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生物医学工程
(Biomedical-Engineering)
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综合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各层次上研究人体系统的状态变化,并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去控制这类变化,其目的是解决医学中的有关问题,保障人类健康,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它有一个分支是生物信息、化学生物学等方面主要攻读生物、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仪器分析化学等,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发展,为医疗诊断和药物筛选,以及个性化、转化医学提供了生物医学工程新的技术前景,化学生物学、计算生物学和微流控技术生物芯片是系统生物技术,从而与系统生物工程将走向统一的未来。
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国内外发展状况
生物医学工程兴起于
20
世纪
50
年代,它与医学工程和
生物技术
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发展非常迅速,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主要领域之一。
生物医学工程学
与其他学科一样,其发展也是由科技、社会、
经济
诸因素所决定的。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
美国
。
1958
年在美国成立了国际医学
电子学
联合会,
1965
年该组织改称国际医学和
生物工程
联合会,后来成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生物医学工程产业是目前全球发展最快、贸易往来最活跃的产业之一。生物医学工程学除了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外,还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前景非常广阔,是目前各国争相发展的高技术之一。以
1984
年为例,美国生物医学工程和系统的市场规模约为
110
亿美元。美国科学院估计,到
2000
年其产值预计可达
400
~
1000
亿美元。
据美国医疗卫生工业制造商协会
(HIMA)
统计,
1992
,
1997
年,全球
BME
产品的
年销售总额增长率保持在
6-10
%,
1997
年达到
1370
亿美元,
2000
年达
2000
亿美元。
BME
产品的国际贸易额每年以
25
%的速度增长,销售利
润达
50
%以上。因此,美、日、德、法等发达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财力,发展
BME
高科技产业,抢占国际市场。据
HIMA
报道,
1996
年中国
BME
产品
市场的增长率为
28
%,世界上著名的
BME
跨国公司,都纷纷来抢占中国市场。我国的
BME
产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主要产品的技术水
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近
20
年,主要表现为产品可靠性低,创新能力差,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少,高、精、尖的
BME
产品依赖进口现象严重,国内现有的
BME
生产企业数量虽多,但规模很小,
BME
产品档次低,效益不高。以河南省为例,河南省
BME
产业的发展在国内相对滞后,科研开发能力非常薄弱。迄今,全省没
有一所专门从事
BME
产品开发的科研单位。各大专院校中也没有开设
BME
专业,在
BME
产品开发上存在着较大面积的空白。
发展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存质量和医疗保健越来越注重,因此,对BME产品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就我国来讲,医疗费用的增长 成为普通百姓的沉重经济负担。社会的发展,需要有满足13亿人口医疗保障的BME产品,更需要有自己强大的BME产业和高质量的BME产品来遏制进口产品 的高价格,以降低医疗费用,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在发达国家,目前药品与BME产品的市场销售比例为1:1,而我国的BME产品的销售却不及药 品的五分之一。因此,我国的BME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潜在市场。此时,抓住机遇,运用高科技发展我国的BNIE产业,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正 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将进一步冲击我国的BME产品市场,民族BME产业的发展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引导大型企业集团调整产业结构,组织力量研制开发高质量的BME产品,培育新兴的BME产业,已是刻不容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
BME
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的产品开发和生产能力的格局。目前全国已有
BME
生产企业
2000
多家,能生产
47
大门
类、
3400
多品种、
1.1
万个规格的
BME
产品。全国现有
14
个医疗器械专业研究所,
10
个医疗器械检测中心,
1
所高等专科学校,并有近
30
所大专院校
开办了
BME
专业,在诸多部门中都有一大批科技人员从事
BME
产业的开发,部分研究工作已达到国际水平,部分科研成果有待产业化开发后形成规模生产。
1997
年我国
BME
产业的总产值达到
125
亿元,比上午增长
27
.
5
%,远高于国民经济平均发展速度,
BME
产品已出口
40
多个国家,创汇
5.5
亿美
元,成为发展迅速的新兴产业。
2005
年以来,
中国
BME
市场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世界第三大市场,并且在以每年14%左右的速 度增长。制药业和生物医学工程是当代健康产业的两大支柱,在20世纪90年代,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BME产业与制药业的销售额比例已经达到1∶1,而在我国目前这个比 例为
��
1
∶6[3],
��
这也预示着我国BME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潜在市场 。
但令人忧虑的是,我国的BME技术及产业与世界先 进水平相比,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主要产品 的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近20年。从市场总量看,国内有近70%的医疗器 械市场已被发达国家的公司瓜分;在高档医疗设备市场,更呈现出进口产品几乎独霸天下 的局面,其中以GE、西门子和飞利浦三大医疗集团为突出代表。业内人士透 露
,
我国
医院
90%
的心电图机、
80%
的中高档监护设备和将近
100%
的高档成像设备都是舶来
品。近年来
,
我国
BME
产品贸易逆差巨大且呈逐年增加的态势。
据不完全统计
,
仅美国一国生产的
BME
产品就占了全世界总量的
40%
以上
,
欧洲占了
30%
左右
,
日
本占了
15%
~
18%,
加起来几乎垄断了世界市场。而中国
BME
产品总产值仅占世界总销售额的
2%
。
BME
产品一般技术含量都比较高
,
且市场准入严格
,
迄今为止
,
不少关键技术都还被发达国家的
大公司所垄断。国内
BME
领域缺乏自主创新
,
大多是因循已有知识和技术
,
跟踪国外具体工作
,
技术储备匮乏
;
对引进技术缺乏深入的消化吸收和跟踪创新
,
对引进国外产品
,
全力仿制
,
寄希
望于以市场换技术
,
但因停留在模仿产品水平
,
未能真正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及再创造
,
结果丢了市场而未换到技术。因此
,
我们在技术结构上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
产品技术水平、
产品质量难以满足临床使用的高要求
,
大多数产品难以参与市场竞争
,
高性能产品更难以与国
外产品匹敌。国内
BME
生产
企业
数量虽多
,
但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协作性差。加上市场信
息滞后
,
出现了严重的低水平重复
现象。
国外BME产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不仅对处于起步阶段的BME民族产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对医 疗费用的高速膨胀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更为严重的是,这些进口设备中,有相当一部 分是发达国家已经淘汰的二手设备,在诊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面存在诸多隐患。因此,加 快发展我国BME技术及产业已刻不容缓。BME产业所具有的高投入、高风险、高利润以及对各 行业的全面渗透等特性,决定了其发展必然要在国家政策的干预下进行。自2003年开始,国 家发布实施了《生物医学工程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公告》,但目前来看,此专项实施效果尚不 明显,对BME技术及产业的研究与落实还有待深入,尤其迫切需要比照发达国家经验,找出 国内相关政策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提出扶持政策。
国内现有政策缺陷分析
1. 技术标准落后,导致进口产品长驱直入
我国目前在医疗器械领域共制定了
89项国家标准和
471项行业标准
,其中等同或等效采用国 际标准的只有
109项
,仅为总数的
1/5。由于技术标准落后
,就技术贸易壁垒而言
, 在
BME产品领域我国几乎处于不设防状态
,这使国外产品甚至二手设备可以长驱直入。
2. 出口产品缺少政府的低息贷款政策支持
美、德、日等国政府往往为购买其出口产品的外国客户提供低息贷款
,即政府为企业作后盾
,提供强有力支持。而且在我国
,买方当地财政往往又给予从国外进口的
BME产品提供贷款担 保。反过来
,我国国产的
BME产品则没有这种贷款担保
,更缺乏相关的政府及银行支持。在多 重压力下
,国产商是举步维艰。比如在伊拉克重建中
,东软公司通过激烈竞争一举中标
,获得 了
4台
CT机和
1台
MRI(磁共振成像装置
)的订单
,但我国政府方面没有相应的信贷支持。我国企业往往不得不单枪匹马地与跨国公司拼争
,势单力薄且处于竞争劣势。
3.
进口税收方面政策存在弊病
首先, 我国制定的整机进口关税一直在4%左右,已经非常低; 而国产大型 CT机、磁共振等产品,除核心技术自主开发外,其他涉及的大部分零部件依靠进口,有时涉及 上千种,而这些进口部件的关税比整机进口关税高很多。如此一来,抬高了 靠自主设计、适当进口元部件研发的国产CT机制造成本。使本应以低成本为竞争优势的国产 医疗设备的优势几近丧失,而成了高价货。很多医院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择“进口货”而舍“ 国产机”。因此,这样的关税政策对于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国内行业来说,抑制了民族医疗设备 产业的发展。
其次,国家对部分进口产品减免税收, 导致双方竞争力严重失衡。由于国家规定,被用做“科 学研究和教学用品”的进口医疗器械产品可免征进口关税和增值税,购买国内产品则没有此 优待。因此,许多医院和经营性机构纷纷“打着各类教学科研旗号进口这类产品”,而不愿买 国产货。
发展我国
BME
高技术及产业的政策建议
1,政策保障。国家和地方政府应不断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保障
BME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形成新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2,资金保障。加大对
BME产业的资金投入,引导有经济实力和产业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从事
BME产业的开发,并积极吸引外资,形成由中央、地方、企业、科研机构、外资公司组成的多元投资体系,加快我国
BME的产业化进程。
3,,构建
BME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技术创新骨干作用,实行产、学、研结合,组织学科齐全、队伍精干、人材结构合理的
BME科研和新产品开发队伍,构建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BME高新技术产品。
4,发挥学会与协会的作用。充分发挥各有关学会的作用,加强学会和协会间的交流与合作,依靠有效的信息资源和技术力量,协助政府部门积极推动该学科和该行业的发展。
5,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积极参加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及时掌握
BME技术在国际上发展前沿状况和趋势。积极引进、消 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强化
"产品国际化
"意识,在新产品开发上要和国际接轨,增强我国
BME产品的竞争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结语
BME高技术产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长点
,而且与医疗费用控制、人民身体 健康直接相关。
BME民族工业生存与发展
,关乎我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关乎社会安定团结 和社会进步。世纪之交
,不同国家都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其发展战略。例如
,克林顿政府于
20 00年底签署法令成立美国国家生物医学成像和生物工程研究院
(NIBIB),以保持其在
BME技术 和产业领域里的龙头地位
;德国于
1998年启动了微型生物反应器
(mini-bioreactor)计划
;日 本将生物工程技术列为
21世纪产业振兴四大推动力之一
,并制定了到
2015年在该领域产业技 术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的战略目标。我国的
BME研究起步于
20世纪
80年代
,比西方发达国家晚 了
20多年。
21世纪初我国
BME产业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然而
,“祸兮福所倚
”,危机与机 遇同在。不断进行的医学变革和后工业社会技术发展的大趋势
,使我国
BME产业能够看到由危 机向机遇转变的曙光
;我国
BME技术和产业已有的基础则提供了转变的可能
;转变的关键在于 研究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完善的扶持政策
,以期实现我国
BME技术和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
1]陈传宏
,杨哲
,王澍仁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科技产业[
M]
. 北京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0:4.
[
2]高素英
. 2007年医疗器械市场生变[
N]
. 中国经营报
, 2007-
02 -
12(C20).
[
3]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 生物医学工程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报告
(2001―2015)[
R]
. 北京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 2001.
[
4]刘仲敏
,陈国参
,张新武
. 发展生物医学工程产业[
J]
. 科技管理 研究
, 2002(3):90.
[
5]陈国东
. 跨国医械企业加速在华市场攻略[
N]
. 中国高新技术产 业导报
, 2005-
07-
26(14).
[
6]李卫
. 医疗器械市场
“外资凶猛
”[
N]
. 医药导报
, 2006-
10-
18(A07).
[
7]黎明
. 医疗器械市场颇具潜力[
N]
. 中国医药报
, 2003-
07-
05 (6).
[
8]张汉林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一周年评估报告[
EB/OL]
. (2003-
09 -
29)[
2007-
10-
20]
. http:∥
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pinggu/414493.htm .
[
9]陈辑宝
. “八大诉状
”上书发改委
,医疗器械商直指跨国公司
“超 国民待遇
”[
J]
. 医药世界
, 2003(8):26-
27.
[
10]郑全录
. 关于医疗器械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政策与环境问题[
J]
. 生 物医学工程信息
, 2005(4):2-
3.
[
11]高泽阳
. 发改委
:大型医疗设备收费不得区分国产进口[
EB/OL]
. (2 005-
12-
28)[
2007-
10-
20]
. http:∥
finance.people.com.cn/GB/1038/3981744.html.
[
12]卜绮成
,杨国忠
.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近十年发展变化[
J]
. 生物医 学工程信息
, 200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