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学习051] 想上学又逃避的初中生

文 I 丹思心舞

【个案总体情况】

来访者从小学开始,经常会用躯体症状间歇逃避上学,升初中以后,“莫名其妙”地“不想上学”了,妈妈认为孩子总是逃避学习的压力、希望咨询师能帮助改变;孩子也想象小学时一样能快乐地上学,但是碰上一些让自己不喜欢的人和事情,不愿意上学,对妈妈的暴力有阻抗。妈妈和孩子在咨询室争吵。咨询师主要就如何处理家庭咨询中成员间的冲突寻求督导的指导。

【咨询理论/技术/方法】

1、抓细节,具体化,循环提问,理解家庭关系:对于咨询中反馈出的要点,进一步通过不同家庭成员进行了解细节。

2、利用家谱图呈现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关系走到哪儿,家谱图画到哪儿,随关系而变化

3、利用家庭治疗中的不同理论进行概念化:亚系统、三角化、同胞竞争、依恋模式等

4、从人格特征和心理活动两方面理解家庭成员

6、家庭咨询的问话技巧:假设问话、循环提问、空椅子技术等

7、家庭咨询中对关系和冲突的把握:尽量引入相关家庭成员、扩充支持资源;让现场“活现”关系和冲突,但不介入冲突、只询问各方的感受和想法,把握好现场安全防范,避免发生肢体冲突。

8、抓住沉默、沉思的机会,给来访者时间,用开放式问题,不要急于抛咨询师自己的猜测

【个案概念化】

1、认识人格特征:孩子平时乖巧,小时候有奶奶等照顾,小学后,妹妹出生,妈妈接过来,让她上名校、争前茅,并对孩子有严重暴力,孩子带着对妈妈的愤怒的投射,对于来自其他人的指责攻击有退缩。

2、三角化关系:孩子对母亲的暴力有抵触、对父亲想靠近又接触不足,父母之间也存在冲突。冲突性的三角化关系导致了孩子内在的冲突和缺乏榜样,学习良性的沟通、社交技能。

3、亚系统冲突:孩子对于跟自己同班的表哥有讨厌和憎恨,还需要进一步理解,是不是有对家族和本地文化里重男轻女的反抗等潜意识。孩子跟同辈表亲的关系属于家族亚系统关系,如果疏导好了,可以转化成很好的资源。

4、同胞竞争:孩子从读小学时妹妹出生开始出现用躯体化症状吸引父母关注、逃避上学的现象,也明确表达过不喜欢要弟弟。不喜欢要二胎的心声,需要进一步理解这个家庭里的同胞竞争关系及对来访者内心产生的影响。

【自我反思与经验学习】

咨询师站在中立立场上,放空自己的成见、不轻易认同来访者,这点很重要。尤其是在有多方在场的家庭咨询场景下,一定注意不能将咨询师置身于帮凶的角色上。只有这样,才能视角更高、思路更系统,看到问题的多方面,也更能敏感地找到有有意义的细节深入探索和理解、最终形成有效干预。如果预设了立场,比如就是帮这个妈妈去修理这个孩子的“坏毛病”,那就很容易导致来访者的阻抗和咨询的无力。

咨询建议

把握好中立位置,明确家庭成员间发表意见的规则设置,在后续的咨询中针对已经暴露的冲突,在家庭成员中通过循环提问、空椅子技术等引导换位感受、思考和发表;进一步理解孩子在家庭、在学校的各种关系中的感受,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以及为什么,期待与父母、老师、同学建立什么样的关系,等等;让家长看到问题并不都是在孩子。

(LL)

你可能感兴趣的:([个案学习051] 想上学又逃避的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