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为美国著名创业公司孵化器Y Combinator创始人Paul Graham,他本人也被称为被媒体称为硅谷创业教父、撼动硅谷的人。近日,这位教父级人物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文章谈及其在Y Combinator期间注意到的一些伟大到令人恐惧的初创企业创意。
在我就职于Y Combinator时,那些令人震惊的伟大创意让我印象深刻。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列举几例;其中任何一个创意都能让你成为百万富翁,听起来确实会让人心向往之,当这些创意一一展现时,你或许会感到自惭形秽。
当然,并不是说你很弱,这种反应是正常的;通常一个伟大的创意,都会令人恐惧。
一方面它可能意味着繁重的工作量,同时,它还会影响你的自我认知:你可能会担心自己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实现它。
在Being John Malkovich中有这样一幕,那个书呆子主角遇见了那个迷人又充满智慧的女人,她对他说:
“ 你要知道,即使你得到了我,你也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
那些伟大创意对我们来说亦是如此。
这将是你对创意最重要的认知之一。你所认为的“创意”应该是引人入胜,而现实中它却让你退缩,并引发一系列的“后遗症”。
很多人对创意视而不见,他们的潜意识告诉他们要退避三舍;甚至有时那些向往成功的人们也会对创意敬而远之。
1.
新的搜索引擎
一个好的想法往往与“不可能”只有一步之差。制作一个新的搜索引擎并与谷歌竞争—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好的想法,或许是的。
当微软公司决定进军搜索引擎时,我想他们应该是迷路了。他们只是担心敌不过谷歌,想在引擎领域打出一片新天地。但这只是告诉世人,微软在效仿谷歌,而投入到自身不擅长的项目中去了。
新的搜索引擎或许已经无法再超越谷歌,但近来我开始怀念谷歌的初期时代。
当时的谷歌只是纯粹且迅速地提供我所需要的正确信息,如今它变得教条化,搜索页面像大杂烩,有用无用的信息同时呈现。一不小心光标放错位置,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
想要领军引擎界,就要建立一个所有黑客都会使用的新引擎,排位前10,000的黑客们互相牵制,能力均衡,就像之前谷歌只是作为一个单纯的搜索引擎存在的时代。
那10,000名黑客中,任何一人都有能力创建这样一个公司,目标很简单:建立一个自己想要的引擎,使之共享,并不断完善。
这可能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和较多精力,但不需要担心,如果你没能抓住最初的坚定用户,这又怎么可能成功呢?如果你成功建立了一个搜索引擎,并且你的朋友们更趋于使用它而不是谷歌,那么你已经踏上成功之路了,就像当年的Facebook吸引了所有哈佛学生。
2.
Email
革新
Email最开始并不是像我们现在这样使用的,其开发者的目的也不是如此。最初它只是作为一个备忘录而存在。我的收件箱就是一个备忘录,尽管使用效果很差。
我想获得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只是整理邮箱是不够的。我需要一个新软件来记录我每天的待办理事项。邮件更像是一个消息传递器:可能某些人需要你做的事情只是阅读这封邮件而已。
作为一个备忘录,它应该具有比Email更完善的功能;它能够对留言者进行删选和限制,我只需要知道留言者想让我做些什么事情,什么时候完成,而不是看邮件。
这个强烈需求面临着很大的阻碍,现有的一些软件暂时无法代替Email。而且可能再过一百年,人们还是会像现在一样使用Email。如果Email能够被代替,那还等什么呢?
现在开始开发的话,可以避免一些例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老问题,很多人都会乐于使用这个新软件。
不管你要做什么,一定要抢占先机。Gmail的速度太慢;所以,如果你的项目与Gmail相似但比它速度快,那么极有可能将获得Gmail使用者的青睐。
Gmail之所以太慢,是谷歌无法投入太多,尽管人们并不介意为之每月支付50美元,包括我在内。对一个每天要花上好几小时使用邮箱的人来说,即使每月需至少支付1000 美元来改善邮箱的使用功能从而使得生活和工作更加顺利,也是值得的。
3.
大学教育革新
近年来,人们应该有意识到什么。虽然我不愿接受一个历史悠久的机构只是因为在过去几十年里犯过的些许错误就倒下的事实,但美国的一些大学似乎确实走向了一条错误的道路。
我不认为大学不会消失,它们是不可替代的;它们只是在某一些学习方式上失去独有地位。现在有很多不同的学习方式,其中不乏与大学教育大相径庭者。如Y Combinator。
改变人们固有的学习方式必然会带来一些副作用。比如,某人常去的大学将被许多其他人评论,不论正确与否,都是一种认证;如果学习被划分为很多小块,那么认证将被独立开来。或许将来的校园生活将被其他事物取代,Y C已经有此趋势了。
你也可以尝试去改变高中教育,但肯定会碰到体制的阻碍,改革的脚步必然因而放缓。大学教育似乎更适合做改革的先锋。
4.
互联网影视
好莱坞也开始与网络接轨,过去这被认为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但现在看来,在这场媒体传输战中,互联网是最后的赢家。
互联网网的胜出要归结于电视观众们,大家往往等不及电视台的更新速度;几个月前大家将电视机更换成iMac,尽管那个无线鼠标不是很容易操作,但整体的体验效果比电视机好太多了。
有些人会经常观看一些电影,电视机被许多其他无关的事物取代了,像是某个社交网络,或者是游戏。也有人会想看传统戏剧。要怎样通过网络来传输戏剧?人们在电脑前开始观看时,他们可以随意观看电视剧的某一集?或者是完整的一部电影?
以下是两种传输和支付方式。
一种是像Netflix或者和苹果一样,成为娱乐的App store;如果这些所谓的应用商店实在搞不定用户,那么就会有新的公司应运而生,为制作商提供支付和流媒体服务。如果这样的话,相应基础设施公司也会大有需求。
5.
下一个乔布斯
我问过一些熟知苹果公司的人,没有了乔布斯,是否现任苹果领导人能够继续创造新的奇迹。他直接说“不可能”。我早就料到会是这个答案了。当我继续追 问他这样认为的理由,他却说不出来。是的,再也不会有更精彩的创造。正如微软公司一样,苹果的业绩或许在一段时期内仍会上涨,但也意味着巅峰过后的没落即 将开始。
所以,除了苹果公司,还有谁去开发新一代iPad呢?其他公司也不会再重复开发一个已经存在并有坚实基础的产品。掀起新的硬件浪潮的公司必将需要有新的创意。
创立与苹果媲美的公司—这听起来确实是个让人雄心勃勃的想法。尽管苹果很难超越,但新公司的优势在于有苹果这样的大品牌可以效仿。乔布斯已经让世人看到一切皆有可能,这给其他创业者提供了方向和信心:你可以比前人做的更好。
乔布斯的离世让其他创业者看到发展的空间,这时候如果有新的公司崛起,广大使用者将会趋之若鹜。这个新的CEO或许无法比拟乔布斯,但他也不需要与之相比;反之,他的公司只需要超过三星,惠普和诺基亚,而这并不难做到。
6.
摩尔定理的回归
过去的十年里,让我们认识了摩尔定理的内涵。知道2002年,我们仍以为它只是预言游戏执行速度每十八个月将会加快一倍。实际上,它指的是磁感应强度每十八个月将增加一倍。而因特网是无法再提供更快速度的CPU,只会有更多数量CPU出现而已。
现在的摩尔定理不如从前了。以前,当你的软件速度太慢时,你只能等,强大的硬件会帮你解决问题;而如今,一旦软件速度变慢,你需要重写,并完成一大堆繁琐的程序。
如果回归到旧摩尔定理就太好了,通过改写软件程序,让多个CPU像一个超速CPU一样运行。可以通过多个途径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是自动生成一 个编译器来运行自己的代码。这个编译器可称为“超级智能编译器”,“超级智能”是否就意味着不可能呢?如果你真的这样认为,你可以尝试去改进它,结果应该 会很有趣。而且,如果这项工作只是很难而不是不可能,那就更值得去做。它的期望值将超过你的想象。
你可以通过网站给编程师们提供这项便利的服务,反过来说,你也吸引了所有的网站浏览者。
试想一下,有一个处理器制造商仍能够提供快速优质的CPU,他们将占据最有利的市场。而鉴于网站服务的优势,你可以与制造商区分开来,至少对于服务器市场来说是这样的。
有趣的是,你可以建立起一个人工参与的半自动编译器。表面看,这项工作是有超级智能编译器完成的,实际上是由人工加上高级优化工具在帮你处理问题。而参与其中的人员就是你的雇员,你则是优化库的创造者。
一个好的优化库将是超级智能编译器的最佳帮手,人们可以立即使用它进行编程。而只有你才拥有最完整的操作程序。
我已经意识到这些想法听起来是多么的疯狂。它们的产生源于过去几十年中软件行业的整体趋势的发展。我只是想在荆棘中找到一条出路。理论上来说,编写 一个超级智能编译器是一个错误,就算这是正确的,编译器应该是属于开发性资源,而非隶属于某一个公司。我现在搜集到的所有信息还不具备开展这样一个项目的 能力,因此,我才将它称为一个创意。
7.
实时诊疗
大家也不要忽略一个更大的阻力:持续的,自发的医疗诊断。
引发创意的其中一个手段就是,去想象我们将落后于下一代。我确信对于50甚至100年后的人们来说,当代人只有等到有了症状后,类似心脏病和癌症等疾病才能被确诊,这是多么愚昧。
举个例子,2004年Bill Clinton发觉自己呼吸不顺畅。医生们发现他的一些动脉有90%被堵塞;三天后他进行了动脉手术。这算是很成功的医疗案例了,尽管他也是在动脉被堵塞 90%后才得知这个状况。未来的某天,我们或许能够像称体重一样简单地就了解到身体内部的状况,包括上面提到的癌症,用特定的医疗设备就可以检测出来。
对此的一大阻力将会是患者对医生的依赖,而患者经常容易病急乱投医。
我的一个朋友曾参与一项医学研究,她为此做了脑部扫描,当医生发现有一个大肿瘤时,她担忧了很久,尽管经过深层检测后,发现是良性肿瘤。很多医生担 心在没有任何外部病症的情况下对病人进行扫描,会让病人恐慌并且造成大笔不必要的诊疗费用。在我看来,如果能经常进行身体扫描,人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身体的 各种症状,并区分什么是好什么是坏,避免不必要的担忧。
是的,创意层出不穷,人们还有很多创造的空间。尽管有技术障碍,甚至政府干预,创新还需要与上千年的传统相抗衡;尽管如此,创新是必然的趋势。
策略
最后让我来归纳一些战略性建议给大家。如果你想将以上任何一个想法付诸实践,请不要与现有模式产生正面冲突。请别说“我将革新Email的现状”, 如此一来你的投资者和雇员们会不停地问“我们是否已经成功了?”同时有一堆人在等着看你一败涂地。你只需要告诉人们,你在设计一个新的备忘录软件,这听起 来没那么锋芒毕现;当Email完全被你的软件所取代时,你已经成功了。
俗语说的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例如微软,例如Facebook。成功都是靠积累,没有人能一步登天。
你只是为了自己而努力,Bill Gates 和他的搭档 Mark Zuckerberg都没预料到他们会拥有这么大的公司,他们只是觉得应该做点什么。或许太大的雄心壮志并不是好事,你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而结果可能是错误的。
为了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你需要像哥伦布一样坚定自己的方向。千万不要像建房子一样去规划自己的未来,因为你手上的蓝图或许是错误的。从你最熟悉的工作开始,然后扩展,再扩展。
最常见的所谓有远见的人,都是对未来有着清楚规划的;然而,或许一个模糊的憧憬会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