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柏匡丞_步步惊心的大数据

大数据技术是继云计算、物联网技术之后IT界的又一次颠覆性的变革,但数据的开放性要求与个人用户信息的私密性相冲突,是政府机构、学术界和工业界不得不长期面对的一个两难问题。

才买了新车就有人来推销保险;刚去医院作完孕检,返家途中就接到了孕婴产品销售商的问候电话;新房钥匙还没到手,装修公司就上门“拜访”……事实上,个人信息被泄密事件如今已愈演愈烈。尤其是进入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无法抹去的“数据脚印”更让隐私暴露风险增大,个人隐私保护几成奢望。

大数据时代,是否意味着个人隐私无处可藏?大数据技术应当用于发现规律改进工作,而不应当用于挖掘个人隐私,这是基本的商业道德,任何企业都应当遵守。他分析,大数据技术的信息整合能力太强大了,它可以搜索各种网上数据源,找出一个人行为的蛛丝马迹,揭示其行为规律,让人十分尴尬。

就像走路不能抹去自己留下的脚印一样,大数据时代,你无法抹去的“数据脚印”也让你的隐私暴露风险增大。事实上,不仅包括互联网,一个人的”数据脚印”还散落于各个信息系统里面,包括手机、PC、信用卡、交通卡、视频监控等各种业务系统,这些分散在各个系统中的数据乍一看价值不大,但如果把它们深入整合、挖掘,就能发现这个消费者的性格、爱好以及消费习惯等信息,这些信息对商家非常有价值。但对消费者来说,你的宁静生活却往往由此被打破。

很多时候人们有意识地将自己的行为隐藏起来,试图达到隐私保护的目的。但是互联网尤其是社交网络的出现,使得人们不自觉地在不同的地点产生越来越多的足迹。这些数据具有累积性和关联性,单个地点的信息可能不会暴露用户的隐私,但是如果有办法将某个人的很多行为从不同的独立地点聚集在一起时,他的隐私就可能会有暴露,因为有关他的信息已经足够多,这种隐性的数据暴露往往是个人无法预知和控制的。从技术层面来说,可以通过数据抽取和集成来实现用户隐私的获取。现实中所谓的“人肉搜索”即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取信息。

因此,在互联时代,不断地发展运行过程中,人们如何在利用庞大的数据的同时,有效的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确实是值得行业内关注的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