孩子往往下意识地认同强势一方的许多性格特征。 可喜的是,孩子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即便家庭矛盾重重的孩子也能从中吸取到积极有益的东西,长大后形成阳光的性格。——第七章 她们为什么会爱上控制型男人

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他们之间相处的方式、他们的行为传达的要旨,以及我们内心处理这些信息的方式,奠定了我们的感情基础。 父母的婚姻决定了我们将来对男女关系的观点。 我们从小接收、理解的信息决定了我们今后人生中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可惜我们意识不到这些信息的存在。 然而,我们只知道孩提时代学到的东西,长大以后,我们仍然会不断地追求能给我们带来舒适感和慰藉的由熟悉的人提供的熟悉的经历和关系。 由于孩子身心的成长完全依靠父母,所以父母的爱绝非可有可无。—— 第七章 她们为什么会爱上控制型男人


请你记住,你给丈夫的行为设定底线,不是为了改变他,而是为了改变他对你的态度!单单定一条底线,你改不了一个男人的本性。不过,明确你的底线,什么能接受,什么不允许,能让他对你好一点。—— 第十三章 设定底线:转变你对伴侣的态度

父亲忍气吞声、母亲强势,父亲暴虐、母亲受虐待,是控制型男人成长的最常见的家庭背景。不过,还有其他抚养儿女的方式深深地影响着一个男孩日后对女性的态度。 不闻不问型母亲也好,脾气暴躁型母亲也罢,她们的冷酷和漠然对儿子造成的伤害、屈辱贯穿了儿子的整个童年。这两种类型的母亲一手培养了控制型男人。 人的一生中,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能有礼有节地对待挫折和失败有助于我们清醒地认识自己和事实。父母教我们应对失败和挫折的方法,让我们摒弃“一切需求或愿望始终都能得到满足”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如果一个孩子的希望落空,父母会告诉他“人生中会有许多挫折,但我们要学会接受它们”,这是教孩子面对现实,接受现实。—— 第六章 他们为什么会如此行事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爱能感化一切”。我们只要得到一个男人的爱,从此就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为了获得那份爱,我们必须具备一些美德,比如“息事宁人”“宽容忍让”“主动道歉”和“温柔体贴”等。结果证明,恰恰是这些“美德”助长了控制型男人虐待伴侣的气焰。 这就好比你和控制型男人订了一份口头和非口头的协议。口头协议是:我爱你,我希望和你在一起。非口头的协议来自我们内心深处的需要和恐惧,对我们有更大的影响力和约束力。在这份非口头协议中,关于你的条款是:我的安全感全部来源于你的爱,为了得到那份爱,我愿意百依百顺,放弃自己的需要和希冀。关于他的条款是:我的安全感来源于一切由我说了算。—— 第三章 他们是如何取得控制权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依恋:为什么我们爱得如此卑微》:他是大男子主义还是控制狂?心理学大师教你逃脱PUA男人,重塑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