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二十来岁刚出社会的年轻人怎么样了

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博主说在聚会上看到一位女同学精神相貌与几年前在大学校园里无二。好奇她是如何做到的。一问才知,人家毕业之后从未工作过一天。举手投足都仿佛还是年轻的学生模样。充满了阳光和活力。

没有富爹的我笑一笑表示羡慕过后,生出了更多的无力感。

说起来,我也才工作两三个月,是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可是两个月的工作已经压得我透不过气。

这身份的转变我也还没消化完全。

周围有跟我一样已经走进社会的同学,也有还要继续读研、出国深造的朋友。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他们的生活状态,完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

我的一个闺蜜,大学里读的师范,毕业了理所当然地进了一所中学当老师,而且是大家印象当中不会那么辛苦的语文老师。

我曾一度非常羡慕她,正常的节假日和双休,还有外加三个多月悠闲的寒暑假。

想来当初的她自己一定也是这样认为的。

可是呢,上了班才知道,原来每天朝七晚十,周末单休不说,寒暑假也缩水了一半。还有各种讲座和培训,以及老老师推托给她的各种琐事。

另一个高中同学,因为在大学有过相关的实习经历,毕业后直接去了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当BD。

工资高,氛围好。这是我对他工作的认识。

但是跟他聊天时,听他提起想要辞职,才了解到他的工作也并非那么美好。

他说他们这种工作,找不到商家合作基本就等于没饭吃。对一个没什么人脉关系网的菜鸟,业绩全靠自己风里雨里太阳底下一家家地跑。不知道吃过多少闭门羹,做过多少无用功。

我自己是在体制的“围城”里的人。说它是“围城”,因为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逃离。逃离机械重复的工作内容,逃离刻薄古板的制度环境,逃离开不完的会、考不完的试。

另外一群考上研究生的朋友,朋友圈定位在全球各地。

晒吃晒玩晒风景的。刷夜刷题刷GPA的。

生活都还是无限美好。

苦逼的我们也只能在看到他们的动态时暗骂自己为什么不继续读书。

2018年公布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820万。其中毕业意向为就业的人数占比79.89%。也就是说大约有655万多的大学生要走进职场。就业形势的严峻不言而喻。

但是90后第一份工作的平均离职时间只在六到十二个月。

二十出头的年级,承受了人生的第一次身份巨变。心智还不那么成熟的我们突然就被推出了舒适范围。

从前向往的外面的花花世界,进去之后才知道遍布荆棘。

职场便是如此。

从前我们不信。老师说的,他可以原谅你迟到,但是你的老板不会;家长可以体谅你辛苦,但是该你做的工作不会;学校可以允许你犯错,但是社会不会。

学生时代的我们总是希望能快些长大,向往工作,妄想能获得财务自由。工作后,想象与现实的差异给心理带来巨大失落。高强度高负荷的任务,接踵而至的房贷、生活开销,开始落在自己肩头变成负担。

所有的一切都让刚踏入职场的我们手忙脚乱。

可是,这就是每个人人生的必经之路。

如果你家里有矿,够你一辈子衣食无忧,上面的话当我没说。

如果你家里没有,那么,无论如何,你只能逼迫自己尽快转变过来。从一个学生到一个社会人。

要是不安于现状,有勇气就从心去不断尝试和探求自己喜欢适合的职业。否则就老老实实地接受并且去适应当前的工作。

没有人能再为你遮风避雨时,你就只能努力成为自己的避风港湾。

你若不主动成长,现实迟早教你做人。

加油向上吧,二十来岁的年轻人。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二十来岁刚出社会的年轻人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