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段时间国内(百度,淘宝,新浪)及国外(Facebook,Youtube,Yahoo)各大公司的集中自曝,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2010 Web前端技术的一些趋势。总的来说,随着后端技术(存储,并发,分布式)的成熟,各大公司已经把重点从后端架构调整/建设转移至前端(TTI时间,快速 发布,带宽利用率)。但作为明星技术的HTML5/CSS3,都未正式成为各公司的考虑重心,虽有所尝试,但在关键功能上,均未成为主力。这也W3C对当 前HTML5/CSS3标准现状的表述:“不适宜用作生产环境”一致。
Web前端技术的范围
1. 编程语言/技术(HTML,JavaScript,CSS等)
2. 跨浏览器兼容性/支持(JS Framework,CSS Library)
3. 网络传输性能(并行下载,带宽利用率)
4. 浏览器渲染时间/性能(TTI即用户可交互前等待时间,JS执行性能)
今年就我个人的感觉,Facebook无疑又成为了技术上的明星,在大家还在感慨其对于PHP的重大改进HipHop(Blocked inside China mainland)的时候,今年Facebook又在前端技术方面给大家带来了惊喜。
500M(Million)注册用户,50%每天至少访问一次,用户平均每日在线时间为5小时25分钟。带宽及服务器压力均很大。
Facebook 提出了一个新名词Ajaxify,顾名思义,就是将传统的POST/GET转换为Ajax请求。优点显而易见,首先减少了不必要的HTML传输,只请求和 渲染页面需要更新的部分,这就相应减少了所需传输的内容加快了内容送达至用户的时间。并且也减少了服务端对HTML的不必要的渲染。Facebook也提 到了可以减少session的重复load/unload。
使用Ajax也许不是什么新鲜的新闻,大家拒绝这项技术的原因可能很大程度基于SEO的需求。解决方案也很简单,将Ajax只是作为提高用户体验的手段,而不是浏览网站必须的方法,即可解决SEO的问题(P.S. Facebook不需要SEO)。
一些实现细节:
整 套方案包括:Link Controller, HistoryManager, BootLoader, Busy Indicator, CSS Unloading, Permanent link support, Resetting timer functions。这些方案本身没有什么特殊的,大部分都可以顾名思义,需要解释一下的可能是link controller,其含义是将标准的HTML LINK请求转换为Ajax请求(通过绑定click事件)。Facebook的可贵之处是提供了这一整套完整的解决方案,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网站的可用 性。
效果:
提高了10%-30% 的网站传输时间,并提高了20%-30%的服务端页面渲染速度。
使用范围:
45%的Facebook页面使用了此项技术。
简单的说,就是将访问过的页面缓存在客户端。但我们知道,作为Facebook这样交互性很强的网站,需要保障用户能尽早的获得更新后的信息,而不是给用户展示一个毫无意义的过期页面。
Facebook 设计了一个框架来识别一个页面是否来自于缓存(猜测:页面首次加载完毕后将所有Ajax的Callback和Result缓存在本地。Facebook页 面是基于Ajax获取页面内容,参见BigPipe),若来自于缓存,通过Ajax来更新所需更新的模块(猜测:通过JS预先定义本页面所需更新的div Id及对应的callback handler,并在页面下载时同时下载下来)。
其提到了三种更新类型:增量更新,用户复写(例如用户在页面上回复了一则评论)及跨页更新(例如在消息详细页面将一则消息标识为已读,需将首页的未读消息数进行更新。)。核心思路还是依据Ajax进行更新。具体思路为:
增量更新:只要页面来自于缓存,即更新所有预定义的需增量更新的模块。
用户复写:通过HistoryManager记录用户操作并在cache页面读取后重放所有被标记为“replayable”的操作。
跨 页更新:通过服务端Database API发送信号至客户端将过期缓存标识为invalid(不清楚如何实现。也许是DB端提供一个开放的webservice,客户端通过Ajax持续访问 此API来获得此信息)。获得了缓存过期信号后,通过Ajax更新需要更新的信息。
Facebook顺带提到了一个更新Ajax内容避免页面变化/闪烁的小技巧,就是先将需更新的地方设置为blank,而非直接更新其内容。
效果:
加速了10倍的网站响应时间并节约了20%的服务端页面渲染成本。
此 项技术通过将页面分割为各个Pagelets的方式,将整张页面的获取/渲染变成了并行的方式(感觉非常像iframe sets,但Facebook使用Ajax实现。)。此项技术是Quickling和PageCache的基石。此技术包含了服务端/客户端两方面,在前 后端均打破了以往页面的渲染形式。
实现细节:
Pagelet的Response为JSON格式,包括id,css,js,content, function来进行渲染。
Pagelet提供的高级功能:Pagelet的继承,Phased Rendering(猜测:依据规则渲染,也就是依据Pagelet的Response进行渲染),跨Pagelet依赖(数据依赖,显示依赖,JS依赖)。
BigPipe的三种模式:
一次渲染模式:即普通模式,支持搜索引擎,用来支持那些不支持JS的客户端。
管线模式:即并行模式,并行请求,并即时渲染。
并行模式:并行请求,但在获得所有请求的结果后再渲染。
效果:
提高了2倍的页面响应时间。
每天2Billion的访问。每分钟上传35小时的内容。可YouTube需要即时播放视频!越快越好。
1. 将JS引用位置从页首移至页尾。
2. 直接嵌入Flash Player(YouTube之前使用JS来加载Flash Player)。通过页尾的JS来判断客户端的Flash版本(或不支持Flash),来替换预先嵌入的Flash Player或内容(如果需要的话),用来支持特定的客户群。
效果:页面渲染时间从~400ms降低为~200ms。Flash播放时间从~1200ms降低为~1100ms。
3. 预加载视频连接: 通过使用JS创建Image引用视频内容来与解析DNS并预开启一个connection供之后使用。
效果:建立视频连接的总时间从~260ms降低为~180ms。
4. 提供简化版: 这个很无聊,就是提供一个简版。
效果:页面加载时间从~1750ms降低为~1100ms。
5. UIX Widget系统:延迟加载非关键内容。其实整段没什么新意,大部分省略,无非是通过Ajax在页面渲染完后再来动态加载非关键内容。比较特别的是利用 JS的事件冒泡,在最上层用一个handler来处理各种事件(优点不详。。也许只是代码比较简洁集中吧),通过CSS来标识和识别对应的 handler。
Yahoo如何构建下一代的Mail系统?答案就是通过YUI3。Yahoo 的技术绝对是最优的,其已经将web前端技术发展到一个非常成熟的地步,照顾到web的方方面面(数据压缩,模块化,高效CSS,非阻碍式JS加载,静态 内容提供,利用浏览器cache等等),所以也鲜有创新了。某种程度上来说,Facebook的一些所谓创新也不过是后知后觉,Yahoo早已考虑并实现 了这些方案,只是也许不是那么有针对性而已。
感觉整体倾向于组织结构介绍及一些比较过时的内容。如有兴趣可移驾至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5OTM0NTA4.html 自行观赏。
相反的,淘宝的精益测试倒是引起了我的兴趣,出自微软的淘宝员工鹤云讲述了淘宝是如何进行CI(持续集成)的。有一些经验例如代码覆盖率测试也给人一些启发。感兴趣的同学可移驾至http://www.infoq.com/cn/presentations/hy-tabao-lean-test 观赏。
也是一些组织架构,开发方式的内容。介绍了一下新浪自己的JS框架。并无太多亮点。有兴趣的移驾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5OTYzMTI4.html 自行观赏。
大概就总结了这么多吧,感觉还是国外在主导。国内也在越来越重视这个方向,一些有实力的企业也做出了一些成绩,但还是与国际潮流有差距,也许是重视程度的区别吧。
欢迎大家补充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