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与华品牌五年计划」华与华的企业战略洞察-年度战略重心会

华杉老师在这节让我看到了做战略规划的思考方向,更重要的是,要以「知胜」的目标来做战略规划方案。这一节蕴藏着人生成功的哲学和智慧。

华杉老师讲道:“我要求每一位同事在做汇报方案之前,要知道自己的方案能不能胜。这就是中国历史,谋士的传统:临大事,决大疑,定大计。如果你不能知道方案能胜,至少你要知道它不能胜;知道不能胜,你就不会来汇报,而是继续想!怎么样能知胜呢?知胜报告包括5个条目:①年度目标;②战略重心;③决胜点;④关键动作;⑤时间节点。如果说《孙子兵法》有五事七计,这就是华与华的年度五事七计。”

华杉老师的解读让我看见,一个合格的谋士在下决策之前要知道这个决策能不能胜利。在做之前就「知胜」其实是一个很高的境界,而走向这个境界的过程必然要经历:无从下手,没有头绪,好不容易做出来了一个计划,但是不知道它到底能不能胜利,需要通过真实事件检验胜算。这种可能胜也可能不胜的情况,其实都属于「不能知胜」的范畴。

也就是说,当自己对做的方案心里没数、心里没底的时候,其实就是「不能知胜」的情况,这个情况要做的不是硬着头皮汇报,而是继续想,想也不是天马行空地随便想,而是要根据知胜的方向去思考,重新进行规划。

华杉老师讲道:“智慧进步的过程,就是从无知无畏,进步到知不胜,再进步到知胜。从不知道不觉,到后知后觉,到先知先觉。”

这句话给我非常大的启发,它首先让我看到了自己所处的阶段是「知不胜」走向「知胜」的阶段。其次也让我理解了身边人传递出的是「无知无畏」。这并非是在抬高自己贬低他人,而是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很多乱象,而这些乱象的背后本质上是「无知无畏」带来的。就像当我觉得做这个方案对眼前这件事帮助不大的时候,我不去选择为了做而做,为了说而说,为了显得有创意而去表达,而是说自己不知道、不懂、没有想法。这种消极的做事态度并不讨喜,并且在无法提出自己觉得有用、有帮助的「知胜」方案前,从外部的视角来看,自己是没有创造出“价值”,“不作为”的。

我突然明白,这种“不作为”规避掉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浪费本身就是最大的价值,但这需要真正懂得人才能理解。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大家的动作和行为的意义本质上是在缓解决策者自身的焦虑,有“做了总比没做强”的心理安慰效应。但本质上,这些行为对长期的积累没有帮助作用。

这让我看到,在这种情况下,人可以赚两种钱,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顺着对方的焦虑,甚至是推波助澜放大对方的焦虑,按照他想要的药提供可能不能治病或是短期缓解的药方,这是简单的、轻松的、容易的。另一种是,给出真正治病的药方,但前提是要先解决对方焦虑的问题,因为不解决焦虑就不会相信药方认真吃药。焦虑需要靠「智慧」来解决,这是更难,更不容易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治病是个过程,需要靠时间来检验,很多病人等不急,也不愿意等。

这让我明白,这两种选择背后是结构性问题,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这不是对与错的问题,因为对于「不知不觉」的人而言,他们坚信自己的药方是对的、有价值的、有帮助的;而是深度、广度和远见的问题。

接下来是华杉老师对知胜报告5个条目的解读。

第一个是「年度目标」,华杉老师讲道:“首先要制定一个正确的目标。我们定年度目标,除了业绩目标,还有品牌资产的目标,正如年轮经营,一年有一年的品牌积累,把投资变成资产。”

华杉老师在文中举例,“一个企业销售规划是5亿,它制定3年实现50亿,这可能是一个正确的目标,也可能不是。但是,如果他三年要从5亿到50亿,每年广告费投入就要5亿起步,那就是赌命了。这样的目标能「知胜」吗?当然不能,但是,因为‘做行业老大’的欲望,会诱使无数企业家跳进刀山火海,愿意赌下全副身家。”

华杉老师的解读首先让我明白,年度目标不仅仅指的是「业绩」,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业绩目标,另一方面是品牌资产的目标。要从投资和积累的角度审视目标和行为。其次是让我看到,目标最容易受到「欲望」的裹挟而变成下赌注的行为。所以在制定目标的时候,要看见目标中包含着的「欲望」的部分,把它们去掉,从而降低「目标」,这样做的益处是:风险降至最低,也就是华杉老师讲道的「一生不败」的理念。

第二个是「战略重心」,华杉老师讲道“要把复杂的战局浓缩为一个主要的重心,这几乎是人类历史上所有战略家的思想,也是哲学上的抓主要矛盾。找到战略重心,锁定「决胜点」,然后,不要复杂的动作,而是浓缩为一个简单的关键动作,把所有的力量投入到这一个动作。这个动作什么时候干,就是「时间节点」。”

关于「关键动作」,华杉老师讲道:“动作越少越好,少干活,多挣钱。”

华杉老师的解读让我看到,在做决策的时候,首先要从复杂的情况中找出主要矛盾,而不是被表面上五花八门的表象迷惑;其次最重要的是:用一个简单的关键动作解决主要矛盾,这一步是最难的,难在:①如何从众多动作中判断出哪个是关键动作、②把所有力量投入到这一个简单的关键动作中,长期做。这背后是视野、决心和勇气。

华杉老师的解读以及自己在人生经验中的体会是,人之所以不能相信「大道至简」的智慧重复去做「简单」的事情,而去选择复杂的、动作繁多的、阵仗很大的事情的背后跟心理状况和人性弱点有关。

华杉老师讲道:“任何事情,不能长期持续,只做一次的,都不要做。做一件事,就做一辈子;投一个广告,也投一辈子;占一个广告位,还是占一辈子。每一个动作,都是终身动作,临终再嘱咐子女接着干的动作,这就是成功之道。”

这里让我明白,排除废动作、乱动作的方式是:衡量一个「动作」能否长期持续,能否形成积累,不能长期持续下去的动作就是废动作,不要去做,从而不断地删减动作。留下能长期持续的为数不多的「动作」终身持续做下去,这便是人生的「成功之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华与华品牌五年计划」华与华的企业战略洞察-年度战略重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