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rame align="center"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rc="http://www.zealware.com/csdnblog336280.html" frameborder="0" width="336" scrolling="no" height="280"></iframe>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
我们似乎和“三”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三的成语,如约法三章、举一反三、事不过三等等。很多时候会下意识地把某件事或物按照三来分类。
追本溯源,这和易经有着很大关系。《系辞 下》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这里说的三才指的就是天人地三个层次。用三才之道来管理,也可以叫做三才管理。
1、管理结构
虽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人们仍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就算我们没有提出三才管理这个概念,事实上也有很多的企业就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办。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受到了文化的影响而不自知。
<!--[if !supportLists]-->1.1、<!--[endif]-->情理法的层次
企业管理分三层,高层、中层、基层。直白一点说就是老板、经理、普通员工。这是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三层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高层的重点在于“情”,中层重点在于“理”,基层重点在于“法”。三层既是管理上的三个层次,又是情理法的结构。
<!--[if gte vml 1]> <![endif]--><!--[if !vml]--><!--[endif]-->
首先说高层的情。大家都说人性化管理,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仁慈化管理,而是要针对人性的特征来改变管理的策略。情是人性的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士为知己者死”,古时候那些明主良将的美谈很多都是因为情字才得以成功。其中就要以刘备和唐僧为代表了。
或许有人会认为,人性就是讲人情。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人情在中国不能不讲,但讲得太多就没法管理了,尺度很难把握。理所当然就出现了中层的理字。高层是不能直接管理基层的,一管就要出问题。中间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怎样将情字合理化,就是中层的主要任务。
等到要具体做出成果来,讲情讲理当然不够,基层做事必须有形之有效的流程制度。流程制度就是法。
合情合理合法是我们一直说的目标,事情如果能达到这三点要求肯定会被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了。同样企业管理中情理法的三层能协调运转,企业也能蒸蒸日上。
1.2、中国文化的缺陷
中国文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这与古代文化的发展形态也有一定的关系。最早期文化只是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上,等到后来才逐步向民间扩展,现在的文明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探讨的理论可以说是经久不衰,但缺乏的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规范化流程。
从三才管理的角度来看,情理是我们的强项,但对于基层的法却一直是很薄弱的地方。
2、敏捷的位置
敏捷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CSDN敏捷圈子的简介。
按照上面所分析的管理结构,敏捷是理与法的结合。
我们的文化中最复杂的一个字就是“道”,另外还有一个字和“道”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理”。合道既为合理。先合理,其次在讲合法。(这里不会对社会的法制建设作评论,只谈技术,不谈国事)
2.1、敏捷中的理
敏捷的价值观就是理。这也是国外的先驱们在经过了惨痛教训之后才渐渐认识到的观念。
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理是不变的,但流程却是不重复的。在追求可靠但不重复的流程中,不变的理就尤为重要。这点在
大易管理与拥抱变化中有过一点分析。
2.2、敏捷中的法
敏捷并不是有些人所想的那样,一套宽松的流程或者说是“土匪式”的开发方法。它拥有着异乎寻常的严格的要求。
比如说TDD中对人的要求甚至精确到了以分钟为单位。其他的技术,比如说持续集成、重构都是强制性的制度。
法是因为合理才有存在的必要。“客户合作”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现场客户。追求高效是否合理?合理,所以我们需要保证5分钟通过一个测试用例。
其他一些方法,无一不是以理为中心的。
2.3、敏捷的缺陷
前面说到,敏捷是以理与法结合的产物。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敏捷放到三才管理体系中少了最上面一层,就是情字。对人性的研究正是现代科学所欠缺的部分。
3、发展趋势
在
从迭代过程到自然法则一文的最后,我提到了道与术的结合。三才管理为道,敏捷为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管理理念缺少了具体执行的法,而敏捷缺少了对人性的研究。两者正好结合起来。
今后敏捷的发展也应该是往人性的探讨上再进一步。
希望能尽快见到一个更加具有灵性的“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