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系列」《孟子》(梁惠王下)第十三节

此节,滕文公看不见作为一个小国在两个大国夹缝间生存的希望,从而选择归顺、侍奉其中一个国家(其实,作为古代而言,哪怕是小国,一国国君理应是无法轻易的说出侍奉大国的话语来的。因为,这就意味着灭亡)。如果滕文公并没有选择放弃,他对孟子说的应该是:我滕国作为一个夹在齐、楚两个大国之间生存的小国,我应该如何保有自己的国度呢?

引申:生命、生存、生活的希望始终不在他人、他事、他物(齐国、楚国)之上,而一直存在于自己的信念与勇气之中。

内容:齐、楚对于滕国而言是绝对实力的存在(弹指一挥间,滕国即化为齑粉)。滕文公已经准备自我放弃对滕国的治理与保有了,然而,孟子却依旧劝诫滕文公与百姓一起坚守城池,甚至在有限的时间里给滕国留下一些风土人情。

延伸:当社会、生存环境变得糟糕、不尽人意或者恶劣的时候,我们都可能成为(或是本身就是)滕文公(放弃自己的初心,随波逐流——放弃滕国的传统而并入齐、楚)。然而,我们身边没有像孟子一样的人,提点我们的抉择。不过,当我们看到这则故事的时候,我们应该能够知道:生活中要坚守自己的初心与信念(凿斯池也,筑斯城也);牢记幼时、初时良师益友所给予的启发与教育,洁身自好(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待当有朝一日生存、生活、学习、传承环境变得与先前一样美好的时候,再去施展自己的理想与抱负,才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析系列」《孟子》(梁惠王下)第十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