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定界限,指导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519】

划定界限这一步可以分成四个小点:划定界限、确认目标、思考可行的解决方案、协助孩子选择一个方案。

乍一看,你可能会觉得这个过程相当复杂,很难上手操作,但是当你实际操作起来,你会发现整个过程其实是很自然和轻松的。

在这个步骤里,关键词是解决。然而对孩子而言,解决问题往往是从为正确行为和不良行为划定界限开始的。

比如,当孩子感到沮丧时,他可能会通过撕书、弄坏玩具,甚至动手打小伙伴等行为来表达这种消极的情绪,这就是不良行为。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曾说:“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情绪并没有问题,出问题的是他的错误行为。”

对于家长来说,理解这一点很重要,对孩子的情绪我们要认同,但是对他表达情绪的不良行为我们要制止。

我们要指引孩子想出其他更适合的方法来处理这些消极情绪。

1.划定界限

划定界限之前,要和孩子一起来制定规则。我们要清楚地告诉孩子,他的行为是有界限的。

吉诺特博士建议父母为孩子的行为划分三大区域:绿色区域、黄色区域和红色区域。

父母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为孩子设定界限。其中绿色区域是家长希望并认可的行为;黄色区域属于家长不认可,但基于某些原因会选择包容的行为;红色区域则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容忍的行为。

为不良行为划定界限时,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遵守或违反规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比如,好的行为可以得到父母的肯定、赞扬,甚至是一些特权或奖励;相反,不良行为得不到父母的赞许,也不会有任何奖励。

如果家长每次都能公平、一致地应对不良行为,孩子也会配合父母,做出改进。

2.确认目标

在感同身受地倾听、为情绪贴上标签、划定界限后,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是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

在孩子表达自己感受的时候,我们不妨多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你觉得是什么让你生气”“今天发生了什么事让你变得焦虑”等。

试着介入一些自己的想法,来引导孩子找出这种感觉产生的缘由,让孩子自己说出是什么事情让他产生这样的感受,以及让他去思考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围绕情绪产生的问题,倾听孩子的想法,然后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只有目标找对了,我们才可以切实地帮助孩子解决他的问题。

3.思考可行的方案


确定目标之后,我们要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想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家长要通过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帮助孩子去思考解决方案,不要急于把主动权从孩子手里抢过来,应该鼓励孩子通过思考得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他才能学会在以后遇到问题的时候如何去处理。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我们可以一起进行“头脑风暴”,提醒孩子把过去的经验和好的方法与目前正面临的处境联系起来,与他们一起想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法。而且,我们可以把想到的方案写在纸上,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这个过程是很重视的。

4.付诸行动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之后,鼓励孩子去选择一个或多个方案,并付诸行动。

尽管我们想帮孩子选出正确的方案,但是要懂得孩子也需要在错误中学习、成长。如果孩子倾向于选择一个不会成功但也无害的方案,那不妨让他试一试,如果失败了,鼓励他接着尝试下一个方案。

孩子选择了方案,我们要帮助他安排好具体的计划,让方案顺利进行。

若方案没有成功,要帮他分析失败的原因。接下来,可以重新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过程会让孩子明白,就算失败了,也不代表自己的努力完全是徒劳的。要让他明白,这是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每一次调整都会让他离成功更近一步。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向我们抛出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这是他成长必然要经历的,也是我们养育孩子必须要解决的。当我们明白了孩子情绪产生的原因,我们会发现,其实孩子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不讲道理、难以沟通。

通过科学有效的情绪管理,帮助孩子在碰到问题的时候,正确面对自己的情绪,妥善解决问题,一切养育难题都会变得不再棘手,而孩子也能从中获得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划定界限,指导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