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右相的这个优点,做领导的都要学学

《长安十二时辰》里,太子与右相是两个帮派,因为圣人想要右相代政,引起了两人的纷争。

右相虽是一个反面人物,只想着自己如何往上爬,不顾惜百姓性命,但是作为宰相,作为一个领导,他确实是有头脑,有智慧的。

图片发自App

思维逻辑缜密

在李必用了张小敬这样一个死囚出来办事时,右相第一时间就嗅到了不寻常的味道,派人调查了张小敬,底细一清二楚。

接着就知道了张小敬给狼卫画了右相府的地图,手下人都劝他赶紧离开右相府时,他却一再执意要留守在这。

大家都以为张小敬画右相府图,那狼卫想炸的是右相府,其实张小敬画这个图,应该是想把右相拉入这场除狼卫的纷争,让右相有了危机感,那他就会派人调查狼卫及之后的伏火雷,这才是张小敬的真正目的。

右相对张小敬有所了解后,应该猜到,张小敬不会挟私报复,那画的图就不会是他右相府的,所以,他在右相府目前来看是最安全的。

由张小敬而又牵扯出了徐宾,进而又开始调查徐宾,开始留意他。

图片发自App

在吉温报告太子和郭立仕密会,郭立仕谏言圣人时,已为时过晚,最后时刻,右相只用一招“换破损茶具”,就让圣人对郭立仕失去信任,从而对太子也产生了怀疑。

右相应该是非常了解圣人的心思,知道圣人好疑,才会让严太真换了破的茶具,圣人发现后,自然会问,那到时只要有人提到郭立仕私藏了金器,圣人就会对他起疑心,不用再调查郭立仕,右相的目的就已达到。

在吉温向他汇报三辆马车都已控制住,伏火雷都已爆炸时,本以为右相会高兴,没想到右相说:五十人,密谋了数月,临到办事了,只有三辆大车,15桶伏火雷,他不相信。

确实,要毁长安,15桶也不够,而真实数目是300桶。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一般人与右相的差距,右相确实有过人之处。

右相让人烧了那些拜贴有两个用意:一是,他不能凭贴去判断人,这些贴没用。二是,这些有可能成为他拉拢群臣的罪证。

会笼络人心

到了吃饭时间,右相还在和吉温讨论徐宾,看着吉温是饿得前胸贴后背了,不得已还把肉放进了袖子里,之后还暗示右相要先吃饭,右相这么聪明的人,显然也明白了,临走时,还让人打包给吉温路上吃。

图片发自App

看,虽然我耽误你吃饭了,可教会了你怎样识人,吉温应该是感激右相的,毕竟又学到了一招。知道你饿极了,还让人给你打包,说明我关心你,吉温更是感谢右相了。

如果说以上两点作为领导者,做到不难,那下面这一点,能做到的就有数了。

就是如何判断人?

右相在知道了张小敬这个人物时,他没有问吉温或其他人,对张小敬是什么印象,而是让吉温去调查张小敬的底细。

发现徐宾是个人物时,吉温向他汇报的是他所知道的徐宾,或者说是大众眼里的徐宾:为人酸辱,不与世人结交,不问世情,只一心研习数术。

图片发自App

事实上,我们知道徐宾有伟大抱负,他一心在造纸,造纸术的成功,对国家的贡献有多大,我们也都知道,但是徐宾的这一面其它人都不知道。

右相不相信吉温说这些,他的理由也是对的:一个被口口相传的功绩、言论,世人的评论,就是这个人的本来面目吗?后世之人揣测出来的传记、史料,绘像者凭空绘出的画像,就能还原这个人的本来面目吗?只不过是看故事的人怎么看,写故事的人怎么写罢了。写出来的诗文,只是一时感触罢了,凭只言片语,碎砖烂瓦,就能揣测出这个人做事的动机和原由吗?

图片发自App

右相还特地举了个例子:在知道他要代政后,很多人都送来了拜贴,这些人知道他有权了,想着拉拉关系,以后能提拔下。可是他能从这些东西上判定谁能用,谁不堪用吗?

图片发自App

右相认为徐宾作为一个八品官员,还能留在这个位子上,不是没有原因的。

而我们知道,在李必暂停了徐宾的职务后,其它人调查都跟不上了,可见靖安司离了李必,还真不太行。

发现报关单据有问题,从而找到了内奸,也是徐宾的功劳。

单从这一方面来说,徐宾的位子还真不能动,暂且不说,徐宾到底是谁的人了。

那该怎么判断一个人?右相说:关系,看这人从前得谁重用,与谁为敌。确实,物以类聚,因为人以群分,这是一个领导者识人的真正依据,而仅凭他人之言,很难全面了解一个人,毕竟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情绪,感情在里面。

图片发自App

图片来源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长安十二时辰》右相的这个优点,做领导的都要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