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培养自己》读书笔记1

序 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那个让自己惊讶的“我”

我问他:“你觉得你有没有理想和志向?”他说:“我没有明确想过要达到什么目标,但我总是告诉自己,每一天都不能重复昨天。”

我经常问自己“我的教育究竟可以做到怎样的高度?”“我还能再往前走一步吗?”

明年我就退休了,但这只是从年龄意义上说的。其实对我来说,所谓“退休”只是一个职业手续,而教育本身是无所谓“退休”的。每一个“明天”都是一个值得我期待的“诱惑”…

我忠实于自己内心--干干净净地做人,简简单单地教书。

内心的宁静可以抵御外在的任何风暴。

老校长王绍华先生把我的成长经历概括为“4+1模式”—“四个不停”加“一片爱心”。“四个不停”是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一片爱心”是爱教育,爱孩子。

自己培养自己”,就是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那个让自己惊讶的“我”,而这个“寻找”的过程是没有止境的。


观念与情怀

人才成长规律”是什么?所有人才的成长都是一个自然而然、自由自在的过程,这或许应该是“人才成长的规律”吧。“自然”和“自由”是关键词。“自然”说的是给人才成长以宽松的生态环境,“自由”说的是尊重每一个人的个性,让他们的灵魂得以舒展飘逸。

人才是“生长”出来的,而不是“培养”出来的,更别说什么“打造”了。如果一定要说“培养”的话,那这个培养者是自己。

马克斯.范梅南:教育学就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

“带着锁链跳舞”是应试教育下一些老师无奈的自嘲,意思是说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搞素质教育。

老师为什么会迷恋应试教育的锁链?应试教育最简单,最容易,最省事。素质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因为“人只有靠人来建树”(苏果姆林斯基)。

论实践,许多老师不比我差;论思考,许多老师不比我弱;论阅读,许多老师也不比我少。我可能仅仅比你们多写了一些文章,多出版了一些著作。如此而已。

“过人”之处:1.很纯粹很真诚,而且至今没变。2.很专一很执着,同样至今未变。3.有浪漫情怀,我一直把教育当作诗来写。4.有儿童视角,我喜欢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5.勤于思考,我细腻而敏锐,能够从一些琐碎的或者说人们司空见惯的地方思考一些问题。6.乐于写作,再加上我笔头很快,于是我记录了许多原汁原味的“教育现场”。

什么都别去想,只要守住自己朴素的教育心,善待每一个日子,呵护每一个孩子,岁月总会给我们以丰厚的馈赠—这是“道是无晴却有晴”。

求职就像恋爱,入职就像结婚。

教育,不是外在的强迫,而是自己的选择;不是为别人做,是为自己做。这就是我所理解的“职业认同”。

蒋自立老师说:“让一群热爱教育并且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行走,就是我们最纯粹的动机。”

教师的幸福有很多种,获得幸福是一种幸福;取得好成绩是一种幸福;转化一名学生是一种幸福;得到家长、社会认可也是一种幸福。

哪怕是一个普通老师,其创造的潜力也是无限的,只要有发自内心的追求,任何人都能够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卓越的自己”。

年轻的教育伙伴们,我怀揣一颗同样年轻的心,与你们风雨同行!

一个教师,只要不停的实践,不停的思考,不停的阅读,不停的写作,是可以成为一个享受职业幸福的人的。

杨富志:“你只管去努力,至于回报,那是老天爷的事。”

因为参评本身就是一种勇气,更因为在参评达标的过程中修炼的是自我,成长的是自己,感受的是团队的温暖。

时时刻刻都记得用心做一个“自己培养自己,坚守常识,坚持朴素,幸福比优秀重要”的老师,懂得并寻求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与职业幸福。

教育就是教育,而不是“荣誉”,不是“职称”,不是“论文”,不是“课题”…课堂上孩子们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下课后孩子们一声声无邪的笑声,就是我们全部的追求。因为单纯,所以快乐。

我对“儿童视角”的教育学理解: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

童心,就是“儿童视角”,没有这样的“视角”,绝对当不好老师。

考瑞的老师不是这样的,她理解考瑞的脸红、心跳、不好意思、无地自容…他觉得当务之急不是帮助孩子弄清知识,而是给孩子以尊严,让孩子恢复自信。所以她才找了一个理由,让孩子“转过身去,镇定一下自己不面对其他孩子”,最后获得了“陈述作得还不错”的结果。              考瑞老师的高明和充满尊敬的办法,是给考瑞创造一个机会,让他自己去面对,去处理,并获得成功。

今天,我们时代的教育缺乏的不是“教师的大脑”,而是“孩子的心灵”。因此,我呼吁--教育要有“儿童视角”!

感悟:

李老师谈到“儿童视角”,有些老师说的是“儿童心理”或者其他,总之,我们教师一定要能站在儿童的视角看待问题,不要想当然。考瑞的老师是一位机智的好老师,他能从“儿童视角”去理解考瑞,用一种高明的、充满智慧的办法帮助考瑞自己去面对问题,最后取得成功。

考瑞是幸运的,考瑞的老师是优秀的,我们教师也应该向考瑞老师学习,具有“儿童视角”,才能越来越幸福,越来越优秀。


智慧与技能

班主任要善于讲故事:一、把自己放进故事里

老师给孩子们讲自己当孩子时的故事,最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共鸣—每次我给孩子们讲我学生时的故事,他们总是最兴奋的。我们的成长经历,我们的学习经验,我们的兴趣爱好,我们学生时代的成功和教训…都是一笔丰富的教育资源。

多次给不同年级的学生讲“在错误中成长”的话题时,我总是撩起袖子亮出胳臂,给学生们看胳臂上的一块伤疤,那是我初中时打架留下的“纪念”。

没有人不犯错误,人总是在犯错中成长起来的。

所谓“把自己放进故事里”,是说要把自己的情感、思想融汇在故事之中。

二、要自然切入

苏霍姆林斯基曾建议教师们要把教育意图尽可能隐蔽起来,不要让孩子每时每刻都感觉被大人“教育”。给孩子讲故事,就是以追求一种不留痕迹的教育。

三、要善于展开

不要只说“发生了什么”,重点讲“怎么发生的”。

讲故事就要这样“展开”,写作中有“叙述”和“描写”两种手法。“叙述”是简单的交代,“描写”是形象的刻画。我说的“要善于展开”,就是指讲故事要善于描写。

四、要有曲折波澜

倒叙是产生悬念的方式之一。

五、让学生走进故事

“让学生走进故事”,就是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引导他们思考,组织他们讨论,或者让他们推测故事的发展以及结局等等。一边讲一边结合故事,让学生很自然的参与。

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有强烈的教育意识,否则是失职;但“教育意识”的体现却一定要润物无声,讲故事最能自然而然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愿每一个班主任都成为讲故事的高手。


我追求成为这样的语文老师

1.有学问

课堂的魅力就是教师的魅力,而教师的魅力主要就是学识的魅力。

我阅读,不要有“明确的”功利色彩,不是说为了备课找资料才去阅读什么书。我们阅读是为了充实我们作为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为了让我们能够站在人类文明的精神高地俯瞰我们的每一堂课。

2.有思想

“思想“既是动词也是动词--能够独立思考,并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学生思考的火焰只有用教师思考的火种去点燃。

3.有情趣

所谓“有意义”,是站在教育者的角度说的:我们的责任、使命、理想,我们的教育目的,我们所要传递给学生的真善美品质,还有要培养的公民意识与创造精神…所谓“有意思”,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说的:情趣,浪漫,好玩儿,其乐融融,心花怒放,欢呼雀跃,心灵激荡,泪流满面…

什么是好课?就是“有效”加“有趣”。有效,就是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学生有收获。有趣,就是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心情愉悦,如沐春风,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如何才能达到“有趣”?语言的风趣机智,让课堂活泼和谐;将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觉得学知识其实就是学生活;引导课堂讨论甚至争鸣,让学生的思想碰撞;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这些都能让学生感到非常有趣,因而全身心的投入。

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特别有情趣的人——热爱生活,爱好广泛,激情彭拜,诙谐幽默,妙趣横生,潇洒浪漫…他在的课堂上,或开怀大笑,或热泪盈眶,或古典雅致,或新潮时尚,总之让学生感到既受益又好玩,不仅喜欢语文而且喜欢甚至迷上语文课。

4.有才气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不是给学生讲语文,也不是带着学生学语文,而是用自己的语文气质去感染学生。教师本人应该“语文化”,并自然而然的去“化”学生。

5.有胸襟

“胸襟”是一种尊重,平等,宽容的气度。

只有尊重能够培养尊重,只有平等能够造就平等,只有自由才能够放飞自由。今天我们怎么民主地对待学生,明天学生就会怎么民主地对待他人。未来的公民,正诞生于今天的课堂中。


每带一个新班,我都会给新生写一封信,表达我的期待与祝福。这是我当班主任的一个传统。

我没有批评他,因为此刻,维护一个孩子的尊严,比“教育”全班同学更重要。

真正的教育效果,总是发生在自然而然的情景中。教育者的教育目的一定要非常明确,而教育过程则一定要不露痕迹。

教师的教育意图要隐蔽在友好和无拘束的相互关系气氛中,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中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教育的方向与目标,教育的价值与理念,教育的特点与原则…这些都是体现在我们的每一个教育行为中的,没有了这些,任何一个教育行为便失去了意义。

让每个孩子的生命“开花”时,她自己的生命也“开花”了。

王小波老师的成长,始终伴随着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

王老师的实践有两个特点:第一是“科研性”,就是不盲目地干,而是把每一个学生当做研究对象,把每一个难题都当做课题,以研究的心态对待实践。第二是“创造性”,每一个阶段都要有创新,都要有超越。

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一天平凡的工作,就是教育科研;而把难题当课题,则是最好的教育科研。

没有教师饱满的灵魂,就不会有学生充实的精神世界。王晓波老师在打开学生广阔视野的同时,也开阔了自己博大的胸襟。

支教一年,我写下近18万字的支教日记,拍下近万张孩子生活学习的照片——这些都是有形的宝贵财富,而更让我觉得弥足珍贵的,是那些无形的资产——我对教育有了新的思考,对生命有了更多的尊重和宽容,这些变化影响了我后期的行走方式。

只有精彩地“做”才能精彩地“写”,而精彩地“写”又能够促使我们更加精彩地去“做”

其实每一个教师的内心深处,都潜藏着一个“卓越的自己”;所谓“成长”,就是不断挖掘并发展那个“卓越的自己”,而这个过程没有止境,伴随终生。每一次成功,都是起点;每一个教训,都是财富;每一个创造,都是庆典;每一次超越,都是惊喜……这样的成长,多有意思!这的确是教育对自己的人生最好的奖励。

感悟:

之前我就喜欢拍照,拍自己,拍孩子,拍学生…现在不仅喜欢拍照,还喜欢写作,记录生活。我拍下的一张张照片,写下的一篇篇文章,对我来说都是珍贵的,都是无形的资产,宝贵的财富。因为照片太多,手机内存不够,我把照片保存在电脑上、宝宝树上、QQ上、云盘上,总之要有两个备份,我特别害怕照片丢失。

怎样才能写好教育随笔、论文相关的教育文章呢?其实,文笔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是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所以,我要继续坚持写作,坚持践行。


写期末评语本身也许不过是几天的事,但要真正写进孩子的心灵,则需要每一天和孩子息息相通。

从教育中获得幸福本身就是最高的“奖励”,所以一切都是心甘情愿的。

感悟:

我是一名普通的化学老师,每年带毕业班,虽然不当班主任,但是我也喜欢写毕业留言。去年,我给九年级每个学生都写了“独一无二”的毕业留言,加入学生的个人照片,然后打印出来发给学生。

虽然写这些毕业留言我用了十几天,但是真正要写进学生的心灵,需要这一年都跟学生息息相通,了解每一个孩子。突然想到班里有个女学生太普通了,平时我也关心太少,竟然想不起来我跟她发生了什么故事,也不太清楚她的性格,只能简简单单地用套路描述,那时的我很尴尬。


真正地尊重学生应该是从他们的角度来设计教学,这里的“学生”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到那一节课上坐着的几十个孩子——我们备课就是要针对他们的心灵需求而设计教学,而不能够拿一份“精心打造”的教案到处上,“以不变应万变”。

“真实”“自然”“有收获”,就是这堂课的最高标准。

所谓“备课”,就是仔细阅读分析每一封信,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惑,将孩子们的各种意见分门别类地整理归纳。然后考虑如何将孩子们的要求和想法,与教材的教学要求、教师的教育意愿相融合——这是我备课最关键的一点。

感悟:

李老师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为了让这节课与众不同,他花了大量的心思精心备课,完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他开课前一周,他给学生写了一封信,信中给学生提到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比如“你希望李老师以什么方式来上这堂课比较好?”学生给老师回复,然后李老师根据学生回复的信息进行备课,准备一系列的素材备用。课后,李老师还写下了详细的教学反思进行复盘。

没有想到李老师还跟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通过信,李老师比苏霍姆林斯基女儿还小12岁。苏霍姆林斯基很出名,我以为他离我们很远很远,原来身边的人接触过,感觉很真实,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己培养自己》读书笔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