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天《由内而外的教养》读书笔记7.1-念慈

【摘要1】这个孩子错过了一次情感经历。他的喜悦和乐趣不但没有得到分享,而且可能会对这次经历的意义和作用感到困惑。他对自己的发现感觉“良好”并为之兴奋,走进房间打算与妈妈分享。然而,妈妈的反应却像在说孩子的发现是“不好”的。一次有意义的情感交流可以给孩子带来益处,而父母应该分享孩子的喜悦和发现。这并不是说你要和虫子生活在一起,而是说在采取行动之前,要表现出和孩子一致的内在情绪,或者说共鸣。

【感悟】我们都从各种育儿书和各种亲子课程中知道了共情的概念,都想跟孩子共情。但是每次事情一发生,孩子一哭闹,大人心里就会升起有一股暗火,虽然嘴上在共情:“宝贝,妈妈知道你很难过。”但是,心底却一分钟都忍受不了孩子的哭泣,话不过三句,就会开始“如果你再这样,我就……”“为什么你总是……”。其实,孩子具有天然的觉察力,大人的任何不耐烦,孩子都能从语气甚至行为举止中透露出来。如果没有准备好,不要急着进入孩子的情感世界,有时候,就算什么都不用说,和孩子在一起,静静地陪伴和拥抱就好。

【摘要2】能够与孩子和谐相处的父母应该尊重孩子这种“联结 — 独处 — 再联结”的自然变化的需求。我们生来并非要一直与他人保持心灵上的一致。和谐的人际交流应该尊重这种规律变化的需求。

【感悟】这段话让我想到一个词——“过度教养”。“过度教养”的父母往往都表现出对孩子日常点点滴滴过度的关注和回应。不只是大人,小孩也需要有足够的心理空间。避免过度教养,意味着我们要给孩子空间,意味着我们要尊重孩子,适当“远子”,给予彼此空间,要有“孩子是孩子,我们是我们”的边界意识。要让孩子明白,他可以在某些方面自己说了算,爸爸妈妈除了他之外,也有梦想,也有自己必须要做的事,也有自己在乎的朋友。不管我们身处何地,都相信我们深爱彼此,就够了。

【互动】

晚上有舞蹈课,下午放学后带小一去吃云吞,小一一路上就好开心,自言自语道:

“虽然云吞很好吃,但是也不能多吃。要少在外面吃,要多在家里吃,家里的饭菜更有营养。”

以前巴不得天天吃云吞的小一居然能有这种“觉悟”,真是多亏了“大哥”。我问小一:

“哇,这是谁告诉妞妞的?妈妈觉得说的太对了!”

“是香香阿姨说的。”

又接着说:

“香香阿姨做的饭菜很好吃,我们在家里吃了很多天,今天就只在外面吃一次,就一次,明天还是在家吃。”

“好呀!妈妈非常同意。香香阿姨做的饭菜慢点吃,我们每次吃饭前都要怎么样?”

“都要谢谢阿姨给我们做美味的饭菜。”

“没错,记得哦。”

“好的,妈妈。”

【感谢】

感谢老师们一起为创城迎检做准备。

感谢蒲先生帮买了一支口红。

感谢蒲先生为家庭努力付出。

感谢小一乖巧懂事。

(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3天《由内而外的教养》读书笔记7.1-念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