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一拳把女同桌揍趴下:10岁儿子暴打同学,她的做法绝了

作者 | 金色花的微笑 幸福双翼学员


1 我一拳把她揍趴下!

中午十一点半,回家做饭来不及了,我就在楼下打包。


手机响了,快递到了放在楼下,看着背包、外卖,恐怕我自己很难拿上去。


儿子应该下课了吧?对,让儿子过来帮忙,正好让小家伙锻炼一下,一举两得。


小家伙在电话里很大嗓门儿:“好,妈妈,你等着我,我一阵风就到。”


快件没有想象中的大,儿子的个头足够应付了。


我立马肯定:“你越来越强壮了呢,宝贝。”


儿子却一脸气愤又神气的表情:“妈妈,你知道吗?我们班的××,今天真是找打啊!”


我看着他:“哪有人是找打的啊?”


我心里头浮现出儿子说的那个小个头、可爱的女孩儿形象,她惹事我是不太相信的。


儿子继续:“她就是找打啊,她今天居然用脚踩我的大腿,好疼!于是我就把她揍趴在地!”


我一时不知道怎么回应,好多想法飘过:指责?批判?讲道理?


但这样做,毫无疑问会让他关闭心门。


无论怎样,我都需要做出回应,儿子已经进入喋喋不休的愤怒模式。


我很确定,现在最应该要做的是引导他冷静下来。


我表达了我的感受:“儿子,你吓到妈妈了。”


他有些疑惑:“怎么?她侵犯我,我就应该还击啊,谁让她先惹我的!”


我不再说话,先回家再说。


2 寻找可教时刻

我们默默等电梯,上楼、开门。


要在平时,他一定会将外卖直接拿出来喂一块到嘴里,然后在我的催促中才去洗手。


今天,他换好鞋就小心翼翼地去洗手,可能对我的反应揣摩不透。


他不知道妈妈正在思考——该怎么说,什么时候说,才会有最好的效果。


等我换好鞋时,他已经摆好午餐说:“妈妈,我们不用那个木头筷子吧?太不环保了,就用我们家的筷子。”


他的话给了我一丝灵感,我放松了一些:“坐吧,宝贝,开饭咯!”


他似乎松了一口气:“妈妈,帮我拌面吧。”


然后,他继续讲:

“妈妈,你知道吗?

其实,今天还发生了一件事,上体育课的时候,非常不公平。

老师把我们几个人分成了强弱两个队,强队有五个人,我们弱队只有四个人。

结果,他们还诬赖我们犯规,我们输了,我很气愤……”


我听完问他:“××是不是在强队里?”


他吃惊地看着我,仿佛在问:你怎么知道?


我想了解更多:“能告诉我她踩你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吗,疼吗?她是故意的吗?”


他说:“其实不太疼,主要是愤怒,她踩了我之后居然不道歉,我就更愤怒了。”


儿子的情绪又激动起来,我拉着他的手:“那你有没有把你需要一个道歉的想法传达出去呢?”


儿子还是很激动:“难道她踩了我会不知道吗?她还回头对我笑,不道歉,居然还笑!”


我握着儿子紧握的拳头:“宝贝,现在你能冷静一下吗?你能现在回忆一下她的笑容吗?你觉得是嘲笑还是歉意的笑,还是不好意思的笑?”


儿子没说话,我继续:“什么人踩了人还会回过头对你笑?是不是她其实觉得跟你关系还不错,你应该不会怪她,她才会回头对你笑的?”


儿子点点头。


儿子平静下来看着我,听我说着:“结果她对你笑,以为她已经表达了歉意,却得到了拳头,你觉得对她公平么?”


我的小男子汉摇了摇头说:“我下午过去跟她道歉吧,其实我并没有把她揍到地上,我只是打了她一拳。”


3 每一个进步,都值得纪念

我松了一口气,这是第一次宝贝主动说出给别人道歉的话。


看到儿子放松了,我想给他更多正向的肯定:

“你知道刚才你对妈妈说不要用木头筷子时,妈妈是什么感受吗?妈妈觉得你一直都是一个内心柔软善良的人,你特别喜欢小猫小狗,总给楼下的小猫咪送吃的。”


他温柔地点头,我继续:“那你觉得一个内心善良柔软的人,会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么?”


他摇摇头,咬着嘴唇。


我趁热打铁:“宝贝,趁还能用道歉弥补自己的过失,就尽快去做吧。要知道,有些伤害,道歉是不足以弥补的呢,比如伤心。”


他坚定的点点头:“嗯,我知道了。”


我知道,我不用再说什么了。


面临冲突时,儿子已经迈出了主动成长的一大步。


而跟他沟通的过程,却给了我很多思考。



思考1


父母心理成熟,引领才会发生


父母自己心理年龄还像青春期孩子一样容易冲动的话,是无法给到逐渐长大的孩子引领的。


儿子9岁半,处于“七、八、九,嫌死狗”的阶段。


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慢慢觉醒,身体也变得强壮,儿子又喜欢阅读,往往会觉得自己很厉害,开始很难被说服。


如果听到他说打了女同学,我的第一反应是:你怎么可以这样,男孩子怎么可以打女孩子?


这种不管青红皂白一顿批评的做法,只会让儿子关闭心门。


无论发生了什么,父母心理成熟而冷静,才有机会帮孩子把很多冲突转化为成长。


思考2


自我觉察是教育发生的前提


觉察能够让人第一时间冷静。


这件事情上,我的反应首先是冷静下来,而不急于告诉孩子各种“应该”和“不应该”。


这样,我才有机会了解全局,找到孩子可肯定的地方。


因为冷静了,整个过程中我没有过多担忧:现在就打女孩子,长大还得了?一定要好好教育啊,要不以后很麻烦!


先解决情绪再来解决事情。这对我向来比较有挑战,生活中我往往由于反应太快,有失客观,让自己和孩子失去反省和思考的机会。


这一次,我带着觉察,让自己慢下来思考,同时也给予孩子思考的空间,我和儿子才都有了足够的时间跟自己的心灵联结。


果然,通情后孩子很自然讲述了事件的全局,发现自己是迁怒于人,“理”很自然就通了。



思考3


构建自我定位:我是怎样的人?


我觉得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中,引导孩子进行正向积极的自我身份定位,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儿子“不使用木头筷子”的建议,让我有了灵感:通过肯定孩子的积极信念,让孩子对自我身份有一个正向定位。


我给孩子一个反馈和肯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善良会关心生命的人,他就更愿意理解对方、站到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思考4


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


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这是一句相当有智慧的话。


以前读这句话,不知道从何下手。


放手难道是让家长撒手不管?


放手到什么程度才合适?


什么时候放手?放多久?


直到接触幸福双翼后,在一次线下学习中,我在黄老师的带领下看了电影《入殓师》。


当小林大悟得知父亲过世需要让他入殓时情绪崩溃,对同事大喊大叫、横加指责,整个过程中,老社长两次放下报纸,但始终一言不发。


直到最后小林终于决定前往,老社长主动将车钥匙抛给小林时,黄老师意味深长地总结:“这就是让孩子自己成长。”


有些东西,必须孩子自己去经历、去崩溃、去修复,我们无法替代,但你要在一旁密切观察,随时做好给予支持和爱的准备。


就像这次,孩子已经跟同桌发生了冲突,有了激动的情绪,这是他成长的必经过程,我着急教育和批评对他并无帮助。


但我可以在旁边观察、不带评判地沟通、寻找肯定机会,让孩子找到自己的节奏、主动迈出改变的步伐。


原来,这就是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的真正含义啊!



儿子一次“暴力”行为,给了我充分的觉察和成长机会,这种感觉真好呀!


没有完美的孩子,也没有完美的父母。


亲子之间最好的状态是,在不完美的真实状态下,彼此看见、陪伴,共同成长。


图片 / Pexels

你在孩子成长中

曾压抑或忽略过孩子的哪些创伤?

后来你是如何修复这些创伤的?

赶紧在留言处

跟幸福君说说呗

你可能感兴趣的:(妈妈,我一拳把女同桌揍趴下:10岁儿子暴打同学,她的做法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