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周报,致歉还远远不够

 
赛迪“IPO造假”事件,这个由《理财周报》掀起的轩然大波,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戏剧性地划上了一个看似圆满的句号。5月10日,赛迪顾问收到理财周报社的致歉声明,“内容与事实不符,收回该文的报道陈述和在此基础上所作的分析评论”。
多么轻描淡写!如果是一个一般性的商业或者合同纠纷,那么一封致歉声明也许就能化干戈为玉帛。但此事的影响远远超过一个通常意义的纠纷。原因很简单,在于《理财周报》的角色。
 
作为广大股票投资者几乎必须关注的财经媒体,《理财周报》可以说拥有对投资者举足轻重甚至“惟其马首是瞻”的地位和作用;以至于网络上对其有这样的评价:“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理财的和不理财的,或者说看《理财周报》的和不看《理财周报》的”。这样的读者基础,决定了《理财周报》对个股行情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甚至能够间接左右股市板块的走势。事件新闻传出之后,我就对消息的可信性表示了怀疑,并撰写 《赛迪顾问股价波动侧面观》一文分析其不可信的道理。在我看来,诸如“证监会暴怒”、“正式立项调查”这样的措辞仅仅建立在“投行人士”的若干口头举证基础上,是多么荒唐可笑的一件事情。也正因为有《理财周报》这些姿态分明的措辞,包括凤凰网、金融界这样的主流网络财经平台也将消息作为有着真凭实据的事件迅速传播开来;甚至在我每周末收到的《中经特供资讯》中,也将该事件作为要闻对咨询行业提出忠告,并且言之凿凿。所以不仅仅《理财周报》本身,凤凰、金融界、中经资讯…等等,无论是线上线下,无论是网络还是平媒,每一家财经媒体都有着自己为数众多的读者群和受众,随时倾听着它们第一时间传出的消息、发出的声音。这样的涟漪效应,会对事件受害者赛迪和投资者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也许因为事件持续时间尚且短暂,所以澄清之后,赛迪的正常经营应该可以逐渐恢复,那些差点被吓跑的客户现在又可以放心享受赛迪的数据资讯和各种服务了。但是,事件对投资者造成的恶劣影响和财产损失呢,《理财周报》是否应当对此负责?又该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对此负责?或者,在事件的背后,是否存在更深层次的原因,值得我们探寻和发现?
因为是《21世纪经济报道》和《21世纪商业评论》忠实读者的缘故,我对南方报业集团颇有好感。但同根所生的《理财周报》此举,实在让人对其所持的媒体道德和媒体责任感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在今天的致歉声明发表之后,消息的真伪当然无需再争辩;更多的议论是,业界朋友纷纷猜测事件背后估计有赛迪的竞争对手在起作用。如果只是受到这样的不正当竞争因素左右,那么就象去年发生的“SAP画皮”事件一样,仅仅只是一起典型的指鹿为马事件;最后的结果无外乎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然而除此以外,存在一种更严重的可能性,就是某些机构通过此事件造成的股价大幅波动逐利。即在消息传出引起的股价下跌中接盘,进而在消息证伪之后的股价回升中渔利;这样一来,那些不知情的中小投资者所蒙受的损失,则会统统收入其囊中。如果真是这样,就不再是一件单纯的不正当竞争事件,而是一种变相的内幕交易和金融犯罪!
 
曾经高高在上左右世界经济的高盛及其追随者们,目前正在受到全世界的愤怒声讨。正如《经济观察报》针对高盛事件所作的4月26日社论所说,“没有不可以动摇的权威”。《理财周报》在对赛迪就“IPO造假”事件作出致歉声明之后,有必要对事件背后可能存在的隐性因素作出深刻的反思,并对蒙受损失的投资者负责。也只有这样,才能重新获得投资者的信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瞬雨
技术经济观察家,自由评论人

特约评论员:《环球时报》《中国文化报》
专栏:《当代经理人》《互联网天地》《新财经》
特约撰稿:《传媒》《软件工程师》《投资与合作》《中国计算机报》《通信产业报》等
体验城市(MirrorCity.net)技术总裁,美信(Merrinfo.com)合伙人、技术总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可能感兴趣的:(it,ipo,财经,赛迪,致歉声明,理财周报)