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整个世界而言,中国既是酒的故乡,也是酒的发源地,更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还有“无酒不成席”这一说法哩。
对于国人来说吧,一旦自己有产生任何人事物情的时候,譬如说:婚丧嫁娶、迎来送往、请人办事、亲眷生日、各式各样的庆祝日……就会想方设法地聚一次,基本上都是依靠“各种酒席”解决的。
正因为国人有“无酒不成席”这样的说法,还因为国人但凡是产生有各类人事物情以后,基本上都是依靠各式各样的饭局和酒局来决定或解决的,外加上中国又是一个有着多民族文化、各地的地方方言、地方习俗与地方文化,因此,又会产生属于自己地方的酒文化。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上海人的习惯和其他地区的人则是不太一样的,上海人更习惯于把“各种类型的酒”,一律被称之为“老酒”,其他地方或北方人,称之为“喝酒”或“把酒都喝光”,来到上海地区,则一律被叫作“喫老酒”或“喫一(眼)小老酒”。
我还想说的一句话语,这个就是--对于老一辈的上海人来说吧,在说“酒”的时候,欢喜在“酒”的前面,去使用这个“喫”字词汇以外,它还有另外的两种说法哩,还会去使用另外的两组词语。
第一种说法就是:老一辈的上海人,经常性会去使用这个“扳”字,会采用沪语方言来说道:“扳扳(小)老酒。”这个“扳”字在通常情况来说吧,就有“自斟自饮”这样的一种说法,哪怕是坐在同一张酒桌上的人;还哪怕是有好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吃着酒;更哪怕彼此之间都是属于十分熟悉的、交往有几十年的老友加酒友,也照样可以“扳扳(小)老酒”的。一旦拥有“扳扳(小)老酒”这个举动以后,但凡是真正的上海人,还但凡是在一起吃(老)酒的酒友,他或她如若说酒杯内的酒吃空、吃光以后,自己会酌量的去“斟一眼眼老酒”。不像北方地区的人,会拼命地劝酒斟酒,只要是看见某人的酒杯空掉,就会一杯又一杯地斟酒,凡是真正的老上海人,坚决不会这样去做的,既不会去劝酒,也不会主动地去斟酒。在“扳扳(小)老酒”的时候,会聚集在一起谈“谈山海经”、嘎“嘎讪胡”哦。
【备注:“一眼眼”这个词汇就是属于上海地区的方言俚语闲话,它的意思和“有一点点”“少许”“少量”实则就是一模一样的。“谈山海经”和“嘎讪胡”这两组词汇,同样也是属于上海地区的方言俚语闲话哩,它翻译成普通话的话,含义就是说聊天的意思。】
第二种说法就是:上海人往往在喝酒时,是十分欢喜使用这个“咪”字词语,亦会用沪语方言来说道:“吾勒咪一眼眼(小)老酒”。意思是说我在喝一点小酒。在通常情况下来说吧,也只有独自一个人在“喫(小)老酒”的时候,才会去使用到这个“咪”字的,“咪”既表示一小口地喝着自己酒杯内的酒,还表示着一种慢生活与慢状态,喝酒的时候是不急不缓慢慢地来的,在内心深处是笃笃定定的。
话虽说是如此哩,对于上海人来说,“老酒”多多少少还是有特指的,在通常情况下指的就是“黄酒”哦,而不是别的什么酒。
“黄酒”,既是中国最古老的、独有的酒种,还被赞誉为“国粹”,它的产地地区也是比较广泛的。譬如说:广东的梅州一带产黄酒;辽宁的大连地区产黄酒;赣州地区产的“黄先生”黄酒;它最主要的产地是在浙江一带,绍兴地区产的黄酒,品质最最好、最最出名、全国闻名,真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此“黄酒”也被叫作“绍兴酒”或“绍酒”。我们国家历史上清代的诗人、散文家袁子才袁枚在其本人撰写的《随园食单》中赞美道:“绍兴酒如清官廉吏,不参一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长留人间,阅尽世故而其质愈厚。”
对于老一辈的上海人来说吧,对于“老酒”还是有软硬之分的,但凡是由纯高粱酿造的、各种品种的白酒,一律被上海人称之为“硬货”;所谓的“软货”指的就是“各种类型的黄酒”。还有的就是,烧饭做菜时所使用的“料酒”,上海人一律称之为“甏头酒”。
其实,“料酒”也好,“甏头酒”也罢,也同样是黄酒哦,只不过像这种类型的黄酒,酒品品质则是最最“推板”的,还有些浑浊不堪,虽说如此,这样的料酒和荤腥搭配在一起烹饪,做出来的菜肴就会变得无比的美味。【备注:“推板”是一句沪语地区使用的方言俚语闲话,它所表达的意思就是在说:“差”“差劲”或“相差”。】
但凡是对于上海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都是比较了解的个人或人群,自然而然就会知道这样的一件事情的,这件事情就是--不管时间走过有多么的长久,一直以来上海人都会拥有这样的一种习惯与习俗,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前,还在上海这座城市未曾有试点搞改革开放之前,经济也是属于不是十分活跃的时候,无论是在一般的商业往来酬酢当中,还是在各类婚丧喜庆寿宴上,哪怕是在亲朋好友之间的家庭聚餐会,因黄酒是比较温和的缘故,还因为它有着“黄金液体”的美誉,酒精的度数也不是很高的,它的酒精度数在通常情况下,也就在11度至18度之间,相比那些40度到65度之间的白酒来说,更加容易被上海人接受,吃的人则更加多。不单单是如此哩,上海人还喜欢吃“温过的”黄酒,在温黄酒之前,里面还会去添加两颗或几颗话梅,就更加好吃。【备注:所谓的“温过的”就是加热过的。】
但凡是真正的老一辈上海人,或者说上海滩上的那些“老克勒”们都会知晓这样的一件事情的,这件事情就是--在我们上海本地也同样是盛产有各种类型的黄酒的。上海黄酒的产地就是在“金山区”的枫泾古镇,它原先的行政级别则是叫作“金山县”,枫泾酒厂生产的黄酒有“特加饭”和“五加皮”,“五加皮”还是属于一种药酒哩,在老酒的里面还会添加有多味或多种中药成分,是和中药一起配制酿造而成的。我同样要去说的就是,在原先的“青浦县”,现在行政级别被升格成为“青浦区”,也一样是盛产黄酒的,它生产的是“甲级黄酒”。【备注:“老克勒”是一句上海人独有的一种方言俚语闲话,它的意思就是在说:那些穿着打扮比较时髦,能够接受新生事物的老男人,而且像这样的人,既有品位,还会十分讲究精致的生活。】
除去我在上面所说到的“特加饭”“五加皮”和“甲级黄酒”是上海人“交关”喜欢吃的黄酒以外,上海人还喜欢吃吃“陈绍”“花雕”“太雕”和“竹叶青”一类的黄酒。千万不要以为“竹叶青”是以汾酒为底的白酒哦,而是属于绍兴酒系列中的一种黄酒,在我们国家古代时候的黄酒,其中的一个品种就是由“竹叶”加“黄酒”酿造而成的。【备注:“交关”是属于沪语方言,它的意思指非常。】
我出生也晚,出生于20世纪的70年代末期,我去查阅上海滩上相关的各种历史资料以后获知到,据说在我所在的城市上海市、在20世纪的80年代以前至80年代里,还专门留有吃(小)老酒的店铺,像这一类店铺,被上海人俗称为“老酒店”或“小酒馆”,而且全都是单开间、小门面的酒店,店里面供应着各式各样的老酒。譬如说:就有各式各样的白酒、黄酒、啤酒,还有本市“崇明县”自产的一种老白酒,现在“崇明县”的行政级别已经被升格为“崇明区”。那些下酒或酌酒的菜肴,几乎全部都是以冷菜为主打产品,是很少有供应什么热菜、热炒和热汤的。如若是有的话,也就类似于茶叶蛋、素鸡和兰花豆腐干这样的下酒菜。在当时,去小酒馆只是冲着扳扳(小)老酒而去的,下酒菜却是不怎么讲究的,说不定还会约上两三个或三五个“邪气”要好的酒友,一起去扳扳(小)老酒。【备注:“邪气”也同样是属于一句沪语方言俚语闲话哩,它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在说:“十分”或“非常”或“甚好”的意思。】不管是去“老酒店”,还是去“小酒馆”,老一辈的上海人还是“邪气”喜欢使用这个“孵”字的,在上海这个字的读音为【bú】,它读作第二声,不管是身处在何种社会阶层里面的个人或人群,凡拥有这个“孵”字,就意味着吃(小)老酒时间的长短就是不会去考虑的,也是一种惬意的生活享受。
如若一定要把北方地区的男人和南方地区的男人相互间做一个比较的话,那么,北方地区的汉子就犹如各式各样的白酒一样,透着一股向外奔放的热情,还像高度的白酒一样,一点就会着、一点就会被燃烧起来,在南方地区的男人,就好似一个后生,还好似各式各样的黄酒那样,绵延细长、温和内敛、外冷内热,豪情全隐藏于内。
真正的老一辈上海人或上海老克勒,全都知晓上海有一家酒店叫做“王宝和酒家”,这家酒店就是专门售卖各式各样的绍兴黄酒和清水大闸蟹,它还有“蟹大王,酒祖宗”的美誉,也是属于中华老字号美食。这家酒店也是上海滩上最早的酒家之一,它最初创建于清乾隆九年,即公元1744年,最初的地点在原先的南市区咸瓜街,首任的老板是王仁山,他是浙江绍兴王宝和酿酒作坊掌柜王桂生的儿子。
在过去的上海这座城市,至于时间嘛,最少也要在20世纪90年代的初期以前,老一辈的上海人,但凡是对于那些“邪气”喜欢吃吃(小)老酒、每天或多或少“侪是要喫一眼眼(小)老酒个人”来说吧,不管其本人是一名男性,还是说对方是一名女性,一律是有这样的一个称谓哦,这个称谓就是被叫作“老念头”,【备注:“老念头”是沪语方言俚语,意思是说老是想着。】而且对于那些家里经济条件“邪气好一眼眼个老念头”来说吧,每年从头到尾,至少起码要有那么一两次要去“王宝和酒家”吃吃小老酒的,尤其是一到有大闸蟹上市的那些日子里面,必定是要品品大闸蟹吃吃黄酒的,还会认为在大闸蟹上市的日子里面,大闸蟹和黄酒配在一起是绝配美味无比。
当历史的车轮走到现如今时,我们所看到的、各式各样的“石库门”黄酒、“金色年华”黄酒、“和酒”黄酒和“侬好”黄酒,也是属于上海盛产的黄酒,虽说也是上海本地产的新品种黄酒,时间至少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这几个牌子的黄酒。
“零拷”同样也是一句上海方言俚语闲话,它的意思就是在说:分拆或零散的购买,在过去的上海“一百样都能零拷的”,像这种购物方式,也是老一代上海人的美好记忆。譬如说:零拷酱油、零拷菜油、零拷洗衣液、零拷洗洁精……凡事种种真可谓是不胜枚举。
那么,我为什么要提到“零拷”这个词汇呢?!只因为在过去的上海滩上,还未真正地搞改革开放之前,还在计划经济的年代里面时,对于邪气喜欢吃老酒的老念头,而且每天都要吃老酒的老念头来说吧,还在通常情况下来说吧,绝对不会去整瓶、整箱的购买老酒,而是会采用“零拷”的形式,说不定,还会让自己的子女每天晚上去零拷一眼眼老酒,零拷三两左右的黄酒回家,即便说今天在家里有各位亲朋好友的来到,还需要去宴请各位亲朋好友的时候,也同样会去采用这样的一种方式与方法哦。尤其是居住在市区里面的居民,还会到散落在各条弄堂里面的“烟纸店”零拷黄酒。【备注:“烟纸店”也是上海方言俚语闲话,它的含义就是在说售卖各种日用百货的小商店。】为什么要这样来操作呢?!就是因为像这种做法来得比较经济实惠。
有一句话叫做“酒不醉人,人自醉”,千万不要以为黄酒的度数,相对于白酒而言来得比较低,就能随随便便地去轻视它,它不但能让人逐步上瘾,而且还有充足的后劲,在不知不觉当中也会被醉倒的,所以在吃黄酒的时候,任何人一样要去做到适可而止量力而行。
小娘舅倪林发一直以来都有咪(小)老酒这个习惯的,自打退休以后,每天晚上都要咪一眼眼(小)老酒的,在以前,白酒、黄酒、啤酒和红酒都有咪咪的,白酒咪起来每天起码要有半斤左右,黄酒也要有一两瓶左右、啤酒要三四瓶左右……现在改为一年四季只咪啤酒,每晚最多咪两瓶啤酒,而且还是一小口咪着啤酒,一小口吃着小菜,也是邪气笃笃定定的,每天晚上基本上都是如此,一边看着各类电视新闻节目,一边咪着(小)老酒,时间起码要三四个小时以上。
说来也是蛮巧合的一件事情,自己第一次“学会喫(小)老酒”的时候,就是在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还是在冬天的季节里面,吃的就是黄酒;既是在父亲的允许之下,还是由父亲亲自倒有三两温过的黄酒,且是在爷爷陆俊德奶奶王妙心家里吃的(小)老酒……自打“学会喫(小老酒)”,我的态度是这样的,有就吃,没有也是无所谓的,更是不讲究下酒菜的。近几年来,也开始每个星期吃(小)老酒,夏天吃一罐500ml的啤酒,冬天吃黄酒,基本上在周末的晚上加两个双休日的晚上,一瓶黄酒,要分三顿吃光,对于那些每天晚上都要吃酒的老念头来说,像我这个样子根本就是不属于在吃酒的。
像上海这座城市又被全国人民叫做“魔都”,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上海人就是喜欢把“喝酒”一律称之为“吃老酒”,在通常情况下来说吧,上海人一般轻易不会随随便便地去请人去喝什么酒的,就在那些平常的日子里面,也是没有请客喝酒这样的一种习惯的。一旦要是有上海人去邀请某一个人去喝酒的时候,不是有事要商量,为的就是感谢某人或某些人群,对于自己的帮助。像这样的人通常不会说什么“去吧,今天由我来请客,我请你去喝两杯,你觉得怎么样啊?!”往往是这样来说到的,曰“走吧!今早仔由吾唻请一个客,阿拉请侬吃老酒去!”……意思是说今天我要请你喝一点小酒。
对于现如今的上海人来说吧,在对于像“饮酒”这件事情上面,可以说被分为两种派别,第一种派别就是:以年轻一代为代表的那些“小资群体”,在平常的日子里面,对于喝各种国产的酒是丝毫不感什么兴趣的,就喜欢喝一些各种品牌与各种类型的洋酒和红酒。第二种派别的人就是:常年、每天都要“喫一眼眼酒个人群或个人”,还是属于“老酒友”类型的人,这些人在酒桌上有这样的形象:不特别注重品牌和声誉,只要酒质好,就会买来喝,甚至是招待送礼。
还有的就是,但凡是“每天侪欢喜喫一眼眼小(老)酒”的家庭或个人,只会去吃那些在自己经济能力范围内的酒,不会去购买那些价格比较高的酒的,也只有当自己有遭遇到重大的事情,需要去宴请比较重要的亲朋好友的时候,才会去购买一些价格比较高的酒。
依旧是每天都要“喫一眼眼小(老)酒”的家庭或个人,在“喫(老)酒”的时候,即便酒量再怎样的好,也是不会让自己天天身处在酩酊大醉的状态当中的,只会做到适可而止与点到为止。
对于老一辈的上海人来说吧,在不同的季节里面,就会吃不同的老酒,我所说的上海人喜欢吃的黄酒,一般顶多只吃三个季节,等到天热的季节里面,是不会吃的,而是吃各种牌子的啤酒。每当只要到天热的季节里,就会供应好几个牌子的啤酒。譬如说:就有“上海”牌啤酒、“天鹅”牌啤酒、“海鸥”牌啤酒、“大众” 牌啤酒、“江南”牌啤酒、“光明”牌啤酒、“力波”牌啤酒、“东海”牌啤酒……这些牌子的啤酒,在20世纪的90年代以前还是能够去吃到的。
在现如今的上海这座城市,本地盛产的啤酒,也就只剩下如下两个牌子的啤酒哦,分别就是“三得利”牌和“力波”牌的啤酒。
在计划经济的年代里面,尤其是电冰箱还没有发明之前,若是在自己家里附近有井水的话,先提前一两个小时把啤酒放在井水里面,因为井水是冰冰凉凉的,就好像是电冰箱一样,冰镇过的啤酒就特别好吃。这还不算什么,在那个时候,也同样会有售卖零拷的啤酒,绝大多数的家庭,拎着外壳为竹制的暖水瓶,去零拷啤酒回家……
【备注:①:文章为作者原创;②:图一、图二和最后三张图片全都是由作者自己编辑的;③:各种和文章有关的酒类图片和酿酒厂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上;④:万分感谢原创图片。】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21年06月19日星期六晚上
【九洲芳文投稿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