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结构简史

体系结构简史 (转载于IBM.COM)
以下是 IT 体系结构发展中里程碑式的主要事件,大致按年代顺序列出:
  • 大型机:第一代应用程序运行在一台中央计算机上。用户通过哑终端或电传打字机连接到该计算机。当时的体系结构非常简单:应用程序负责操作系统以外的一切工作。对于持久性,当时不存在诸如 IBM DB2® 或 Oracle 之类的外部数据库――应用程序将数据存储在文件本身中。没有消息系统,没有 GUI,没有共享数据,也没有应用程序之间的交互。
  • 工作站:随着桌面计算机变得普遍起来,在其上运行的应用程序也变得普遍。出现了诸如 VisiCalc、WordPerfect(现由 Corel Corporation 发行)和 Microsoft® Office 套件等应用程序,它们可以大大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这些是个人应用程序;每个用户都运行本地安装的副本,并在使用后退出。没有数据共享;数据存储在本地磁盘上的文件中,仅通过磁盘复制来进行分发。
  • 网络:网络将工作站彼此相连、连接到共享的服务器计算机以及连接到大型机类型的中央处理计算机。这促成了企业中的电子邮件功能和文件服务器上的文件共享。
  • 客户机/服务器:网络促成了客户机/服务器计算,其中应用程序不再完全运行于中央计算机或工作站上,而是介于两者之间。最初的客户机/服务器应用程序运行于工作站上,但是访问数据库服务器中的集中数据。后来的体系结构将应用程序本身划分为两部分:运行于服务器上用于业务逻辑的共享组件和实现用户界面的本地客户机。承载此中央业务逻辑的需要导致了应用程序服务器的发展,后者用于运行和管理应用程序的服务器部分。
  • N 层体系结构: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被称作两层体系结构。当数据库服务器与应用程序服务器运行在不同的主机上时,这就是三层体系结构。基于网络的应用程序变得更加复杂,设计人员将从 GUI 到数据库的应用程序堆栈划分为客户机和服务器上的多个进程。此类多层设计一般称为 n 层体系结构。
  • Internet:Internet 是一个全球网络,是网络的网络。Internet 的历史实际上比大多数企业中的网络的历史还长,但是在企业构造能够连接到 Internet 的内部网络之前,无法在企业内访问它。Internet 不仅支持企业中用户之间的通信和信息共享,而且还支持世界上任何地方的用户之间的通信和信息共享。
  • 万维网:Web 使得 Internet 图形化。它允许创作者使用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HTML)将文字和图片作为组合文档发布,供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人查看。这些 HTML 文档包含指向其他文档的超链接,因此对另一个文档的任何引用都将变为活动的,从而为读者提供了对所引用来源的直接访问。这就是随需应变信息的开端,从而使得链接与节点一样重要。
  • 浏览器 GUI:Web 引入了用于查看静态 HTML 文档的 HTML 浏览器。该范例很快调整为提供用于访问远程应用程序的交互式 GUI。这是对集中计算模型的回归。它实际上并不是客户机/服务器模型,因为除了 HTML 呈现和一些简单脚本外,并没有任何应用程序在客户机上运行。甚至是输入值的验证也必须在服务器上执行。
  • Web 服务:创建 Internet 的目的是连接应用程序,而 Web 则将人们连接到静态内容和服务器应用程序。Web 服务使用 Web 来连接应用程序,以便一个应用程序能够通过 Web 连接调用另一个应用程序中的行为。
  • Web 2.0:这是将 Web 服务应用于网站。从此,网站的用户不再是人,而是另一个应用程序。
  •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应用程序往往是独立的,完全运行在某个中央计算机或某个工作站上。客户机/服务器和 n 层体系结构分散了应用程序层;浏览器 GUI 则将应用程序移回到服务器。即使对于 n 层体系结构,应用程序仍然是独立的,因为运行时堆栈是自包含的;应用程序最适合作为对等方进行交互。SOA 将应用程序划分为代表用户功能的服务协调器(组合应用程序中的最顶层使用者集合)和实现该功能的服务提供者。虽然协调器往往是某个特定应用程序唯一的,但是服务可以重用并由多个组合应用程序共享。
  • 事件驱动的体系结构:对于 SOA,服务协调器明确指定和调用所需的服务。对于事件驱动的体系结构(Event-Driven Architecture,EDA),应用程序检测某个事件并发出通知;其他应用程序具有能够接收通知并通过调用服务来作出反应的处理程序。通过这种方式,检测应用程序不必知道它应该调用来响应某个事件的所有服务;它只需通告该事件,而让其他应用程序决定要调用哪些服务来作出响应。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休闲,体系结构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