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

早晨四点多,被一只蚊子骚扰醒了,怎么努力也无法入眠,感觉四点醒,已经是很久前的事了,一方面是工作之故,一方面也是自己放弃了自己。

喜欢写字,尤其喜欢早晨写字,曾经坚持了好久的凌晨四五点写字,因为工作的变故而被打破了,在这种生活所迫的借口下,我一度放纵自己,也放弃自己,时间久了,凌晨的早起似乎变得越来越困难了。

想来之所以喜欢凌晨写字,主要的理由还是刚睡起来脑子清醒,灵感丰富。记得以前坚持早起写字时,每天都在起床前脑子里已经有了明确的主题,一起床就会直接投入写字。

早起不来了,写字也变得混乱了。

今天早晨一方面因为蚊子,一方面因为外面淅淅沥沥的雨声,醒来后睡意全无,但脑子空洞,没有明确的灵感。只好的安静的躺着听雨声,谁知听着听着居然又睡着了,真是没出息到家了。

睡着后,脑子却好像活跃了起来。像做梦又像灵感在涌动。只是很混乱,杂乱无章的。似乎想了好多事,也见了好多人,各种阶段熟悉的,不熟悉的人都来了。

记得好像自己去上班了,单位上似乎在突然翻修,到处拆的一塌糊涂的,我看到办公室满地都是检验单,像我在饲料厂开了送给领导的检验单,又不像我曾经手写过的,两边都有字,签名像我的字,但指标又好像是打印的,但红格子的纸还依稀是当年的样子。我在梦中一遍又一遍的自言自语说:“这些单子不是送给领导了吗?怎么又回来了?”好像有人说:“管单子的人辞职了,现在单子由你管理。”也有人说:“办公楼拆除了,没地方放,就拿来了”……

在一片混乱的办公室,我吃惊的四下张望,发现办公室四周的墙早已被拆除。远处的办公楼,厂房,甚至卫生间都已经被拆除,到处是大坑,到处又是办公的人,感觉不像正常的翻修,大家都在废墟上办着公,有人又在办公的人群身边拼命拆除,修建……场面混乱不堪,我的思绪也很混乱,根本无法工作。

我就那么呆呆的四处张望着,忽然看到大学同学兰子在废墟上人群中张望。我赶快走了过去,问:“你怎么也来了?”她说:“我在这里工作。”我听了好像很惊喜,问:“你搬到这里了吗?”她说:“没有,我每天坐高铁上班。”接着我们聊了好多,可惜聊了什么,醒来后想不起来了,还有我似乎也发了一通感慨,记得那些感慨在梦中连我自己都感动了,我想下班后一定要记录下这些,可是醒来后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当时感慨了什么,似乎那些灵感从未出现在我的脑子里过。

在梦中,不一会我听到有人说:“下班了”,接着一瞬间人去楼空,包括兰子也不见了,只有我一个人现在废墟办公室里发呆。我想出去,我想去吃饭,可是我找不到出路,我被困在废墟中央,根本看不到走出去的路。我焦急的左顾右盼,好不容易看到远远的地方似乎有一些人,我想喊但怎么也听不到声音,没办法我只好在废墟上四肢并用,像远处的人群艰难爬行。

不久我就看清那些人里有我的表弟,可凭我怎么喊,他就是不回头,我拼命追他们,且超过了他们,记得超过时,我还狠狠的拍了表弟一下。他看着我吃惊的说:“你怎么还在这里,你们单位破产了。”我说没人通知我,表弟说:“这是谁还通知啊,赶快回家吧!”

听了表弟的话,我就往回走,一路上我似乎灵感大发,想了好多,想了我的工资,想了我的工作,想了那些还没有做完的指标,也想了和一些同事的纠葛,更多的是为这种突变不能接受的感悟……

梦中脑子似乎很清晰,可醒来后打开要记录这些的时候,脑子又好像很混乱,根本想不起来自己当时想了什么。

灵感,其实常常就像梦,时而清醒,时而不着调。灵感也像一场风,往往当你感受到凉意时,它已经早已经路过。

不知道是老了,还是怎么了,越来越难捕捉到那些转瞬即逝的灵感到笔端。似乎有点明白了郑板桥说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感慨。

对于画竹,郑板桥曾写下了自己的体会:“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此机也。独画云乎哉!”因此,从竹子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中得到启示,激发情感,经过“眼中之竹”,转化为“胸中之竹”,借助于笔墨,挥洒成“手中之竹”即“画中之竹”。

自然之竹是客观存在的,画家看到眼里的竹已经和自然之竹有所区别了,然后要进行加工、主观处理,形成胸中之竹,这就是所说的意在笔先,等落到纸上,转化为手中之竹,“手中之竹”说的是画家所创出的一个“第二自然”,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都是眼中之竹的升华,概括说就是画家把眼睛看到的客观形象,经过大脑的意象处理,最终经过技术加工物化为典型的艺术形象,是艺术创作的过程。

郑板桥用“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个概念,对应了艺术创作的三个阶段——观察、构思、实现。而这三个阶段的划分,也正好体现出审美意象生成的三个阶段。

其实,写作也一样,我们亲眼看到,亲耳听到,或者亲身经历一件事,要落入笔端,中间必须经过大脑处理,即构思阶段,有时候故事很有意义,立意也很好,但构思出现问题,写出来的文字就变了味。还有就是构思也很好,但语言组织能力一般,写出来的东西也会差强人意。

总之,一篇好的文字离不开好的素材,灵感的捕捉,以及笔端的表达。而此三者中,笔端的训练尤为重要。一件事,每个人立足点不同,认识也不同,灵感谁都有,但稍纵即逝,灵感的捕捉和一个人的三观,学识,见解,思维都有关系,而笔端的表达却在于多练习,多模仿。

灵感,是一篇习作的关键。它能将直观的,表象的,现实的事梳理成具有故事趣味,文学色彩的东西,也是我们输出文字的坚实后盾。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