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丨官僚主义对理想主义的侵蚀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丨官僚主义对理想主义的侵蚀


王蒙的这部小说写于1956年。在双百方针的鼓舞与苏联文学的影响下,我国那时候出现了一批“写真实”、“干预生活”的作品,《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就是其中的代表。

这部小说原名为《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在发表时改为《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这样改变了题目的逻辑中心,从强调“年轻人”变为强调“新来的”。事实上,在阅读全文内容后,我认为,原题更符合作者最初创作的意图,即表现充满理想的年轻人在遭遇官僚主义的泥沼之后该何去何从。

小说中主要反映的组织部中充斥的官僚主义的作风。官僚主义,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如脱离基层,无所作为;独断专行;形式主义、命令主义等。《组织部》中的韩常新、王清泉、李宗秦、周润祥都有典型的官僚主义特征;而刘世吾则是完全的特殊的一个人物,藏在他精干之后的是比表层的官僚作风更加可怕的东西——官场权术,可看作是更深层次的官僚主义。

作家往往将讽刺矛头对准小说中的一个或多个人物,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展现讽刺意图。小说中对于刘世吾这一形象的描写,与林震的人物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刘世吾告诉林震:“当我读一本好小说的时候,我梦想一种单纯的、美妙的、透明的生活。我想去做水手,或者穿上白衣服研究白血球,或者做一个花匠,专门培植十样棉……”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从前的刘世吾也曾和当下的林震一样,有理想有抱负也有对党的事业充满热情,但现在刘世吾不同了,“他取笑缺陷,仅仅是取笑:欣赏成绩,仅仅是欣赏”,他变得世故圆滑也更懂得明哲保身。通过这样的对比,揭露、讽刺了官僚体制对于人性的扭曲和戕害

刘世吾在与林震的交往中恩威并施,并利用林震与赵慧文的关系威胁林震。然而林震对于刘世吾的感情不像对于其他人那样明显的对立,而是疑惑、质疑的同时带有理解、钦佩的层面。充满朝气和理想的林震在组织部中感到挫败感,不仅是源于日常工作中充斥的效率低下的官僚作风,更多的源于刘世吾对于组织部的“特殊”管理方式,消极惰怠,漠视工作。这些人物形象都在反映中国官场上的漏洞,也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社会历史悠久的官场权谋文化对于人们的侵蚀。今天的林震就是昨天的刘世吾,今天的刘世吾也许就会是明天的林震。这不是一个人的堕落,而是一群人的腐化。

官僚作风或官场权术的形成与中国历史传统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我国自南北朝时期逐渐建立起文官制度。由于魏晋时期的以门第为重的九品中正制无法适应发展,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度,平民通过读书考试获取入仕机会。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创设进士科,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正式建立。由此,历经近一千五百年的历史,我国的官场文化发展得相当成熟。其中也就衍生出了惰性的官场文化,即官僚主义与对于官场权术的操纵。这样成熟的官场文化对于人们具有强大的吸附性与感染能力。这大概也就是官僚主义一直存在的原因。

你可能感兴趣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丨官僚主义对理想主义的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