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交网络需求明确、前景光明

 

 
 
据美国科技博客Pandodaily报道称,企业社交网络Yammer即将完成一轮5000万美元的融资,Yammer与投资方的融资协议已经签订。此前,Yammer已经拿到了1500万美元投资。
Yammer是2008年推出的一个企业社会化网络服务,类似Facebook,也是一个社交平台。不同点在于Yammer需要用企业帐户注册,主要的使用对象是企业的内部员工,而且使用目的也主要在工作的沟通与协作上面。Yammer通过企业邮箱注册,要求用户提供地址为企业域名的工作邮箱,自动验证,其优点是:既能减少管理、注册和验证企业员工的成本,又能合理的验证企业员工身份;其缺点是:一般大企业才有域名邮箱,小企业通常没有维护域名邮箱的能力。
做为一个企业社交平台,Yammer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1、 封闭性的企业微博:可以和企业的邮箱系统进行整合,只供企业的内部员工访问,即提供了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平台,又防止了企业敏感信息外泄,是替代企业内部论坛的一个工具。   
2、帮助企业把员工信息和知识分享难以落到实处、促进企业内部互动、积累沉淀企业智力、
支持团队协作。
Yammer通过平台上的应用程序向用户提供了许多强大的功能,在Yammer用户可以开展投票、聊天、活动、链接、主题、问答、创意评比等活动。
“例如,有一个活动软件可以帮助你邀请同事参加公司或小组活动,并跟踪回应。与会者还可以把该活动内容下载到自己的日历中。
还有一个创意软件将帮助员工和管理人员在公司内部提出、发现最佳创意,并对其进行分类。员工可以对创意进行投票排名。
Yammer还将提升内容分享功能,允许用户预览分享链接中的信息。平台还将添加一个问答软件,鼓励员工提问,并从数据库中寻找答案。”
    何玺曾经在《问答类网站的未来》一文中对引用过一观点“一般来说,企业通过组织的学习来获得知识,再通过知识在企业组织内的交流与转移,形成知识共享,使组织内部的知识能够在组织内全面的、充分的利用,以提高知识的生产率。那么,如何促进员工之间的知识交流和转移,实现企业内部知识的共享呢?
企业内部有两种类型的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所谓显性知识是指企业诸如产品目录、价格、商标、产品性能、企业部门的设施、人员以及外部市场调查报告等表面的信息,是可以表达的,有物质存在的,可确知的;而隐性知识,是更为深层次的。个人拥有非知识,不可能传播给别人或传播起来非常困难的知识,它不易用语言表达,是个人长期创造和积累的结果,它存在于所有者的潜在素质中,与所有者的性格、个人经历、年龄、修养等因素有关。显性知识,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网络、电子邮件系统和反馈系统来实现全面的知识共享,但隐性知识却并非这样简单,它的共享受到员工价值观念、文化、心理、社会和企业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们比喻:显性知识是“冰山的尖端”,隐性知识则是冰山底部的大部分。企业内部知识共享,仅仅停留在显性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推动隐性知识的流动,才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共享。
企业内部社区暨知识分享平台:通过引入WEB2.0的理念,员工就像置身于一个“大学城”,利用 WiKi、内部网聊天、主题论坛讨论、各中心的负责人每季度举行中心知识分享活动、“一对一”新老带教等多种方式,使得公司花费最大、也最易流失的工作经验得以不断积累和传承下去。
企业的隐性知识是动态的,它是一切创新知识的源泉。隐性知识的形成,是个人的经验、对事物的感悟和深层次的理解等方面的长期积累和创造,是投入了巨大成本的。知识垄断下的利润是成本回收的保证。员工在知识共享问题上,会对垄断利益与补偿利益进行比较,选择其中的高额者。为了保障知识拥有者的利益,企业就应制定相应的补偿制度,并且使补偿额度高于垄断利益,用利益来驱动隐性知识的共享。例如,可将每位员工为企业知识平台提供知识元素的数量或解答他人提出问题的次数等参与知识共享的程度与绩效联系起来,与薪金、升职或表彰挂钩,对员工的知识共享给予各方面的补偿,从而充分调动员工隐性知识共享的热情。
企业还可以采用补贴个人投资支出的方式,鼓励隐性知识的共享。补贴额以创新投资额为难。这样,员工个人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得到不同的新知识激励,从个人兴趣出发研究新的知识,然后可以从企业获得成本补偿,避免了知识垄断。企业既鼓励了员工个人的创新投资,又保证了知识的共享。”
何玺认为,类Yammer的企业社交网络正好满足了企业的以上需求,更人性化地满足了企业人内部商务社交活动的需求,形成群体智慧和公共知识库,供所有同事搜索,工作知识分享极大化,提高企业活动的效率。
社交网络正在改变人们工作的沟通方式,虽然人的习惯的改变不是一下就能完成,但是这个趋势不可逆转。企业社交网络的需求是巨大的,前景是光明的。
企业微博呢系统呢?是不是也该换一下思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休闲,yammer,企业社交,显性知识,隐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