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占比超1/3,他们“成功”地把公办学校给打败了,一赢三输

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文中观点值得思考。但内容来源应由首发网站负责核实。

标称作者:国权演讲社


民办学校总数比例超过1/3,在校生占比接近1/5。民办学校之所以越办越火,离不开国J的默许、引导和支持。但我怎么总觉得Z府有“甩锅”的嫌疑呢?办学本来应该是国J的事,但国力有限,所以呢,借助民间资本来填补空白。

然后千叮咛万嘱咐:“办学需以公益性为原则。”

商人露出狡黠的笑容,嘴巴上满口答应:“必须的,教育功在千秋福泽万代,我们要承担起这一伟大使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可心里想的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怎么可能?以公益为原则,谁来办学!商人不逐利还是商人吗?”

先投入后产出,资本家舍得花本钱。为了先竖起招牌,不仅学费全免,还给高额助学金,民办学校采用不正当手段掠夺优质生源,集中所有火力重点培养,毕其功于一役,助其考取清北等名校,然后大肆宣传招生。

家长看到了希望,报名者趋之若鹜。钱不是问题,只要孩子有个美好的未来。“良性”循环模式启动,民办学校赚得盆满钵满。

大多数民办学校的模式如出一辙。这办学模式成功吗?对学校来说,无疑是成功的。但对社会来说,百害而无一利。

第一:打破了教育生态平衡,阻碍了公办学校的健康发展。

本来这些优质生源、清北苗子自然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现在不同了,在金钱等诱惑下,他们去了民办学校,公办学校就这样被民办学校狠狠地掐了尖。导致当地最好的公办学校竟然没人上清北,政府很失望,老百姓很失望,学校领导泪水只能让肚子里吞,勉为其难地给老师们励志:“为了学校的生存发展,请老师们竭尽全力,要起得更早,睡得更晚,才能赢得我们的未来。”

老师们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凭什么?民办学校老师的工资是我们的两到三倍,要给我们这个工资水平,不用领导动员,我们也会卯足劲地干,比他们更拼命。”可公办学校老师的工资是由国家发的,制度是由国家定的,于是这成为了一道无解题。公办学校成功地被民办学校打败了,输得心不服口不服却毫无还手之力。

第二:让很多家长劳民伤财,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本来读公办一年才一千多,现在读民办少则一两万,多则数十万。家长真的是钱多了花不掉吗?非矣,完全是被逼无奈加无知。只看到了民办学校让你们看到的教学成果,根本不了解事实的真相。凡是花大价钱进去读书的,基本上属于被割韭菜的一种,是民办学校真正的赢利点。按理说,他们为学校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学校理应回报他们,毕竟他们是上帝,得罪了上帝还怎么发展。可在教育界恰好相反。

学校能否发展关键在于优等生,有多少人考清北、985、211、双一流,一本上线率。那些考二三本、大专的,谁在乎、谁关心?于是乎,不用花钱的学生反而享受皇帝般的待遇,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而那些多交钱的学生却无人问津。这是否太讽刺了,你说家长冤不冤!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国J虽然强调五五开,一半不会读书的人去读职校,学一技之长。可问题是职校那么不让人放心,办学力量不足,校风太差,出来后不仅没学到一技之长,反而染上了一身毛病。家长无奈送孩子读民办学校想曲线救国,结果呢?唯有听天由命。

第三:对学生没有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民办学校把优质教育资源向优等生高度倾斜,一心想重点培养他们考取名校。可事实上这些孩子天赋异禀,本身就是读书的料,根本不需要学校瞎操心,在他们身上花大心思,完完全全是浪费教育资源。而那些需要真正唤醒的学生呢?学校要么爱理不理,要么采用高压政策,强迫其听话,对他们缺乏耐心和爱心,结果背道而驰。怎样进去的,又怎样出来,甚至更差,这谈何教育?

与其强调民办学校的公益属性,不如鼓励民办学校追本逐利,但是,实打实地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首先国家得制定高压线:绝不允许采用非正常手段招生,挖公办学校的墙角。

接下来用真正的办学成果来说话:民办学校的生源定位就应该是考不上公办学校,又不想读职校的学生。教育真正的价值是什么?唤醒和转化。不抛弃,不放弃作何一个人,本着人人都能成才的宗旨和意愿,教职员工付出所有的心血,用爱感化,用爱教化,最终让其成才,教育才功德无量。差生一个个变好了,招生真正的良性循环模式启动,多收点钱家长也愿意,因为孩子们终于成为了学校的上帝,被关注、被关爱的对象,也真正成才了,这才是真正的双赢。

有这种理想情怀的商人有吗?

有没有是一回事,但,相关政策可以限定,没这情怀,没这本事,就不允许进入教育产业。

教育产业化本身就有利有弊,如果规则漏洞过大,可就真的是,百害无一利了。

(内容来自UC)

你可能感兴趣的:(民办学校占比超1/3,他们“成功”地把公办学校给打败了,一赢三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