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善发乎心间

布施要发乎内心,这样的福报无穷无尽。

达摩祖师与梁武帝有这么一个故事。梁武帝曾问达摩祖师“我在国内建造了很多的寺庙,印送抄写了很多佛经,同时在全国范围内供养了众多僧尼,请问大师,我所做的功德如何呢?”,梁武帝问这话原本是想得到达摩祖师的肯定,可是结果却出人意料,达摩祖师回答:“无有功德”。梁武帝报以功利之心,在布施之后谋求功德,这便是住了相。

“我给了某人帮助而无所回报,这让我感到委屈”,这是大众的普遍心理。“没有无缘无故的好”,一旦开始就抱着这样的心理出发,那么烦恼便已深种。我记得小时候为了与新同学交到朋友便赠与对方板块橡皮,同学拿到我的橡皮后无动于衷让我感到委屈,你都拿了我的礼物为什么还不与我交朋友呢?我那时当然不懂得“不住相”的道理,长大后知道了要做到也是很难。

前面讲心如何住时说到要看到诸相非相的本质,心便能做到行云流水,不住一物。布施也是如此。给美女更多的帮助,给会哭会喊说话好听的人更多的关注,通过主观好恶辨别布施对象,而非出自悲悯之心帮助他人之愿,这样的布施没有功德。

发自真诚地帮助他人,即使再微小也有无边功德。佛化缘时,遇到两个小孩子在路上玩泥巴,忽然看到了佛,非常恭敬,又见佛手里端着一个钵;这时,一个孩子手里正抓一把沙子,就说:这个供养你!佛说:善哉!善哉!另外一个也至诚地随喜了。于是佛就预言了,百年以后,以此功德,一个当治世的帝王,一个当辅相。现在我们拿把沙子去庙里求佛祖保佑我们百年后大富大贵,估计连你自己也不信。不以目的,不求方法,不分对象,发乎心间,怀悲悯之心帮助他人免受苦难,这才是佛祖要教我们的。

当然,当别人以真诚布施,而作为接受者也要庄严接受。假如别人帮助了我们金银财物,我们要感激,别人帮助了我们一把柴草也要心怀感激。迦叶尊者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有一天中午出去乞食,碰到一位老婆婆,婆婆穷困潦倒,身染重病,命不久矣。迦叶尊者看到后悲悯之心油然而生,怕婆婆寿终没有种福田的机会,于是向婆婆说“我是依止佛陀修行的沙门,请求你的布施”,老婆婆说“我只有一晚已经酸臭的米汤,实在是不好意思给你”,迦叶尊者说道只要你有心布施就可以了,老婆婆听到后把半碗米汤倒进尊者的钵中,迦叶尊者端起一饮而尽。

如果要布施,那便不求回报,抛掉外物,静问本心。

真善发乎心间。

你可能感兴趣的:(真善发乎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