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西珍 《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读后感

          通过学习《“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我们明白了“第二套教学大纲”即阅读和其他资料对学生的重要作用。在本章中,苏霍姆林斯基更明确地告诉我们怎么让“后进生”做到有效阅读。

        转化“后进生”工作花费我们大量的精力与时间,有时会让我们焦头烂额,正如文中所述:他们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要比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多2、3倍;头一天学过的东西,第二天就忘。那么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阅读。我也深知阅读对他们的重要性,但是怎么让这些“后进生”爱上阅读,持续阅读,有效阅读呢?这是一直困扰我的难题。读了本文我有了新的思考。

      “用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这句话也惊到了我的大脑:为什么我推荐的书目对于一些“后进生”没有促进作用,他们很难自觉阅读。原因就在这里,我没有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书籍能否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如果能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为学生准备专门有趣的习题,解答问题如同读故事,谁还能厌倦?在一次次的解题中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他们怎能不喜欢学习?那么,作为低年级语文老师,我该如何引导这些孩子?

      首先要考虑阅读材料,全班共同阅读的材料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特别是“后进生”。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的阅读并且要花费心思去研究到底哪些材料能让他们惊奇、赞叹。这项工作的完成需要有强大的信念支持,只有从心底爱孩子的人才能做到。费佳的成长蜕变就是最好的证明。苏霍姆林斯基为费佳搜集了100本书和小册子,后来又给他配备了约200本的图书。为了给费佳提供最合适的书籍,我想作者不仅仅阅读了这300本图书,也许是500本,也许是700本或者更多。

        其次,教师坚持不懈的陪伴是保证学生持续成长的力量源泉。费佳是幸运的,能有一位老师陪着他走过一段崎岖坎坷之路。从三年级到七年级的300本书籍作者不会一次性交到费佳手上,而是根据需要提供不同的书籍。也就是四年的时间,苏霍姆林斯基一直在关注着费佳,陪着他成长。这种陪伴只有把自己全身心地交给教育的人才能做到。

      第三,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是学习的动力。“费佳每解出一道题,他都感到是一次巨大的胜利。”正是在一次次的胜利中,费佳找到了自信,体验到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如果班级的“后进生”也能像费佳那样体验到成功,他们那颗干渴的心灵之花定会如同遇到甘露一样,在雨露的滋润之下慢慢绽放。

      第四,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它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引导学生阅读生活这本书是我必做的事情。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欣赏身边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无疑也会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从来没有,一次也没有给这样的学生补过课,那种补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在正课上没有掌握的教材。”这让我想到了自己愚蠢的做法,为了让学生记住上课时的知识内容,自己会在课下给他们费力地补课,还自认为这是对他们负责任。在别人眼里我也是认真负责的“好老师”,殊不知这是愚笨之法。只有把他们带上阅读之路才是送给他们最好的礼物。

        “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指明了一条转化“后进生”的光明之路——阅读,只有读书的孩子才有根。根深蒂固的大树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风雨都能依然屹立不倒!

 

 

你可能感兴趣的:(石西珍 《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