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赛后

      这次北京之行的确很值得,黄老师、李老师、path_to_top三人和我走遍了不少地方:北交大、鸟巢、水立方、王府井、清华北大……大家都很尽兴。

     而事实上这次区赛大家的表现都不理想(说明咱心里素质比较好)。

     差距在Warm Up就已经显现出来了。PTT(以后泛指path_to_top)攻的是B题,这题公式比较难证,但模拟一下就能猜出来了。清华开始几分钟就出了B题,PTT却一直debug直到热身结束,原因是筛法范围筛小了没看出来……A题模拟太麻烦了放着不管。据说C题有思路,只是模板太长所以没敲而已。

     正式赛PTT把注意力集中在H题和I题上(忘记介绍我是替补)。I题交给了PTT的数学后盾LYF,这是他以前奥数接触过的题,可惜当初并没有做出来,所以他只有郁闷的份了……H题跟pku的Japan差不多,PTT花了很多时间在O(n^2)的剪枝上,提交得一个TLE后懂得要用树状数组了,却貌似因为时间问题没code出来,结果我们一题都没有出……虽然提交得不多,但是蕉却提了不少回去,算是安慰吧:)

     对我而言,这次比赛暴露了不少的问题:首先是对ACM的定位,接下来的一年应该将ACM放在首要地位,而不该再在意绩点的多少,现在的目标是在下一年拿到牌后争取保研,然后专心学点真技术;其次是题量的缺乏,这也是最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除了要多点参考其他学校的做法之外,还要有一套好的计划,确保每天的题量,引用LYF的一句话“把题目上升至温饱问题的高度去解决”;最后就是比赛经验的缺乏,没办法,多做点模拟赛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