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篇】一篇教学设计的始末

今天继续对照吴忠豪老师的《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和新教育的有效教学框架,解读《月是故乡明》一文,本文抒发感情的方法有:对比手法,抓住关键句法,课堂设计应该围绕此来做文章。

在写教学设计之前,我先读课文内容,而且是出声朗读,最少三遍,多则五遍,直到能把课文读成一句话,读成一个词,才算基本理解了本篇课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什么,这是本单元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围绕点,也是在教学课文时要解决的教什么的问题。最好还要把相关的语文要素,在统编教材12册课文是如何体现螺旋上升的。把这个梳理清楚了,才知道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就明确我要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当然这需要花费很多的功夫,有时最终或许还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但是我们这种前勾后连的意识很关键。绝不是简单的读读教参,参考参考教学设计就可以的。

通过梳理前面几单元的语文要素,你会发现第五单元的课文就是以前所学方法的总结,比如抓住具体事物来表达情感,如《祖父的园子》,抓住关键句来体会情感,如《月是故乡明》等,所以,梳理12册教材非常必要。

每一次完成教学设计,我觉得学情分析都是最难的,比如学生学习本课已有,已会的可以不教,学生哪些是困难的障碍点,哪些是可以预设提升的训练点,其实,就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预习也是新教育的教学设计的一大亮点,提倡课堂不能从零开始,说的就是预习的重要性。当然预习题的设置要有梯度,要紧紧围绕语文要素来设计。预习题设计好了,课堂教学可以是预习的展开。

大概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把教材解读完成初稿,预习题设计完毕。又用了两天把写出来的内容抽课余时间写到表格里,现在总感觉每天的时间不够用,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可惜分身乏术。

每接到一个任务总想着把活做好,不给自己留下遗憾。

十天后终于完成五年级下册的第一次作业,第一单元教学选择一篇课文来设计。完成初稿大约用了12个小时左右,前前后后,把我所有的碎片化时间拼接起来。然后修改三遍,明天再修改完善,要在晚上23.59之前提交。再认真阅读,以防作业出现上次学习的失误,竟然把教学目标都能搞错一个,直接60多分。教学环节再好,目标错了,方向就错了,后面无论如何走,都走不到正确道路上来的。

没有人是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所有的辛苦都是付出心血,一点一点坚持走过来的。

有人问,难吗?当然不容易。有人文,整天让自己搞得这么累,值得吗?值不值得,现在下定论为时尚早,但是凡是自己乐意做的事情,再辛苦也不觉得累,不知道朋友,你有没有同样的感觉。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552篇】一篇教学设计的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