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你的焦虑低估了你孩子的能力

有一种“冷”叫大人觉得你冷,然后追着孩子,逼穿多一件衫;

有一种“饿”叫大人觉得你饿,然后追着孩子,哄喂多一口饭;

孩子开口说话慢了、动手能力差了,就担心是不是有啥毛病,等等。

为人父母,肯定都不陌生这些透露出焦虑情绪的场景。

每个孩子实际上都有着无限的潜力

父母对子女的焦虑,其实情有可原,往往源于父母对子女的爱,但如果控制不好,就会演变成一种带有强控制欲和高期望值的让人难以轻松的爱。焦虑情绪的本质,是一种对于潜在失控的恐惧。父母的焦虑假若蔓延,则会在日常与孩子的沟通中,不自觉地通过语言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发现你的孩子想要自己穿衣服,但他穿了好多分钟都穿不好,连他自己都开始不耐烦的时候,你也一下急躁起来打断并责备他连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的话,孩子可能就因此产生“不会穿衣服”的自我印象而放弃努力。久而久之,孩子还会格外缺乏保持积极向上的能力,去面对社会中的不良定性或偏见,你却不自知正是你常常带有偏见的焦虑,阻碍了孩子成长型思维潜力的发展。

所以,不要让你的焦虑低估了你孩子的能力。因为无论出身如何,每个孩子实际上都有着无限的潜力可以被开发。为了应对焦虑情绪、优化沟通技巧,爸爸妈妈们可得加强本领。

首先要缓解不必要的焦虑,成为淡定的父母。

运动和正念两种方式可以由身至心调节我们的焦虑情绪。比如,慢跑,瑜伽,都可以增加大脑的多巴胺和内啡肽,让我们平静、放松下来。所谓正念,就是指对当下的实相保有觉知,其中“当下”、“实相”、“觉知”要敲黑板划重点,我的理解就是分别对应“此时此刻的”、“不妄加评判的”、“注意力集中去体会”。以吃东西为例,像《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一口吞下,那还能品尝到什么味道呢?一口一口地吃,一下一下地慢慢嚼,你可能会发现那片面包甚至是注意到那一粒米都格外香甜,你就会进入到正念的状态,所有注意力都在当下的那一件事上,安住于当下。

然后要优化亲子沟通方式,成为会说话的父母。

这里直接分享下一本好书,就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妇科及儿科教授Dana Suskind研究著作的《父母的语言》里提供的一套科学且便于操作的亲子沟通术——3T原则,即共情关注(Tune in)、充分交流(Talk more)和轮流谈话(Take turns)。

第一个T——共情关注,是最细微的一项原则,它要求父母有意识地去观察孩子在关注什么,等到时机成熟,再去和孩子谈论。换句话说,孩子关注什么,父母就关注什么。即便孩子关注的东西一直在变化,父母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及时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回应。可以实践的场景也非常普遍,比如孩子哭闹的时候,如果只是被晾在一边、父母不予理会的话,孩子就没法及时从父母身上学习如何应对眼前的问题,变得更加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哪怕父母还没想好说些什么去安抚,都可以先用好肢体语言,给孩子一个爱的抱抱。

第二个T——充分交流,这个不难理解,简单来说就是多跟孩子交流。但交流的目的不是零散的话语,而是为了让孩子掌握分门别类的词汇,并学会他们的使用方式,因为清晰的表达能力直接关系着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回应能力。比如带孩子到公园散步,可以边走边描述眼睛看到的花草、耳朵听到的虫鸣,长年累月后,孩子的语言水平会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第三个T——轮流谈话,不仅是亲子交流的黄金准则,还是3T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环,你来我往的亲子互动成功展开,关键都在于父母必须耐心地等待孩子的回应。尤其是当今这个时代,切记电子产品不能替代父母给予的互动和回应。因为平板电脑、电视或手机即便设置有看似益智的互动环节,但都无法做到像真人那样关注孩子、与孩子交流。所以爸爸妈妈们别再自顾自轻松,没空好好陪孩子就选择开电视看动画片或者给手机玩游戏。

末了,自勉一句:自降生那一刻,孩子和父母的结缘就绵长,长长的路,慢慢地走,一起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要让你的焦虑低估了你孩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