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大院》:三个细节,暗示了梅晓歌的结局

《县委大院》开播,胡歌饰演的梅晓歌看点十足。当然,观众们的评价也不尽相同,有人认为他演得很好,有人认为他演技没有突破。正午阳光的剧还是相当严谨的,它利用一些细节,铺垫了梅晓歌的性格特点,也注定了他的结局。

1、敏锐

最新剧情里,我们看到,梅晓歌是从基层干起的干部。为了留在基层,甚至跟自己的妻子吵翻,差点分手。他舍不得离开乡镇,一心想要为老百姓做事。后来,他应该是被提拔到市里,而后被派往光明县。

能够从乡镇走到县长的位置,梅晓歌自有他的能力。他上任以后,马不停蹄地就跟着吕青山去了拆迁户油坊那里。一开始,油坊本来谈得差不多了,但是突然变卦,还拿出一本账本,说他们一年的总利润在一百万以上。

吕青山把账本给了梅晓歌,梅晓歌一翻账本就看出问题,因为花生进价没有波动,利润太稳定了,这一看就是假的。就是因为梅晓歌找到的漏洞,而后工作人员想到去查税,最后艾鲜枝利用税收这一点劝动了油坊搬迁。

梅晓歌到任之后,跟范太平要经济数据,一开始范太平只给了他五年的经济数据,他看完之后说要近十年的数据。

剧中,新来的林志为在帮助江霞整理数据的时候发现数据有问题。那么梅晓歌也必然能发现这个问题。梅晓歌作为领导,能够更清楚地洞察出这些问题数据后面意味着什么。

从这两点能够看出,想要糊弄梅晓歌没那么容易。他的敏锐,能够帮他迅速发现问题,而后找出症结所在,解决问题。

2、亲民

老邱有一段话暗示了光明县不仅仅是财政问题,更有干群关系的问题。他说,现在就是老百姓不信任当官的。吕青山也说过,群众问题,说难也难,可说简单也简单。

为了尽快融入光明县,梅晓歌走的是亲民路线。他刚上任没多久,就遇上了医院员工来上访,原因是拖欠工资。面对医院退休职工的诉求,梅晓歌先从自己认识的人入手,还说当年自己生病,就是他看好的,他一直很感激。

而后说,大家都是救命的人,这个问题一定要给个说法,于是他把卫生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都叫在一起,现场办公,问大家怎么解决。卫生局说,那工资的百分之三十,他立马回去落实。财政局说,全部解决有点困难,先解决一半吧,三个月后再补上。于是,这个问题就算圆满解决了。

再就是迁坟这件事。农村人对迁坟是非常有抵触心理的,从郝东风家里的压力就能看出来。梅晓歌自然知道这很难解决,所以他决定“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先是让乡镇把涉及到的村中三任支书召集起来,然后自己真正站在他们角度上说话,最后还站起来给大家鞠了一躬。

就是这个举动,三任支书当场说他们带头迁坟。这个视频被宣传部记录下来,宣传部长李唐还小小地宣传了一把,这让梅晓歌亲民的形象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相信后面,梅晓歌一定会着力于改善亲民关系。

相信大结局时,梅晓歌不仅会解决财政问题,还能带动光明县的干群关系的全面改善。

3、实干

梅晓歌是个实干的人。

他上任之后,吕青山让他先休息一下,他却说没事,我跟着一起去吧,正好了解一下情况。晚上的拆迁调度会,他也没有置身之外,而是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光明县交警设岗查大车的问题被媒体曝光,市里要说法,吕青山说他去市里挨批,梅晓歌说我也去吧。虽然吕青山没让他去,但是能够看出来,他还是很有担当精神的。

要召开领导干部大会了,范太平按照惯例给他准备好了讲话稿,但是他并不满意。他没有让范太平继续帮他修改到满意,而是自己重新写了一版。

因为这一版“脱水”太严重了,所以他找到吕青山,征求他的意见。他说,原版讲话稿中的目标,别说他这一届政府完不成,下一届也完不成,他想实事求是一点。吕青山支持了他的意见,还说他可以去实地调研一下。他说,有些地方他已经去过了,那些模糊的数据,他能够马上更正。

梅晓歌来光明县,并不是为了镀金,而是真正干事来了。正是因为他的实干精神,他才能够从县长升为书记,真正主政一方。

你看,梅晓歌的这些上任之后的行为,都暗示了他将会接任吕青山,成为书记,带领光明县走出泥泞,走向一个美好的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县委大院》:三个细节,暗示了梅晓歌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