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第一章

大学的宗旨在于显明本有的清明德行,在于把这种修养取得的成就恩泽人间百姓,从而使人人都达到至善的境界。就是使自己的思想意识修养到“止”的状态,然后到“定”的境界,由“定”再到“静”,由“静”再到“安”,由“安”再到“虑”,由“虑”再进一步修养就可以“得”道。任何事物都有本末之分,任何事情都有开始,都有终结。明白了本末始终的道理,那么离“大学之道”就不远了。

古代想把自己的清明德行嘉惠天下的贤者,一定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治理好国家,一定要先做到治理好家族;想要把家族治理好,先要修好自身的德行;要修好自身的德行,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做到意念真诚;要做到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取知识;而获取知识的途径就是认识研究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研究,而后才能获取知识;获得了知识才能做到意会真诚;意诚做好了,才能心正;心正做好了,才能修身;修身做好了,才能使家齐;能使家齐,然后能够治理好国家;能治理好国家才能使天下太平。上至天子下至平民,都必须把修身的功夫作为根本。假如根本没有做好,却想把枝末治理好,那是不可能的。应该重视的却轻视它,本该轻视的却格外重视,(这样想获得成功,)那是从没有过的事啊。

此章向人们展示的是儒家“三纲八目”的要义。所谓“三纲”,指的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不但是《大学》的宗旨和纲领,也是儒家“垂世立教”的最终目标;所谓“八目”,指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为实现“三纲”而专门设立的教育框架,也是儒家推崇的人生进修阶梯。“八目”包含着“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其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而“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中间的“修身”是联结“内修”和“外治”的纽带。它既可以与前面的“内修”连在一起,构成“独善其身”之意,又可以与后面的外治”连在一起,是为“兼善天下”之意。

从古到今,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知识分子深受“三纲八目”之影响:有人“独善其身”,有人“兼善天下”,有的人则在不同时期做出了不同的选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学之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