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面目》电影观后感——本来应该什么样子?

        5月对我来说一直是个特殊的月份,更特殊的是今年的5月19号我第一次去参加了一个电影线下放映活动,这部电影叫《本来面目》,是一部关于圣严法师和中国佛教的纪录片,张钊维导演的作品。这部作品是众多师从圣严法师的同门们集合众愿所成,其发愿是为了弘扬中国佛教,更多的场景是圣严法师的生平记录。

        作为观众不论是看了一部电影、一场歌剧还是听了一场演唱会,都会有当下的所感所受,观看《本来面目》时我亦是如此。身心投入其中,也有了更多的思考,昨天想写下文章,拖延到今天上午,决定不能再拖延了,因为我会忘记电影的内容,就像以前一样。

        从电影开场,一篇透着阳光下的摇动芦苇(我对植物的了解不多,就认定它们是芦苇了),我就知道这部电影能给我带来一些感动,果不其然就是。

        去观影前,我并不知道这是一部关于中国佛教的纪录片,仅仅是因为宣传里有张导的那么一句话,“《本来面目》是做给一般人看的电影,而不只是给圈内人看”,“如果说,《冲天》是一部关于动心的电影,那么《本来面目》就是关于静心的电影”。打动我的就是“静心”。当我看到静心时,我第一个反应就是我要去。天知道现在的我是一个什么状态?只有我自己知道,在我的大脑里,各种思维不停的在碰撞,很多疑问,很多不满,很多悲伤,很多抱怨,各种情绪倾注其中,只是整个人外表看起来风平浪静。

        在电影开场前,张导先讲了一些话,还做了一段冥想,我称之为冥想是因为不想让太多人觉得自己写的这篇文章是在为中国佛教宣传,其实张导也在讲话里提到了:佛教的禅坐、瑜伽的冥想,心理学的一些安静的放空思维都是一种修行。在短短三分钟的冥想里,实话实说我的大脑里的声音五花八门,这也不禁让我想起了哈佛大学Tal Ben Shahar教授曾经在《幸福课》的课堂曾经也做过这样的冥想。不禁感慨虽然我看过了整部课程,但是我并没有获得幸福,而冥想,对于正式学过瑜伽的我来说竟然也只有在此刻才想起它的好处。

        更多的个人感触不多说,还是写一写电影给我的启发和点拨。

        电影里第一个让我感触的地方是圣严法师的从小的环境,他在从小被迫离家、经历参与了战争,两度出家,这中间的各种内心的角力一定是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所不能体会。年幼与家人分别的痛我没有过,但从他做梦时常梦见父母就知道他内心多么渴望一家团圆。而团圆是在和平中才能达成。这让我对战争的心存恐惧和抵触被唤发。纵观一下中国近30年的发展,我们是和平的发展的,但危机不是没有,而且每一次危机的化解都是付出了一定代价,或人的损失或财的损失,或者两者兼具。不多说此。我想就像他自己说的一直受到压迫,正是这种亲身感触让他有了去帮助更多人的心理。在我所认识的30几年的社会里,其实我们大多数人是有同情心的,但是方法却未必正确。

        那么小的圣严法师在当时是没有安全感的,按照现代心理学讲法,这是我个人的认为。

        他青年的从军经历也一定给了他很大冲击,才会让他在讲学中提到了对战争的避免。而他第二次出家时候遇见东初老人,当师傅对他要求搬房间很多次以后,圣严师傅表达自己对于师傅不断要求他换房间的不满,而他的师傅只是说“哪有那么多的不满,放下”;而当他真的离开寺院去一个人禅修,真的放下时候,师傅并未挽留。那个时候我想在尘俗的我,每每遇到各种阻难,最后都是各种情绪不满,但并没有一个真的智慧的人能告诉我放下,更没有那种当你已经放下了一切,又真的能放离你离去的人在你身边的感觉。当时是这样的感觉,但今天在写这些文字时候,我猛然发觉我并没有放下。这恐怕就是我们身在尘俗,心不够开悟的状态吧。

        圣严法师在去日本读书时候,遇到了各种质疑、责难。这和在尘俗中的我们的生活工作何其相似。但我们又有多少人能不顾他人的声音而坚持去做自己想要做的呢?圣严法师说他有个梦想就是把中国佛教传播开来,让那些对中国佛教只是教义给“底层人”,“没有文化的人”的这种想法改变,我想那个时候就是他一定要去读博士的本来面目吧,因为他渴望的功业是普通想法的人达不到的而又不想去做的。

        在看到圣严法师重病时候,我有些眼睛湿润。他的医生也是法鼓山的弟子说(大概):“生死他看到多了,但师傅是把生死看透了”。在我年幼时候我也觉得生老病死是正常的。但直到我母亲离开,我久久不能释怀。所有的一切遇见都是有因可循,有果可断,这是因果。那么在看到这段时,我想到了我母亲,其实如果不是她曾经拿了一本佛教书回家可能我一直也不会去思考宗教的东西,如果不是她在病重期间信了基督我也不会去认真的看一看基督的一些内容。正如圣严法师讲“我长命百岁好不好”,其实他问的时候,他在选在不换肾的时候,答案他自己已经选择了。我不知道这点儿我能不能开悟,因为的确有些人就是无法开悟。

        在圣严法师在日本求学的时候,有一幕场景很深刻:他被一位老师“当头棒喝”。那一刻他开悟到老师要他放下,放下对学位的执着。对照着我们太多人得到了更高的位置,然后便飘飘然,我们缺少的就是这样的一位让你放下的老师,也缺少的是那个一直放低自己的心。

        对于电影更多表现了圣严法师的建立的大行为,在地震时候他说出了建设人们心理的句子。在参加宗教大会他提出了“佛教一直也要随着变化,并希望各界宗教们能协力发展”。让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部关于中国佛教或是关于圣严法师的纪录片,而是看到了更多广义的东西。中国佛教是在进步的,融合了哲学、教育、心理,还有自身经营的发展,这不再仅仅是一个狭隘意义的佛教。

        整部电影并没有更多讲述佛教的大教义,更多的从平和的状态讲述了圣严法师的生平。就像电影里讲的很努力的“心平气和”,也像圣严法师感恩时候的脆弱,我能看到一个禅修者当他有了一个发愿,而真的去行走的一生。

        这是一部中国佛教的宣传纪录片,想了想那么佛教《本来面目》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而作为我这样一个并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我问自己:生活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样子的?工作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样子的?我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样子的?再问的时候,我想起了东初老人对青年圣严师傅说的那句“哪有那么多的不满,放下”。也许,人生的修行的第一步应该就是放下,而放下以后才会使心静吧。

        很感谢看到了这部影片,我想对我来说是思维的一次回笼,让我不安静的心稍适安静,这就是这部电影给我本来面目带来的福利。

你可能感兴趣的:(《本来面目》电影观后感——本来应该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