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杂谈 - 跨越时空的因缘

114年前的今天(4月17日)中国和日本签署《马关条约》,台湾割让给日本。百年前的甲午海战给中国人留下了永远的痛,小日本除了可恶之外,还是可恶。可是当你远远地审视这个邻邦时,你会有所发现:
历史的天空,上帝的游戏。
你读过《甲申三百年祭》吧。与你一样,2004甲申之年,许多有志之士在重温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这篇文章写于上一个甲申年,也就是60年前的1944年,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也是胜利曙光乍现的一年,郭沫若提醒革命同志在胜利后不能重蹈三百年前的覆辙。
郭沫若所说的三百年前,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特殊的一个年份。这一年,在中华大地上有三位皇帝接二连三地登上历史舞台,一位是大顺皇帝李自成进京,逼死了当时在位的明朝皇帝崇祯,然而不出三个月,李自成旋即逃离北京,把江山拱手让给了大清王朝的顺治皇帝。这一年,1644年的甲申之年,也就是大清王朝的奠基之年。
大清王朝晚期的腐败没落,有目共睹。有人说正是晚清的积贫积弱在当代中国人的心中种下了崇洋媚外的种子。当然这么说的人,可能暂时忘记了大清早期的康乾盛世以及268年的沧海桑田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历史上总有一些惊人的巧合。我们的邻邦日本差不多同一个时期,也有过一段相同的268年的辉煌与沧桑,这就是德川盛世。《德川家康》讲的就是德川最终战胜对手取得王位的故事。稍许不同的是,德川家康比顺治帝早44年,即1600年开始他的统治;德川盛世同样比大清王朝早44年,即1868年退出舞台,将历史的权杖还给明治天皇。明治维新从此开始。
1868年明治天皇开创日本的西方化和现代化;
1889年明治宪法颁布,标志着日本的西方化改造的初步完成;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日本战胜中国,并迫使清政府割让台湾;
1905年日俄战争,日本战胜俄国,标志着日本作为世界强国的正式崛起;
1912年明治天皇去世。
也是在1912年,大清王朝终结。
假设我们的清朝提早44年结束,并且我们也在1868年拥立一位明治一样开明的皇帝,历史会重写吗?也许会,也许不会,也许根本就没必要。一百年之后,中国人终于抓住了下一次的历史机遇,邓小平在全球化的大幕刚刚揭开的时候,及时地打开了国门。30年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不亚于明治维新的成就,而此次的金融危机又给了我们一次跨越的新契机。恭逢盛世,不得不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
 
如果你还是忍不住想要重写历史,可能你就得和慈禧做一次跨时空的对话了。慈禧于咸丰元年1851年入宫,十年后咸丰去世,同治即位;同年的11月份慈禧发动辛酉政变,1861年26岁的慈禧开始垂帘听政(在今天26岁的人刚刚研究生毕业吧),掌管诺大的大中华。
与此同时,在邻邦日本,德川幕府也到了腐朽没落的晚期,内部怨声载道,外部列强叩关,内忧外患之间,德川幕府顺应天意,将权力交还给天皇(德川家族268年的统治,其实只是相当于军管,军人从未取代天皇)。
这就是历史的可爱之处。德川幕府时期的日本有一明一暗也就是幕府与天皇两位主角,所以当人民和列强共同期待变革的时候,一个主角退位,另一位随即登台。
可是在同一时期的中国大清王朝,虽然面临着同样的内忧外患,可是慈禧垂帘同治只是皇族内部的临时安排而已。从慈禧的角度来看,没有任何事情比延续大清王朝的辉煌更为重要,因而也没有任何理由离开封建统治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一念之间,历史的列车就错过去了。
 
与此同时,慈禧的西方同僚在做什么?1861年林肯刚刚继任总统,1863年签署《解放宣言》废除奴隶制;1862年俾斯麦作为“铁血宰相”统一德国;同一时期,马克思在写他的《资本论》(1867年出版),超越他所处的时代,思考着如何终结资本主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历史,杂谈,日本,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