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汉丁顿伯爵,现代的罗宾汉

刘志丹同志

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工农红军的高级将领,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在埃德加·斯诺所作的《红星照耀中国》中被誉为“……现代侠盗罗宾汉,对有钱人怀有山区人民的一贯仇恨……在地主和老财中间,他成了惩奸除恶的天鞭”。究竟是什么缘故呢?斯诺为何会给刘志丹以如此评价?看完全文,你应该会有所了解的了。

  他是中农的儿子,生于莽莽苍苍的西北,那里的黄沙遍天,群山环绕,雄伟而苍凉。或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西北造就了刘志丹的坚韧的性格,他热爱祖国、人民并忠于党,生长在贫瘠落后的陕北,亲眼目睹了民不聊生、饿殍遍野的凄惨景象,对旧中国的黑暗状况十分不满,立志救国救民,决心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不平等的社会。1922年,刘志丹考入了榆林中学,在中学老师魏野畴、李子洲——共产党员的指引下,了解了马克思主义。1924年东,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又成为了共产党员。

  应党组织的要求,他于1926年去了广州进了黄埔军校,随军参加了北伐战争。北伐的胜利进军促使工农革命运动高涨,这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蒋介石、汪精卫之流先后背叛了革命。1927年的4月,蒋介石更是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与汪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甚至在同年召开的“分共会议”上公然叫嚣“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工农群众和共产党人被肆意屠杀。“枪杆子里出政权”,刘志丹不得不奔走于湖北、安徽、陕西等省,从事组织起义的工作。

  1928年,他在陕西南部组织了渭华起义。这是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中共在国内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但是,由于敌我兵力悬殊等原因,起义军遭受重大损失,遂告失败。刘志丹却毫不灰心,继续投入战斗。1928年冬,他按照中共陕西省委的决定,到达榆林担任陕北特委军委书记。他鉴于当时陕甘地区各派军阀正在竭力扩张势力,即于翌年四五月间在红石峡主持召开陕北特委会议,提出“了变敌人的武装为革命的武装”的重要思想。这是刘志丹在创建革命武装和根据地的过程中,坚持从陕甘宁边区革命斗争的实际出发,提出的具有开创性、前瞻性的理论。。会议决定采取以“红色”“白色”“灰色”三种形式开展武装斗争,创建革命武装。所谓“红色”啊,自不必说了,那就是发动组织工农群众,建立党所独立领导和指挥的人民军队。至于“白色”,就是派共产党人到白军中开展兵运工作。刘志丹以他的军事经历和利用个人威望积极地在国民党及其他各部军阀中谋取军职,以合法军职为基础,又安排了一大批共青团员、青年学生打入国民党陕北高自清、杨庚武和甘肃陇东谭世麟部,以及黄河岸边杨琪、杨鼎、师储杰等人的商贩武装部队中开展兵运活动。派人争取、教育和改造绿林武装,为创建人民军队准备群众基础和武装力量。这便是指刘志丹提出的“三色理论”中的“灰色”了。1929年6月,中共中央要求陕西省委加紧关于土匪的工作,因大批的灾民都投入到土匪中去,党由此要深入群众中去,获得群众,使之变成农村的武装。1929年秋,刘志丹主持中共陕北特委工作时多次强调:“枪杆子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现成的办法是把各种民间的武装和敌人的武装变成革命的武装。”他认为,陕甘边地区有许多绿林武装,其中不少人出身贫苦,侠肝义胆,由于生活所迫,铤而走险,被“逼上梁山”。这些绿林武装同当地官僚军阀、地主豪绅之间的矛盾相当尖锐、复杂。只要有共产党的领导和教育改造,他们就有可能走上革命的道路。这种构想在开始时是作为“兵运”的补充提出来的,随着“兵运”屡屡受挫,这种方式成为创造陕甘红军的主要策略和方式。为了教育引导“灰色”武装,刘志丹曾派霍维德、李力果等共产党员装扮成“皮货商”“说书匠”到位于陕甘两省交界、地处桥山山脉中段大梁山麓的南梁地区,串联贫苦农民,进行秘密革命活动。1930年前后,刘志丹多次到南梁一带,深入了解哥老会和民间武装的情况,引导改造赵连壁、杨培盛等饥民武装走革命道路,启发教育哥老会成员郑德明、朱志清等克服封建思想,维护穷苦百姓的利益,教育引导民团团总贾生财、唐青山发动起义,为创建革命队伍奠定了群众基础。

  可惜的是,1936年4月,刘志丹率红军东征,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光荣牺牲,时年33岁。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的汉丁顿伯爵,现代的罗宾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